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大龄儿童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5例(69足)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DiméglioⅣ型)患儿临床资料。男33例,女22例;年龄6~14岁,平均11岁。单侧41例,双侧14例。术前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价标准,一般24足,差45足。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有限软组织松解治疗,其中21足结合个体化V形截骨治疗。结果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2年。术后切口愈合良好。5例发生针道感染,经局部换药治愈。根据ICFSG评价标准评价疗效,获优39足、良21足、一般9足,优良率87.0%。X线片复查示,随访期间无距骨、舟骨、楔骨、跖骨、跟骨、骰骨血供障碍及坏死,无骨髓炎发生。结论对于大龄儿童僵硬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结合有限软组织松解或V形截骨矫正,安全且矫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2.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占肱骨远端骨折的16.9%,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属于Salter—Harris Ⅳ型骨骺损伤,往往因为延误诊治而导致骨不连、肘关节严重畸形及功能障碍。我院于2003—2004年间收治了21例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近期随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原因及其防治和康复,提高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1~2006年间27例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肘外翻畸形的病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右侧16例,左侧11例;受伤年龄2~10岁,平均5.6岁;手术年龄5~14岁,平均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0年,平均2.8年。根据不同情况,共采用3种术式,其中直接行骨折块原位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髂骨取骨植骨内固定11例,肱骨远端内翻楔形截骨矫形9例。[结果]获得2年以上随访14例,6个月~2年,13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8~16周形成骨愈合,肘部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肘关节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较满意。根据肘部外形、活动功能和并发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其中优13例,良11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88.9%。术后无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结论]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恰当,是导致骨不连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遗畸形如严重肘外翻、骨不连等的主要因素,后遗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恢复较困难。针对不同的情况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辅以多种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提高对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1981年-1991年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Kilfoyle-Ⅲ型肱骨内髁骨折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主要为切开复位、丝线或可吸收线加压缝合+单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 全部病儿肘关节功能均能达到满意的活动范围,肘部外观基本满意,X线片提示有3例干骺端形态异常。结论 儿童肱骨内髁骨折易误诊,骨折有移位者应尽早争取手术及良好的内固定,即使陈旧性骨折也可手术治疗。术中是否作尺神经前移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解剖复位有利于预防肘外翻的发生。强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寻Perthes病大转子上移的早期X线危象,为及早实施大转子骨骺阻滞术预防大转子上移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比研究发生大转子上移与未发生大转子上移患儿的早期X线片,寻找发生大转子上移患儿特殊X线表现,并将大转子上移与疾病分型、发病年龄、性别及有无大转子上移危象作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早期X线片的对比研究发现碎裂期5个早期X线危象,分别为:①股骨头骨骺完全塌陷、消失,关节间隙变窄;②与骺板相通的广泛的干骺端囊性变;③骺板线中断、模糊;④较大的骨骺死骨压迫骺板;⑤凸向骺板的干骺端中间突.这5个危象对预测大转子上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性.经回归分析显示大转子上移的发生只与有无危象出现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发病年龄、Catterall分型、股骨头外侧柱分类及性别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此5个大转子上移危象对判断大转子上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疾病早期实施大转子骨骺阻滞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76.
大鼠骨肉瘤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大鼠骨肉瘤的肺转移模型,为骨肉瘤肺转移的机理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RPMI1640培养基体外扩增UMR106细胞(大鼠骨肉瘤细胞株),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和鼠尾胶稀释成1×107cells/ml混悬液,原位注入3周龄SD大鼠胫骨近端骨髓腔内,每只0.2ml.观察成瘤情况,死后尸检肺转灶数目,X线检查骨质变化,组织学检查确定肿瘤性质.结果:两组大鼠原位成瘤率及肺转移率均达100%.X线检查示明显骨质破坏和瘤骨形成,组织学检查见肿瘤样骨基质形成,符合临床骨肉瘤各项特征.培养基组和鼠尾胶组肿瘤形成时间分别为(10.0±1.65)天和(17.8±0.87)天,差异有显著性(P<0.0001);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155.25±36.63)个和(91.5±29.5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1.4±6.67)天和(40.6±9.52)天,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01).结论:UMR106细胞原位移植SD大鼠建立骨肉瘤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实验周期短、肺转移率100%,是研究骨肉瘤肺转移的理想动物模型.无血清培养基稀释法肿瘤形成及肺转移出现时间早,实验周期快,可用于骨肉瘤肺转移机制的研究.鼠尾胶稀释法肿瘤形成时间相对较晚,生存时间长,肺转移数目稍少,适用于骨肉瘤治疗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骨骼肌间质成纤维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技术,观察地塞米松对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细胞数目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地塞米松可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数目,降低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先天性斜颈婴幼儿期胸锁乳突肌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胸锁乳突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减少肌肉纤维化。  相似文献   
78.
Carroll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rroll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可能性因素.方法 采用Carroll手术原理和方法对268例Dimeglio分型Ⅲ、Ⅳ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实施治疗,其中男200例(230足),女68例(78足),单侧228例,双侧40例,共308足;手术年龄为6个月~10岁,平均手术年龄为2.4岁,术后石膏固定6~8周.结果 268例(308足)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4年,平均2.8年.疗效评定根据足术后的外形、步态、足印、踝关节功能、有无疼痛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价.优258例294足,良8例10足,一般2例4足.无舟骨坏死发生.结论 Carroll手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石膏矫正有助于手术矫正畸形,手术疗效与足畸形程度及手术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采用足底形态扫描及静态足压评价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诊并接受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的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病例共17例(25足)为病例组,其中男12例(18足),女5例(7足),手术年龄为1个月23天至6个月21天,评价年龄2岁5个月至2岁11个月;同期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儿童10人(20足)为对照组。采用Dimeglio评分、X线摄影、足底形态扫描分析、静态足压分析评价患足恢复情况。结果 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经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系列治疗后Dimeglio评分0~2分;患足外观恢复满意。X线片显示:术前正位跟距角(14.90±3.20)°,术后正位跟距角(33.51±7.52)°;术前侧位跟距角(22.65±6.10)°,术后侧位跟距角(33.08±4.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儿足弓指数(0.35±0.02),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足弓指数(0.35±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儿双踝角(82.03±6.20)°,正常对照组双踝角(85.27±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双侧马蹄内翻足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52.75±2.32)%vs.(47.25±2.32)%,P 0.05]以及术后单侧马蹄内翻足双足压力分布百分比[(60.33±4.54)%vs.(39.70±4.55)%,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多平面软组织松解术治疗Dimeglio Ⅳ型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满意,短期疗效肯定。足底力学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马蹄内翻足术后针对性治疗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评价改良Salter三联截骨治疗儿童Perthes病(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方法 2004~2007年采用改良Salter三联截骨治疗儿童Perthes病50例(58侧).有8例患儿为双侧发病.其中男39例,女11例.50例患儿共58侧股骨头坏死程度按Catterall分型均已达到Ⅲ~Ⅳ级.随访18个月至4年零6个月.结果 随访术后全部病例,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34例(38髋),良10例(12髋),优良率为86.2%;一般6例(8髋).肢体平均短缩0.8cm(0.5~1.2cm),暂无骨关节炎的发生.结论 三联截骨手术治疗儿童Perthes病能改善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使坏死的股骨头在髋臼内得到良好的塑形,逐步恢复骨骺高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并能阻止或降低骨关节炎的过早发生.该术式治疗儿童Perthes病具有临床价值,为儿童Perthes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