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72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37篇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41.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的急性白血病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方法检测供,受ABO和MN血型,用Diana Gel phenotypeRh卡检测Rh血型,移植后观察受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素效价变化以及用STR-PCR方法监测供细胞植入情况。结果显示,4例受中2例供细胞混合嵌合伴血型嵌合,其中1例在移植后100天转为完全嵌合,血型亦转为供型,另2例受细胞呈供,受混合嵌合体,但血型未见转变,其中1例在移植后154天出现移植排斥,红细胞凝集素效价检测显示,受红细胞凝集素效价高,供细胞植入率低,血型不易嵌合,反之,效价低,供细胞植入率高,血型易嵌合。结论:在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可间接反映移植效果。协助确定临床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估计预后,指导移植期的输血。  相似文献   
942.
943.
目的 探讨延迟发现的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 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胆胰肠结合部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 经保守治疗24~72 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胆肠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筛选、鉴定肝内及肝外胆管癌组织表达上调的miRNAs,并探讨其在胆管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miRNA-基因芯片方法筛选肝内、肝外胆管癌组织 特异表达上调或共同表达上调的miRNAs;利用实时PCR方法对其进行验证;选择特异miRNA抑制剂转染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并利用MTT检测方法,对上述表达上调明显的miRNAs进行初步的功能研究,探讨miRNAs表达上调与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 12个miRNAs在肝外及肝内胆管癌组织共同表达上调,肝外胆管癌组织特异表达上调的miRNAs有28个,其中miR-125b与miR-19a分别表达上调3.7倍与3.6倍(P<0.05);肝内胆管癌有12个miRNAs特异表达上调,其中miR-92a与miR-205分别表达上调约4.5倍与3.5倍(P<0.05);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抑制miR-125b、miR-19a、miR 21以及miR-378*的内源性表达,可以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率分别为71%、72%、69%与76%(P<0.05,36 h),61%、63%、60%与59% (P<0.01,48 h),61%、56%、60%与59% (P<0.05,60 h).结论 肝内及肝外胆管癌具有不同的miRNAs上调表达谱,敲低表达上调的miRNAs可以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总结壶腹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7例壶腹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162例)和局部切除术组(25例),观察壶腹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行B超、CT、MRI、ERCP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3%(15/161)、43.9% (65/148)、21.3% (19/89)、83.9%( 135/161).高分化腺癌87例,中分化腺癌64例,低分化腺癌27例,腺管癌变9例.T1、T2期壶腹部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局部切除术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163,P>0.05);T3、T4期壶腹部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预后优于行局部切除术者(x2=6.309,P<0.05).结论 壶腹部癌以高分化腺癌为主.影像学检查中ERCP确诊率最高.T1、T2期壶腹部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已达到根治目的,而T3、T4期患者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946.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 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 GCSCs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GCSGs 与胃癌非干细胞中 HDAC1的表达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 GCSCs 后,CCK-8法、克隆形成和 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变化;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其对凋亡、侵袭相关蛋白及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HDAC1在 GCSCs 中的表达比胃癌非干细胞高。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均减弱,且下调干性标志物及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抑制 HDAC1的去乙酰化作用后 GCSCs 的增殖、干性及侵袭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胆囊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97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86例, 女性111例, 年龄(64.4±9.8)岁(范围:35~89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53例)和开腹组(144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匹配, 并对匹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进行比较。定量资料按照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分别用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应用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 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有48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是否接受肝脏部分切除、肿瘤分期等方面保持平衡(P值均>0.05)。匹配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t=-3.987, P<0.01), 术中出血量更少(Z=-4.862, P<0.01), 总住院时间(Z=-5.009, 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Z=...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因跌倒/坠落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关防控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云南省伤害监测中跌倒/坠落病例数据并描述流行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0年云南省累计报告跌倒/坠落伤害病例27 531例,位居所有伤害原因首位。跌倒/坠落损伤严重程度达中重度的占比为30.76%。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不同伤害事件情况的损伤严重程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OR=1.296),5~14岁(OR=1.379)、30~44岁(OR=1.536)、45~59岁(OR=1.893)、60~74岁(OR=2.247)、75岁及以上(OR=2.531),文化程度为不识字/少识字(OR=2.243)、小学(OR=2.119)、初中(OR=2.016),饮酒(OR=1.214),工业和建筑场所(OR=1.295),做家务(OR=1.191)、驾乘交通工具(OR=1.862)、步行(OR=1.701),凌晨1—6时(OR=1.198)是发生中重度损伤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