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携VCAM-1单克隆抗体的白蛋白声学造影剂与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这种靶向性声学微气泡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与内皮细胞受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作为干预因子培养6组不同程度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病理图文分析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采用SPDP交联法制备携VCAM-1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白蛋白微气泡,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与各组损伤内皮细胞的结合作用,并于高倍视野下(200×)计数内皮细胞及黏附的微气泡的数目,计算微气泡与内皮细胞的比值作为微气泡的黏附率;各组损伤内皮的免疫微气泡的黏附率与其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TNF-α干预浓度的增高,内皮细胞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且各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镜下观察可见损伤内皮细胞免疫微气泡黏附作用亦随着干预浓度的增高而增强,且微气泡对损伤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与细胞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携VCAM-1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声学造影剂不仅能够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其黏附率亦能够反映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2.
胚胎停育是指因受精卵缺陷或母体存在不利于妊娠因素而导致妊娠早期胚胎死亡而停止继续发育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早期病理性妊娠。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最终可导致自然流产、稽留流产的发生。胚胎停育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约半数与免疫因素有关。细胞因子是一类能调节免疫反应的生物活性分子,其中与炎症有关的称为炎症细胞因子。子宫蜕膜、滋养层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炎症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协同、依赖又相互拮抗构成细胞因子网络,参与母胎界面免疫应答,使其导致胚胎停育的确切机制及信号通路错综复杂。综述炎症细胞因子与胚胎停育的关系及相关机制,以期为胚胎停育的预防和开发靶向治疗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背景与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细胞干性表型,从干细胞和EMT角度探讨I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  相似文献   
94.
Twist在肺癌中高表达并与肺癌的分化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转录因子Twist是上皮-间质转变(EMT)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Twist在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肺癌及8例癌旁肺组织中Twist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和8个肺癌细胞系Twist1和Twist2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BE和8个肺癌细胞系中Twist蛋白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8例癌旁肺组织中Twist弱表达,在68例肺癌组织标本中,9例为Twist弱表达(13.24%),51例为Twist中高表达(75.00%),癌旁肺组织Twist弱表达.Twist高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P=0.002)和患者年龄(P=0.012)有关.Twist1和Twist2的mRNA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有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Twist蛋白在HBE细胞系中弱表达,而在肺鳞癌和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结论 Twist在正常肺组织中低表达,在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分化有关,可作为肺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5.
目的应用体外模型,探讨实时三维多平面成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用橡胶袋制备不同大小左心室模型20个(其中模拟正常对称性左室模型12个,非对称性左室室壁瘤模型8个),分别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多平面成像软件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各模型的容积,其结果与相应的实测容积进行比较。结果12例正常左室模型与8例左室室壁瘤模型中,RT3DE测量的左室容积与实测容积之间呈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12例正常左室模型与8例室壁瘤左室模型中,2DE测量的左室容积与实测容积之间相关性较好,两者之间一致性较差,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时三维多平面成像超声心动图较之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更为准确地测量左室容积,从而奠定了对左室功能进行可靠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根据用药情况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0.9 mm的111例患者分为氟伐他汀组(37例)、三七总皂苷组(36例)和中西医结合组(38例).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CI...  相似文献   
97.
【目的】纹状体Patch和Matrix间区被证实与神经精神活动和躯体运动有关。本实验旨在探测Patch和Matrix间区及其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为研究纹状体-Patch和-Matrix神经元的通路联系提供资料。【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别按照常规和电镜要求灌注固定、取脑和后固定;半导体或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方法单标记和双标记;光镜下分别用Photoshop软件测量Patch和Matrix间区的面积并计算百分比;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阳性神经元的结构;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①Mor阳性的Patch间区呈不规则形的斑块状散在分布于纹状体,在胼胝体深方存在一条恒定的阳性带状区。Patch间区占纹状体面积的9%,其面积在纹状体的头侧明显大于尾侧(P〈0.05)。阳性结构呈细丝或絮状,阳性胞体不明显。②Calb阳性的Matrix间区在纹状体内侧区染色较深,可见明显不规则的淡染色区,其形状与相邻片的Patch间区一致。Matrix间区的面积明显大于Patch间区(P〈0.05)。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但阳性胞体不明显。③电镜下分别可见Mor和Calb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其大多数接受兴奋性突触连接,而与阳性树突形成的突触多为穿孔型。抑制性突触少见,阳性胞体不明显。【结论】头侧纹状体密集分布的Patch间区、内侧纹状体Calb强烈反应,和阳性标记的树突、树突棘以及兴奋性突触为主的形态学特征,提示Mor和Calb阳性神经元分别具有特异性的神经通路连接和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纹状体Patch和Matrix间区被证实与神经精神活动和躯体运动有关&#65377;本实验旨在探测Patch和Matrix 间区及其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为研究纹状体-Patch和-Matrix神经元的通路联系提供资料&#65377;【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分别按照常规和电镜要求灌注固定&#65380;取脑和后固定;半导体或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方法单标记和双标记;光镜下分别用Photoshop软件测量Patch和Matrix间区的面积并计算百分比;光镜和电镜下观察阳性神经元的结构;实验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65377; 【结果】 ① Mor阳性的Patch间区呈不规则形的斑块状散在分布于纹状体,在胼胝体深方存在一条恒定的阳性带状区&#65377;Patch间区占纹状体面积的9%,其面积在纹状体的头侧明显大于尾侧(P < 0.05)&#65377;阳性结构呈细丝或絮状,阳性胞体不明显&#65377;② Calb阳性的Matrix间区在纹状体内侧区染色较深,可见明显不规则的淡染色区,其形状与相邻片的Patch间区一致&#65377;Matrix间区的面积明显大于Patch间区(P < 0.05)&#65377;可见阳性树突和树突棘,但阳性胞体不明显&#65377;③ 电镜下分别可见Mor 和Calb阳性树突和树突棘,其大多数接受兴奋性突触连接,而与阳性树突形成的突触多为穿孔型&#65377;抑制性突触少见,阳性胞体不明显&#65377;【结论】 头侧纹状体密集分布的Patch间区&#65380;内侧纹状体Calb强烈反应,和阳性标记的树突&#65380;树突棘以及兴奋性突触为主的形态学特征,提示Mor和Calb阳性神经元分别具有特异性的神经通路连接和生理机能&#65377;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其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①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分别随损伤修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第6周组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而且各时间组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②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病灶区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和肌腱细胞,除第6周组外,其它时间组肌腱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示肌腱细胞数量的峰值出现于第2周(P<0.001),而巨噬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探测显示BFGF阳性细胞数量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第2周组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结论】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的变化与损伤修复时间正相关,病灶区组织病理学变化、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高峰出现于第2周,提示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牵涉到损伤肌腱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