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49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464篇
预防医学   27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3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 系统评价延迟自体乳房重建术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延迟自体乳房重建术对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篇文献,其中6篇纳入定量合成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64.8%(95%CI,0.32~0.88)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淋巴结移植,进行乳房重建术后淋巴水肿均有所改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4.4%(95%CI,0.72~0.92)的患者在接受乳房重建术和淋巴结移植后淋巴水肿有所改善,而仅有21.9%(95%CI,0.14~0.33)的患者在只接受乳房重建术后淋巴水肿有所改善。结论 延迟自体乳房重建术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其中淋巴结移植可能是促进淋巴水肿改善的因素。  相似文献   
62.
黄文岳  刘丽萍  杨松  邹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7):2525-2527,2532
目的 调查不足量血液产生原因与出现凝块的关系,以及不同采集量比例的不足量血液在制备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储存期间溶血率的变化,探讨不足量血液临床利用的安全性.方法 统计2019年3-7月所采集的69份不足量血液产生原因,并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制备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于2~6℃冰箱保存,同时观察记录其过滤时出现凝块的情况;对储存期第0、7、14、21、28、35天的溶血率进行监测,其结果按照不同采集量比例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血管状况不佳、血流不畅"为造成采集不足量的主要原因(40/69);<50%标示量组、50%~66%标示量组、>66%标示量组不足量血液制备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分别为(0.183±0.66)%、(0.157±0.072)%、(0.159±0.062)%,其溶血率在3组间及不同时间节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不足量血液制备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能有效降低凝块带来的输血风险.不同采集量比例的不足量血液制备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低于0.8%,符合国家标准.但<50%标示量不足量血液的溶血率从储存期第14天开始在临床利用上应制订更安全合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细胞中微小RNA(microRNA)-1271对CYLD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qRT-PCR检测microRNA-1271在不同的人白血病细胞系、临床初诊未治的几种类型原代白血病细胞、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利用 Targetscan 信息学预测软件预测 microRNA-1271靶向CYLD基因,构建携带靶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3’非翻译区(3’UTR)(缺失了整段预测的microRNA-1271结合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采用脂质体 Lipo-fectamine 3000包裹双荧光素酶重组质粒及 microRNA-1271模拟物(mimic)或阴性对照,共转染HEK293A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 FAM标记的microRNA-1271抑制物和阴性对照分别核转染至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CYLD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microRNA-1271在不同人白血病细胞系以及临床初诊未治的原代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YLD是 microRNA-1271的潜在靶基因;K562细胞中转染microRNA-1271抑制物下调 microRNA-1271后,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CYLD蛋白水平明显上调。结论人白血病细胞中microRNA-1271的表达上调,下调microRNA-1271后可以促进靶基因CYLD蛋白的表达, microRNA-1271有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早期血液凝血和纤溶相关标志物进行动态分析,探讨其与迟发性脑缺血(DCI)之间的关系,尝试从临床角度阐述微血栓形成机制在DCI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潜在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发病3 d内的aSAH住院患者165例。入院后按照统一标准化方案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发病后(4±1)、(7±1)、(10±1)、(13±1)d的血液样本,记录DCI患者及非DCI患者各时间点的部分血液凝血[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及纤溶相关标志物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PT、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通过凝血酶测定,D-二聚体含量通过乳胶光度法测定,vWF抗原定量和vWF活性检测分别采用vWF抗原检测试剂盒和vWF活性检测试剂盒,并对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各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DCI发生率为31.5%(52/165)。凝血及纤溶标志物相关结果显示,DCI患者在aSAH后早期即出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含量和活性升高,并在发病后(7±1)d达到高峰,DCI患者vWF抗原及活性水平较非DCI患者更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873、5.784,P值分别为0.017、0.021),同时vWF抗原及活性水平与时间相关(F值分别为105.448、89.141,均P<0.01),且存在组别与采样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9.525、10.114,P值分别为0.022、0.016)。此外,DCI与不同采样时间对PT、APTT、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水平无明显影响(均P>0.05),并且两组别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DCI患者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高于非DCI患者,提示可能存在微血栓形成,动态监测vWF抗原含量及活性有助于早期发现DCI。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绝经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与阴道微生态变化的相关性,进而为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阻断绝经后HPV感染的SIL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女性相关情况,HPV阳性伴或不伴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异常,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诊断为SIL的122例患者作为病变组,无SIL的129例患者作为正常组。比较2组阴道微生态的检查结果。结果 病变组和正常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检出率分别为32.79%和12.40%(P<0.00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分别为14.75%和10.85%(P>0.050);阴道清洁度III~IV度分别为68.03%和46.51%(P<0.050);乳酸杆菌少分别为13.93%和20.16%(P>0.050); WBC计数>10个/高倍镜下(highest possible frequency, HPF)分别为62.30%和40.31%(P<0.001);过氧化氢(H2O2)缺乏分别为15.57%和22.48%(P>0.050);白细胞酯酶阳性分别为36.07%和17.83%(P<0.050);唾液酸苷酶阳性分别为19.67%和6.20%(P<0.050)。结论 BV、阴道清洁度差、WBC多、白细胞酯酶及唾液酸苷酶阳性可能与绝经后HPV感染的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观察洛铂与放疗联合治疗对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单纯放疗组、放疗化疗联合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p53 mRNA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大小均匀。加入洛铂与照射后,细胞生长相对减慢,细胞体积变小,出现明显的细胞生长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单纯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p5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组p53 mRNA表达均高于单纯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假性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并比较超声诊断与手术及CTA结果。结果:12例均行超声检查且经CTA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其中外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加压治疗6例,超声引导下注入抗凝剂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病变段血管旁见一搏动性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周边为薄厚不均的血肿,彩色多普勒超声囊性部分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涡流血流信号,其旁可见一破口与相邻动脉相通,频谱多普勒于动脉破口处测及双期双向血流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且准确率高、无创伤性,是假性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反复多次口服牛黄解毒片对大鼠血液系统及主要脏器的毒性效应。方法大鼠单剂量(0.217 g/kg·bw,约为人体临床每日最大用药量的5.4倍)连续口服牛黄解毒片30 d后,通过测定大鼠血液学指标、脏体比值、脏器中总砷含量及组织病理学指标,研究临床剂量多次用药对机体血液学指标及组织器官的病理学影响。结果给药组大鼠各时间段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大鼠血液学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分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和肾的脏体比值亦未有明显差异。虽然肝、肾中总砷含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观察到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该剂量牛黄解毒片连续30 d经口给药,对大鼠体重未见明显影响,未观察到大鼠血液系统指标异常改变,对肝、肾亦未见明显的组织学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三价铬与六价铬的方法。方法饮用水样品溶液和铬形态标准溶液经8 mmol/L的EDTA-2Na(p H=7.1)络合,50℃水浴处理1 h,上机前储存于4℃冰箱中,采用Dionex Ion Pac AG7(50 mm×4 mm,10μm)阴离子交换柱作为分析柱;以57 mmol/L硝酸铵和0.6 mmol/L EDTA-2Na(p H=7.1)为淋洗液;流速为1 ml/min,在3 min内完成Cr(Ⅲ)与Cr(Ⅵ)的分离测定。采用内标校正,外标法定量,以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所建方法 Cr(Ⅲ)和Cr(Ⅵ)的检出限分别为0.05μg/L和0.02μg/L;线性范围为0.15μg/L~2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 0,加标回收率在85.0%~115.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及准确性好,适用于饮用水中铬形态的快速测定。通过对实际样品分析发现,饮用水中的铬主要以Cr(Ⅵ)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