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5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59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7篇 |
内科学 | 65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88篇 |
综合类 | 194篇 |
预防医学 | 51篇 |
药学 | 3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7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1.
实验性衰老大鼠海马和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验性衰老大鼠大脑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及何首乌的作用.方法 给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D-半乳糖0.125 g·kg-1·d-1,连续注射60d,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脑皮层和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表明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大脑和海马CA1/CA2组织BDNFmRNA和proBDNF表达量降低,而大脑和海马CA1/CA2组织BDNF表达量没有变化.结论 D-半乳糖可引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这可能与大脑和海马proBDNF含量降低有关.何首乌可以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但是不改变BDNF mRNA的表达和proBDNF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622.
目的 调查江苏省苏州市某医院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 描述疫情三间分布特征, 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验证暴发的可能原因, 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 同时对饮用水进行理化和微生物检测。结果 暴发共持续7 d, 共有病例406例, 医院各类职业人群均有发病。二次供水区域的工作人员罹患率(14%~21%)高于市政自来水供水区域(0~5.3%)和桶装水(1.4%)供水区域。病例对照研究显示90%的病例和47%的对照有饮用二次供水史(OR=10, 95%CI:2.30~62.00)。10份病例粪便标本中有9份为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9份不同区域的二次供水样本中2份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二次供水样本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以及大肠埃希菌严重超标, 测量电开水器实际温度为78~81 ℃。结论 本次暴发疫情是由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原因为医院二次供水的蓄水池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建议该医院更换电开水炉, 并逐步将二次供水改建为市政自来水。 相似文献
623.
骨保护素(OPG)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竞争性结合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而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PG/RANKL/RANK系统除在骨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OPG/RANKL/RANK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4.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167)具有相互作用的肝细胞蛋白,以探讨MHBs^t167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MHBs^t167研基因,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连接人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染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染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挑选阳性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DH5a大肠杆菌并经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提取单克隆菌落质粒DNA,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MHBs^t167酵母表达载体pGBKT7-MHBs^t167.筛选出阳性菌落28个,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从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7个与MHBs^t167特异性结合作用的克隆。其中包括人类核糖基化因子1、胎儿肝全长cDNA克隆、人类醛缩酶B果糖二磷酸(ALDOB)、补体3(C3)、人类血清扩散因子(生长调节素B)、人类BAC(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GSI一306C12。结论成功克隆出MHBs^t167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7个能与MHBs^t167蛋白相互作用的肝细胞结合蛋白基因,根据所克隆到的基因,对以后研究MHBs^t167的生物学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LMI)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其演变。方法100例AMI病人应用尿激酶和链激酶溶栓后”分钟行早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3~4周后再次行晚期的CAG。结果100例AMI溶栓成功60例,失败40例,再通率%%。CAG提示有残留血栓的84例(84%),其中有40例(48%)为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溶栓再通病人经3~4周后再次CAG发现,8例狭窄加重,10例狭窄减轻。结论AMI是由突然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所致并可用溶栓剂或机械的方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溶栓通常不能使血栓完全溶解,使用PTCA已被建议为改善严重残留狭窄病变的重要疗法。 相似文献
626.
372例急诊“120”患者抢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家骥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4):232-234
目的 :探讨急诊“12 0”对医院急诊科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析 372例急诊“12 0”病例的临床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 :急诊疾病病谱前 6位病种分别是急性损伤、心脑疾病、昏迷、急性中毒、中暑和肿瘤。 372例筛出多种特殊情况 ,得出本组病例的实际救治率为 82 .3% ;“无名氏”群体 10 3例 (占 2 7.7% ) ,这部分病例给急诊临床和社会带来了新问题 ,如何将其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 ,这仍有待今后继续探讨。急诊“12 0”的病例进入急诊科后给各专科病房 (占 39.5 % )和 ICU病房 (占 6 0 .5 % )输送病源 ,经急诊科再救治的患者比未经急诊科处理直接转入专科的病例安全系数大 ,发生纠纷的机会少。急诊“12 0”在应付灾难性事件方面显示了很强的应激能力。结论 :急诊“12 0”是医院急诊科的主要病例来源 ,是“院前急救院急诊科救治 ICU”三位一体急救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27.
目的将pcDNA3.1(-).ALR(hALR)和pcDNA3.1(-)分别转染人肝星形细胞(HSC),筛选在人肝星形细胞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进一步研究hALR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方法以脂质体技术将pcDNA3.1(-).ALR和pcDNA3.1(-)分别转染人肝星形细胞系,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筛选的4096个基因中,有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5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hALR对于人肝星形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ALR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