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是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在胚胎发育和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s 2, CRABP2)是一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胞内蛋白,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将RA运输到细胞核中,与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RAR)结合,从而调控特定的下游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研究发现,CRABP2的异常表达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能通过调节诸多生长或凋亡相关通路或关键生物学分子,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CRABP2或许可以作为新的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并作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CRABP2与肿瘤发生发展、耐药及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初诊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初诊CD5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等, 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9例初诊CD5阳性DLBCL患者中位年龄63岁(34~76岁), 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13例, 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值上限12例, 国际预后指数评分≥4分9例, 存在B症状13例, Ki-67阳性指数≥80% 10例, 存在≥1处淋巴结外器官受累15例, 存在大包块(肿块长径≥7 cm)8例。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7.4%, 2年总生存率为63.2%。单因素分析显示, Ann Arbor分期、大包块、淋巴结外受累及≥4个周期鞘内注射与总生存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比Ⅲ~Ⅳ期:HR=0.158, 95%CI 0.031~0.803, P=0.02...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初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对于胚胎反复植入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helperTcell1,Th1)、Th2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做3次以上胚胎移植仍未获得妊娠,准备再次做冻融胚胎移植的101例患者。根据其在接受标准激素替代治疗时是否还接受宫腔灌注PRP治疗分为PRP组(62例)和对照组(39例)。使用高通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RP组外周血IL-4、IL-6、IL-10、TNF-α总体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RP组中30例患者经宫腔灌注PRP...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体外研究雌激素膜受体GPR30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宫颈腺癌HeLa和宫颈鳞癌SiHa细胞株,分别用GPR30特异性激动剂G1和拮抗剂G15处理宫颈癌细胞株。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处理前后宫颈癌HeLa与SiHa细胞中GPR30、TLR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G1、G15及Poly I:C处理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HeLa细胞中GPR30表达量高于SiHa细胞。G1处理后HeLa、SiHa细胞中GPR30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G15处理后,HeLa、SiHa细胞中GPR30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HeLa、SiHa细胞中TLR3 mRNA表达量分别为(0.5327±0.05373)、(0.3526±0.05774),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572±0.097039)、(0.5002±0.09718)。G1能降低He La、Si Ha细胞中TLR3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G1 10-6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15能增高HeLa、SiHa细胞中TLR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G15 10-5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oly I:C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6mmol/L、10-5mmol/L G1分别处理后,宫颈癌HeLa、SiHa细胞生长增殖率分别为(16.68±5.86)%、(26.67±3.25)%及(14.99±6.43)%、(22.72±1.7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6mmol/L、10-5mmol/L G15分别处理后,宫颈癌HeLa、SiH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1.09±2.32)%、(22.99±3.15)%及(15.86±6.49)%、(19.18±2.6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颈癌细胞中存在雌激素膜受体GPR30表达,宫颈腺癌细胞中GPR30表达量高于宫颈鳞癌细胞,体外调节GPR30表达可影响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GPR30表达可通过上调TLR3表达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GPR30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多年前亚洲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用它取代了头皮针,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同时有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另外3天的留置时间也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伤害,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并且患者在点滴过程中感觉舒适.但是若静脉留置针使用不当也会给病人增加痛苦,如引起静脉炎等.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7.
金银花绿原酸酶法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刘佳佳  赵国玲  章晓骅  王晖 《中成药》2002,24(6):416-418
目的: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将金银花乙醇回流前,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别或联合处理,探讨酶的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及酶的联合作用对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酶得率的影响,结果:纤维素酶处理能显著提高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得率(8.15g/100g),酶处理最适温度为40℃-50℃,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联合处理对绿原酸得率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提取物得率,采用该工艺绿原酸得率最高可达8.32%,结论:酶法提取新工艺能显著提高绿原酸得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Mcl-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um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Mcl-1和Puma基因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4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cl-1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较低。46例宫颈癌组织中,40例Mcl-1表达强阳性,占80.7%。Puma的表达仅13例,占32.5%。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ma和Mc-1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某些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采用同位素标记、双向电泳、放射自显影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胰岛素(insulin,Ins)在神经元中信号转导的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从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角度深入探讨Ins在神经元中的信号转导。方法:取新生乳小鼠脑组织,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7天,用32P-NaH2PO4标记,分别加入胰岛素和培养基,分别作用0、5、20、60、120min后提取神经元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放射自显影。通过采用PDQuest2D分析软件进行图象分析,并在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和PPDB磷蛋白数据库中查询,对小鼠神经元Ins信号转导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初步分析。结果:①放射双向电泳自显影图谱显示:刺激后60min、120min蛋白质磷酸化状态发生明显改变。②采用PDQuest2D分析软件对图谱差异分析及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和PPDB磷蛋白数据库进行查询,提示Ins在神经元的信号传递涉及到多种不同的信号途径和效应分子。结论:采用同位素标记、双向电泳、放射自显影结合生物信息技术可对Ins刺激神经元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进行较为全面、动态的分析,寻找出相应的差异蛋白,并可进行初步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留置气囊尿管减少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尿道痛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留置气囊尿管的观察组和留置普通尿管的对照组,每组各29例.行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观察并记录尿道痛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2组之间疼痛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24,P<0.05),观察组尿道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留置气囊尿管的膀胱灌注化疗能减轻病人的尿道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