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软肝煎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治疗肝硬化的自拟方,该方集健脾、养肝、补肾、活血、养血为一体,蕴含邓老五脏相关的中医理论,着眼于整体,兼顾病脏,养肝之体,畅肝之用,为肝硬化中医药治疗提供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方法。为推进中医学现代化发展,国内外学者在中医证候相关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中医辨证理论创新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是中医证候现代化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然而,由于中医辨证理论的复杂性和抽象化,目前尚无能够完全符合中医辨证思维逻辑的分析方法。文章从对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合多学科、跨领域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多维计算机自适应试验的中医证候量化研究思路,探索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3.
为了总结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设计,首先回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提取所用中药、疾病、证型、医疗费用和药物数量等信息,数据整理后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证型和初步的主药及加减变化;然后进行专家访谈讨论形成最终的证型及用药。结果共收集到11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平均年龄(48.97±13.13)岁,男性35人(31.3%),女性77人(68.7%)。包含肝胃不和证(40例,35.7%)、肝胃郁热证(26例,23.2%)、气阴两虚证(19例,17.0%)、脾虚湿热证(17例,15.2%)、脾胃不和证(10例,8.9%)共5种证型,共用80味中药,其中26味中药在各个组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然后进行数据整理,以各证型为因变量,纳入前23味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各证型下的加减用药变化。专家评阅修改后认为病因与情志内伤、饮食失调、久病劳累有关,病机是"脾虚气逆",删除脾胃不和证,确定了4个证型10味主药,包括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浙贝母、海螵鞘、枳壳、沉香、蒲公英、栀子炭,并确定了加减变化和心理饮食干预等综合诊疗措施。该研究基于临床实践数据和专家访谈信息总结了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想经验,设计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医病机演化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探索中医病机演化路径研究与应用的新模式。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前瞻性临床调查,共采集临床病例507例。经过专家小组评议,提取核心病机元素,完成病机演化路径构建,结合临床表征构建初步的中医病机演化理论模型。运用临床数据对病机演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评价及修正优化,并从模型拟合度及解释度两方面进行模型评价。结果共提取出脾胃气虚、肝郁、气滞、痰湿和热5个核心病机要素,形成4条基本病机路径。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和优化,最终的病机演化模型拟合度良好(CFI=0.92,NFI=0.93,RMSEA=0.042,RMR=0.049,ECVI=2.41),模型结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理论解释性。结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医病机演化路径的模型化构建和定量化分析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决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患者的偏好、伦理和依从性等,研究者们提出了患者偏好随机对照试验。介绍几种常用的患者偏好设计方案:患者偏好二阶段设计(Wennberg设计、Rücker设计)、全面队列设计(Brewin设计和Olschewski设计)、预随机设计和Korn设计等,并评价各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以便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根据研究目的、疾病特点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76.
侯江涛  吴美宁  刘凤斌 《新中医》2016,48(7):217-218
正失眠症是指患者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初段失眠(入睡困难)、中段失眠(睡眠浅、易醒)、末段失眠(早醒)和睡眠质量差(多梦、睡眠感缺乏)。失眠症是现当今社会的常见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失眠症的发生率高达38.2%[1],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针对失眠的治疗大多采用药物疗法,西医常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易引起头晕、嗜睡、戒断  相似文献   
77.
逍遥散加味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生存质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红  刘凤斌 《现代医院》2010,10(10):21-23
目的通过中药逍遥散加味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影响的观察,探讨生存质量量表用于疗效评价的合理性。方法根据转氨酶ALT升高水平的不同程度采取分层随机方法,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五个领域(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社会环境)除社会关系无统计学差异(P=0.08)外,其它四个领域得分均有差异(P〈0.01);13个方面中除个人关系、所需社会支持程度、社会服务社交与经济3个方面差异(P〉0.05)外,其它10个方面均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值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总分优于对照组(P=0.0028);5个领域中,生理领域和社会环境领域有差异(P〈0.01~0.05),其它3个领域无差异(P〉0.05);出血、疏泄气机和情志、卫生医疗保健有差异(P〈0.05),其它10个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逍遥散加味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升高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生存质量量表作为临床疗效评价工具能够反映中医疗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CRP)的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各大中文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有关CRP的中医临床研究。收集文献的病例辨证分型、处方用药,以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分析CRP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CRP的组方规律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2篇,其中证候类研究42篇,用药类研究70篇。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阻肠道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为CRP主要证候类型。CRP病位在脾、大肠、肾、肝、胃,常见病性类证素依次为湿、气虚、热、气滞、瘀血、阳虚。CRP所涉及的94首中药处方经规范后共包含中药156味,基于支持度为10%、15%、20%和置信度为60%的筛选标准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别得到药物间关联规则450、63、27条,主要用药组合21、9、6个。结论:CRP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脾气(阳)虚、肾阳虚,标实主要是大肠湿热、血瘀,病位在脾胃与大肠,与肾、肝密切相关,湿、气虚、热、气滞、瘀血、阳虚是其关键病理因素,以健脾渗湿为基本大法,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为基础方,辅以温补、清热、理气、活血等法。  相似文献   
79.
基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病证的特点,根据中西医的诊断标准,总结中西医常用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特点,对现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按照五种证型(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湿热蕴结证、脾肾两虚证)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实验造模方法、动物种类、造模时间、中西医实验结果、中医证候模型评价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以采用营养失调模型和复合模型为主,实验动物多为雄性大鼠和小鼠,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包括证候表现、舌象、微观指标、以方测证和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 CAG)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该病的地域化、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CAG中医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收集文献的一般资料、处方用药,以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运算,分析全国(除岭南外)与岭南地区CAG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一共纳入中药处方1177个,其中岭南地区185个。全国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376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5味。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180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4味。经过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全国(除岭南外)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33、44、20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119、42、1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87、60、24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261、72、2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基于复杂熵聚类及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14个核心药物组合与7首新处方。结论:CAG核心病机为以脾气虚为本,气滞、瘀阻、阴虚、热毒为标,用药以益气健脾类、理气和胃类、活血化瘀类、养阴益胃类、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在岭南地区CAG脾气亏虚与瘀血阻络更为显著,需更加注重使用益气健脾类与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