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81.
一、发热与体温过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是不够稳定的,尤其早产儿更是如此,这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因而调节体温恒定的产热与散热过程尚未完善。2.代谢低,热量形成不足。3.体表面积大,散热面积比成人相对增加,且出汗及战栗  相似文献   
282.
目的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下巨细胞病毒DNA水平,探讨病毒感染水平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慢性牙周炎组)和无牙周炎患者20例(对照组)深牙周袋标本及牙龈下组织,记录慢性牙周炎组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牙龈指数等临床指标,PCR检测2组巨细胞病毒在深牙周袋及牙龈下组织中的基因表达。结果巨细胞病毒DNA在慢性牙周炎组深牙周袋检出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牙周炎组,深牙周袋巨细胞病毒DNA检出率显著高于牙龈下组织(χ^2=11.9154,P=0.0006),但巨细胞病毒DN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慢性牙周炎组巨细胞病毒基因水平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巨细胞病毒与慢性牙周炎牙周破坏程度相关,深牙周袋是其重要寄生部位。  相似文献   
283.
口腔癌中病变部位多见于口腔颌面部,以舌癌为多见.近四年我们应用化疗配合中药黄芪治疗口腔癌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4.
在新生儿吸吮、吞咽功能尚未很协调的情况下,过早的开奶有时会引起呕吐、造成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但过迟的开奶可能会发生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有可能会造成婴儿日后智力发育障碍或死亡,为了进一步了解何时开奶及二次喂奶的间隔究竟以多少时间适宜,我们对出生后不同开奶时间及喂奶前、  相似文献   
285.
我们在解剖标本中,发现一男尸,约50岁,身高165cm,颈部皮肤未见切口及手术疤痕,见其右侧颈总动脉发出甲状腺上动脉直至甲状腺侧叶上端并伴有甲状腺峡部缺如,现报道如下:该尸体右侧颈总动脉在舌骨体平面才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比左侧颈总动脉分支高2.49cm。而甲状腺上动脉却在甲状软骨右板右上方,距下颌下腺下缘0.67cm处直接由颈总动脉发出,其起始部外径为0.26cm。起始后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直接跨过甲状软骨右板沿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深面斜行向下至甲状腺侧叶尖端处分为3条终支,供应甲状腺。而左侧颈总动脉分支及甲状腺上动…  相似文献   
286.
目的:建立口炎清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和通则 1107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采用常规法对样品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试验组与菌液对照组的比值为0.5~2;采用常规法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中,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结论:此方法可作为口炎清颗粒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87.
288.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其中完全断裂9例,部分束支断裂3例。对ACL完全断裂的残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部分束支断裂的残留束支予以保留,同时对断裂束支的残端予以保留,采用经低位前内侧入路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1个月。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Lachman试验阴性10例,弱阳性2例;轴移试验阴性11例,阳性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0~140°±3.15°(120°~160°),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4~76分,平均(60±5.21)分,术后88~100分,平均(95±3.31)分。结论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ACL,恢复了膝关节固有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有助于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建立。  相似文献   
289.
目的探讨蒿芩清胆汤在临床中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其免疫指标和NF-κB水平分析,以期寻找到蒿芩清胆汤的临床作用机制,以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39例流感病毒型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蒿芩清胆汤,测定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和NF-κB水平,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和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NF-κ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NF-κB水平(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显著,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NF-κB的表达、进而减少患者下游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阻断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9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腰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5~110 min,平均75.8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20 ml。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2±4.6)%,后凸Cobb角矫正至(5.7±1.6)°,VAS评分(1.9±0.8)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失能。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后腰背痛和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