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2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74篇 |
药学 | 3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和《生殖医学杂志》编委会联合举办的国际体外成熟(IVM)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28日~29日在南京古南都饭店和苏宁环球饭店举办。会议内容主要针对当前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领域中的前沿技术之一。“未成熟卵体外成熟(IVM)技术”的专题进行研讨和观摩,会议邀请了当今国际IVM技术顶尖水平的来自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就IVM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科学问题进行讲座和讨论,并与国内有关方面的学者、专家进行交流和切磋。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有关的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2005年2月~200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不孕症门诊患者105例及同期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就诊患者210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家族遗传史、初潮月经紊乱、失眠、打鼾、职业、室内装潢史,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家族遗传史、初潮月经紊乱、失眠、打鼾、职业、室内装潢史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卵子成熟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母细胞成熟的过程被称为卵母细胞获能 (oocyteca pacitation) ,这一获能过程包括核恢复减数分裂至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MⅡ )静止和经历一系列复杂生理生化变化的细胞质的成熟。在临床上 ,比较理想的卵子成熟障碍的病理模型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它表现为卵巢皮质内多个小卵泡的发育停滞在不成熟的阶段 ,并伴有一系列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对一些难治病例 ,现代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技术在体外克服卵子成熟障碍获得妊娠的成功 ,就是建立在对卵子成熟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93枚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解冻复苏,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受精,观察胚胎发育形态,经72h体外培养后移植。结果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复苏率为75.6%,正常受精率为72.6%,卵裂率为88.7%,优质胚胎率为48.9%。共移植19例,9例妊娠,已分娩2例,临床妊娠率为47.3%。新鲜周期与冻卵解冻周期相比,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的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s)株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1)促炎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2)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3)生长因子,包括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细胞因子(SC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及其抑制剂TIMP-1;(5)血管形成因子(Angiogenin),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以及骨形成蛋白(BMP4)。结果女性UMSCs分泌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造血因子、抑炎因子等的能力显著强于hESCs、AMSCs(P0.05);女性hESCs、男性UMSCs分泌金属蛋白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干细胞(P0.05)。结论女性UMSCs可能具有更好的促进细胞生长、改善血供的能力;而女性hESCs、男性UMSCs则可能具有更强的降解结缔组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的血供分型及其对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的血供特征并提出血管造影分型、探讨血供分型对于栓塞的指导意义。方法 50例资料完整、血管造影显示清晰的子宫肌瘤病例,采用Dextran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前,先作双侧选择性的髂内和子宫动脉血管造影,分析血管造影图像以确定双侧子宫动脉对子宫和子宫肌瘤的血供、血供比例、子宫动脉的跨中线吻合和卵巢实质显影等情况。结果 按照双侧子宫动脉对子宫肌瘤的不同供血比例可将之分为3型:单侧供血型、一侧优势型和双侧均势型。50例中,这3型的比例分别为6%(3例,1例右侧,2例左侧)、84%(42例,左右侧优势各21例)和10%(5例)。双侧子宫动脉间存在明显吻合者5例、发现副子宫动脉者2例。有15例可见子宫动脉的卵巢支显影及卵巢实质染色,而通过卵巢血管吻合逆行显示同侧卵巢动脉者为5例,占10%。结论 应倡导个体化的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策略。根据两侧子宫动脉对子宫肌瘤的不同供血比例合理分配微球栓塞剂。当造影看到卵巢动脉显影时,则宜选择直径大于350μm的微球作子宫动脉栓塞,以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卵双胎妊娠早期减胎为单胎的妊娠结局。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体外受精及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后双胎妊娠早期(孕45~75 d)减胎为单胎者102例(A组),三胎妊娠早期减胎为双胎者73例(B组)以及双胎妊娠未减胎者4 638例(C组),比较其中晚期流产率、早产率等进一步的妊娠结局。结果 IVF/ICSI-ET后A组与B组和C组比较,早产率(10.8%,58.6%,42.1%)、低出生体质量儿率(6.8%,44.1%,30.3%)明显降低,孕周[(38.0±2.0)周,(35.7±2.3)周,(36.4±2.1)周]、出生体质量[(3.17±0.53)kg,(2.51±0.59)kg,(2.69±0.53)k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ICSI后的双卵双胎妊娠,于孕早期行减胎术安全,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子代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方法利用C57BL/6J小鼠建立IVF子代小鼠模型(IVF组,n=12),以C57BL/6J自然妊娠子代小鼠为对照组(n=12),观察比较小鼠性成熟期的体质量、血压,并利用彩色超声评估其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 12周龄IVF组子代小鼠的体质量[(26.13±4.58)g]高于对照组[(22.50±2.3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仔鼠的血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超声显示仔鼠心血管功能的主要指标(对照组,IV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5.41%±5.26%,65.77%±6.71%)、左室短轴缩短率(35.41%±4.05%,35.81%±4.84%)、颈动脉中内膜厚度[(0.05±0.01)mm,(0.05±0.01)mm]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房内径[(2.13±0.12)mm,(2.25±0.10)mm]、左心室质量指数[(8.24±0.46)g/m~2,(11.87±2.03)g/m~2]、主动脉内径[(1.33±0.06)mm,(1.45±0.11)mm]3项指标IVF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F子代小鼠与自然妊娠小鼠相比,部分心血管指标存在差异,提示IVF对性成熟期子代小鼠的心血管结构与功能可能存在潜在的影响,需要更多的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遗传学研究表明该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遗传病.众多的学者从候选基因和该病的关联性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本文就GABRB3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为该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