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即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发热、头痛、腹痛、肾机能障碍和多处出血表现为特征,从挪威西部贯穿瑞典、芬兰、原苏联、中国、朝鲜到日本东部地带的一种严重的地方性流行病。该病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足够重视,现已从病毒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护理专业病理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护理临床工作中常见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的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护理专业特点,探讨病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病理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护理专业病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贲门癌经腹全胃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避免老年人贲门癌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38例老年人进展期贲门癌经腹全胃切除术的病人进行追溯性护理回顾,总结经验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护理过程提示,充分、彻底的术前肠道准备,术前及时纠正异常的生理指标,以及完整及时到位的围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关键,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4.29%、和22.86%。结论 贲门癌经腹全胃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了1例乳腺的罕见肿瘤,在作了系统的巨检、镜检、组织化学观察及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乳腺的腺血管脂肪瘤一说。此瘤发生于1岁女婴,有薄层纤维包膜,由腺体、血管及脂肪组织三种成分构成。本瘤性质与错构瘤相符,同时具备肿瘤与畸形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5.
第一胎双胎早产新生儿(孕33W,出生时体重1,600g),女,存活22天。出生后第18天患儿双下肢硬肿,不吃,少动。人院第2天从胃内抽出咖啡样物2ml,经抗菌、保温等处理不见好转,患儿硬肿波及全身,皮肤粘膜及胃内出血加重死亡。临床诊断:(1)早产婴,低出生体重儿;(2)新生儿硬肿症;(3)新生儿肺炎,DIC。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实施的连续30例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ISR手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0例行开腹ISR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安全性、术后排便功能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且完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没有中转开腹病例,中位手术时间213min,中位出血量8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4d,术后并发症9例(9/30),其中8例是肛周粪渍性湿疹,1例结肠黏膜脱出。与开腹手术组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肿瘤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全部患者无瘤生存。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ISR保肛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安全的可供选择的保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数量变化及其相关基因Foxp3 mRNA的表达改变.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诱导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选取30名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Foxp3 mRNA在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肺癌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淋巴管内皮生长卤子受体3(VEGFR-3)检测胃癌组织内微淋巴管密度(MLD),研究其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及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以VEGFR-3(又称FLT-4)为标记物,检测6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内MLD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VEGFR-3阳性率和MLD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MLD与PCN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VEGFR-3可促进肿瘤微淋巴管生成,VEGFR-3和MID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胃癌MVD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微血管密度(MVD)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老年人胃癌及60例青年人胃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VIIIAg)。结果 1.老年人胃癌累及浆膜病例少于青年人胃癌,P<0.01;2.淋巴结转移少于青年人胃癌,P<0.05;3.MVD低于青年人胃癌,P<0.01。结论 老年人胃癌浸润较浅,淋巴结转移较少可能与其MVD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俐敏  张洁  许浪  肖和平 《临床荟萃》2000,15(16):726-727
目的:探讨胃癌癌周肥大细胞(MC)密度与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俾士麦棕法检测伴有淋巴结癌转移的253例胃癌病例。结果:1 ̄6ILN病例MC密度高于≥7 ̄15ILN病便,7 ̄15ILN病例MC密度高于〉15ILN病例,P均〈0.01。≥5年生存年限的病例MC密度高于〈5年生存年限病便的MC密度,P〈0.01。5年生存率,1-6ILN病例高于7 ̄15ILN病例,7 ̄15ILN病例高于〉15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