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刘力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3):134-137
太阳名相繁多,然其要则在于主水,太阳病见证百端,提其纲则不外乎水之升降循环障碍,故治太阳者,唯治其水也。且乎天地人身虽分六经六气,挈其邻不过一水火尔,太阳禀火之气而司水之循环,故虽一太阳,而六经皆在其中矣。此或为仲景论太阳之大要也。 相似文献
64.
刘力红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6(1)
第二十四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名与实符此条的涵义甚深。这里讲到得太阳病以后,出现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或者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这本来是该用桂枝汤的。但是,医生用了桂枝汤,不仅没有热退身凉,反而出现了"烦",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借此烘托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都在提倡搞科研,搞科研就要有课题,实际上,《伤寒论》的每一条就是一个课题,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好了这些课题,解决好了这些课题,不但自利,而且利他。希望大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什么叫做… 相似文献
65.
中医时相医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时间本质的研究亦不断深入,并将之延伸到了众多的学科。时间医学,时间生物学便是在这一过程中兴运而生的。那么,时间概念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在中医领域里的价值如何呢? 中国传统文化在认识自然规律方面作出了辉煌的成就,而这些成就都是以确立自然现象与“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从最早构建的古天文学到作为传统文化基础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阴阳五行)的建立,都无不是“时”的这种相互关系的展现,进而将这一关系推演到人体,产生了脏象、经络等医学理论。从《内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体四肢、百节、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这些“形”结 相似文献
66.
刘力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4)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对上文中“肝者,罢极之本”的解释,历代医家大致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67.
王凤仪性理疗病学说为一百多年前宝贵的民间医学治疗思想,暗含丰富的当代心理治疗学、心身医学思想,其理论与经典儒家哲学和传统中医思想一脉相承,又切合当今医学界对健康模式的认识。然该学说多年来未被当今医学界认知整理挖掘。文章从理论基础,治则,治疗方法,预后调理,及其与儒家思想、中医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上,浅述其学说内涵。 相似文献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