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2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74篇 |
药学 | 3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雄激素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乳酸生成的作用,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状态下的卵巢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颗粒细胞,分别用10-10、10-8、10-7和10-6 mol/L的睾酮刺激24h,测量培养上清液的乳酸含量。然后,加入10-8 mol/L胰岛素作用30min,检测胰岛素刺激后的乳酸生成量。结果 10-8、10-7和10-6 mol/L睾酮作用24h后,颗粒细胞乳酸生成显著下降(P<0.05);10-7 mol/L睾酮作用24h,再用胰岛素刺激30min后颗粒细胞的乳酸生成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较高浓度的雄激素可抑制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乳酸生成,影响其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22.
对不孕不育症病因初筛临床路径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实践和推广一项实用、科学、合理的对不孕不育的病因进行初步筛查的临床方案和路径。方法在江苏省8个基层医疗单位的不孕门诊试点,对不孕不育的初诊夫妇进行精液常规检测、女性排卵监测、盆腔妇科检查和输卵管碘油造影的四步病因初筛检查。结果在江苏省8个市、区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所的不孕不育门诊按上述路径进行不孕不育夫妇的初筛,共6501对夫妇。女方平均年龄28.4岁,初筛平均费用为776.5元。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比例为8.8%。初筛路径导出的诊断分类,排卵因素占25.28%(其中持续无排卵占94.71%,卵巢功能减退占5.29%);盆腔因素占48.73%(其中输卵管因素占81.12%,子宫内膜异位症占16.9%,子宫畸形占1.99%);男性因素占16.11%(其中无精症占8.89%,少弱畸精子症占87.84%,性功能障碍占3.27%);不明原因占9.88%。结论我们的初步研究证明这个不孕不育病因初筛方案是一个切实可行、经济科学的临床路径。初步的使用结果表明,获得的关于不孕不育的病因构成数据是可靠、可信、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复苏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完全扩张的囊胚发育形成天数和囊胚质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探讨预测临床结局的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完成的4 668个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囊胚发育天数、囊胚质量、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层细胞(TE)评分,分析各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D5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80.85%vs.69.08%)和活产率(70.28%vs.57.03%)均显著高于D6囊胚,流产率则低于D6囊胚(13.08%vs.17.43%)(P均0.05)。优质囊胚(AA、BA、AB)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非优质囊胚(BB、BC、CB)(P均0.05)。AA级囊胚临床妊娠率(86.86%)和活产率(78.11%)最高,而流产率(10.08%)最低;BA级囊胚临床妊娠率(84.08%vs.81.67%)和活产率(73.60%vs.69.56%)高于AB级,且流产率较低(12.47%vs.14.83%)(P均0.05)。非优质囊胚中,CB级囊胚较BC级囊胚移植流产率更低(11.59%vs.18.88%,P0.05)。相对于ICM的形态和级别,随着TE评分增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增高,而流产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选择D5形成的扩张囊胚进行复苏移植,临床妊娠结局优于D6囊胚移植;内细胞团与滋养层细胞均是具有显著意义的评价活产率的预测指标,滋养层细胞级别高的囊胚流产率低从而可以维持持续妊娠,尤其对于优质囊胚而言,滋养层细胞对于囊胚种植潜能的影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仅获得一枚卵子的患者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受精率及妊娠率的差别。方法通过对本中心133个仅获得一枚卵的IVF治疗周期临床指标的分析,调查IVF与ICSI不同授精方式处理后受精率和妊娠率的差别。结果76个获得一枚卵IVF周期与57个获得一枚卵ICSI周期受精率和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73.7%vs82.5%,P〉0.05;10.5%vs14.0%,P〉0.05);其中〈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9%vs83.3%,13.0%vs23.3%),〉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3%vs81.5%,6.7%vs3.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仅获得一枚卵子进行IVF或ICSI授精方式,其受精率及妊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HCG注射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的比例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探讨HCG扳机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短效长方案促排卵的IVF/ICSI治疗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 391周期。根据HCG日卵泡群直径分布的不同,以直径≥16mm的卵泡占直径≥14mm卵泡群的比例分为三组:高比例组(75%)、中比例组(50%~75%)、低比例组(≤5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窦卵泡数(AFC,双侧)在高比例组[(14.65±4.07)]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6.10±4.38)]及中比例组[(15.26±4.22)](P0.05);高比例组获卵数[(9.43±4.36)]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2.62±5.28)]和中比例组[(11.00±4.28)](P0.05),且全胚冷冻率(39.73%)也显著低于低、中比例组(分别为57.88%和43.38%)(P0.05);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在低比例组(1.61%)显著低于中、高比例组(分别为10.48%和15.17%)(P0.05)。结论 HCG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不同的比例分布并不显著影响IVF/ICSI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6.
猪卵巢周期中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受体mRNA的定位及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周期化的猪卵巢为标本,进行Northern和原位杂交,观察周期第0、4、7、12和16天猪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受体mRNA的分布和表达。结果:FSH受体mRNA的转录模式在周期第0、4、7、12和16天中均为3个片段(4.2、3.5和2.4kb);LH受体mRNA表达多个共同片段(10.0、6.8、5.9、4.7、3.8、2.5和1.5kb)。FSH受体mRNA的表达在未成熟和成熟卵泡仅定位于卵巢颗粒细胞和卵丘细胞;促性腺激素峰值期,在未成熟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强于成熟卵泡;在卵泡退化过程中,闭锁卵泡中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在黄体细胞则无表达。LH受体mRNA在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中均有表达,不成熟卵泡仅在卵泡膜细胞中表达,退化的卵泡表达逐渐减少;在峰值后的第4和第7天的少许黄体细胞中可见,在第12天达高峰,继而逐渐消失。表明在猪动情周期的不同阶段,FSH和LH受体mRNA在卵泡细胞中的表达呈多样性和细胞特异性。成熟黄体细胞仅表达LH受体mRNA而不表达FSH受体mRNA。 相似文献
127.
目的:通过评估ICSI治疗前的精子畸形率(SMR)和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探讨精子DFI和SMR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共入组79对因少弱精子症实施第一周期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在进入治疗周期前36个月,评价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SMR及DFI。主要观察SMR和DFI与ICSI结局参数的关系。结果:79例少弱精子症患者DFI正常51例,异常28例,异常组的DFI值明显升高(14.18%vs 41.47%);巧合的是,SMR正常组同样为51例,异常组28例,异常组的SMR值亦明显升高(87.88%vs98.46%)。按DFI正常(DFI≤25%)与异常(DFI>25%)分组,或按SMR正常(≤96%)与异常(>96%)分组,组间的双方年龄、女方BMI、获卵数、移植胚胎数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I正常和异常组间,SMR正常和异常组间的受精卵子数、可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异常组生化妊娠率(43.5%vs 61.5%)和临床妊娠率(39.1%vs 56.4%)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及0.10)。精子DFI与SMR呈显著正相关(r=0.231,P<0.05)。结论:精子DFI增高(>25%),与按严格标准检测的SMR增高(>96%)男性行ICSI治疗,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但与正常者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8.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产前诊断的一种新方案,理论上可避免以往产前诊断有异常而不得不终止妊娠的遗憾。染色体异常是PGD的很重要一部分,其中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是。PGD的难点之一。用目前商业化的探针不能区分正常和平衡易位的核型,针对各个病例的跨断裂点探针能区分这两种核型。本文就跨断裂点探针的技术路线、应用实例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9.
卵巢雄激素合成于卵泡膜细胞,并依赖于黄体生成激素(LH)的刺激作用,由LH下游众多信号通路精密调控,包括传统的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PK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Ras-Raf-MEK-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卵泡发育过程中,磷脂酶Cβ-磷酸肌醇(PLCβ-IP)通路经非腺苷酸环化酶依赖途径激活,介导LH峰作用下颗粒细胞的最终分化。近年研究发现,Wnt、mTORC1等经典信号通路也与卵巢雄激素调节有关,并与其他经典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复杂的网状交互作用,共同调控卵泡膜细胞雄激素生成。转录调节因子SET作为多任务蛋白,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在卵泡膜细胞中通过抑制下游PP2A增加雄激素生成酶P450c17裂解酶活性,促进雄激素合成。LH调控通路过度激活与多种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并参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病理过程。阐明卵泡膜细胞雄激素调控通路对解释雄激素相关疾病尤为重要,是寻找相应疾病治疗方法的基础。就LH作用于卵巢卵泡膜细胞调节雄激素生成的主要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