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术前伊立替康化疗联合短程放疗后局部切除术治疗T2期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间行术前伊立替康化疗联合短程放疗后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TAE)的3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结果 37例患者经术前治疗后4例(10.8%)获完全缓解,27例(73.0%)部分缓解,6例(16.2%)病情稳定,有效率为83.8%,疾病控制率为100.0%。37例患者术后出现肛门狭窄2例(5.4%),出血和直肠阴道瘘各1例(2.7%)。至随访截止时间,共6例(16.2%)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其中3例为局部复发,2例为肝转移,1例局部复发伴肝转移;37例患者术后的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11.7%、14.1%;全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26~118个月,3例患者因转移复发死亡,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91.4%。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T2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伊立替康化疗联合短程放疗后局部切除治疗可以作为临床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明确直肠侧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并为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侧韧带的切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由同一组经过训练的研究人员对16例健康人骨盆标本进行解剖.按照解剖学要求依次剔除相关结构后充分暴露直肠侧韧带及相关结构,并全程记录.结果 16例标本中直肠侧韧带均存在,其呈一束连续栅栏样结构走行,且在不同层面走行位置不同.直肠侧韧带中可见神经与淋巴走行,其盆壁附着下方与盆丛关系密切.结论 直肠侧韧带切除需综合考虑神经保护与切除效果,根据患者个体条件选择适当切除位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I/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I/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结合蛋白(IGFBPs)及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的变化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住院收治和门诊复查的结直肠癌患者615例(术前检测244例,术后371例)和健康对照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GF-1和IGFBPS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直肠癌术后未发生转移者与有肝或腹腔远处转移者胰岛素、IGF-1、IGFBP-1、IGFBP-3、IGF-1/IGFBP-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WH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而BM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WHR、BMI与胰岛素水平、IGF-1/IGFBP-3比值呈正相关(P<0.01,P<0.05),与IGFBP-3呈负相关(P<0.01,P<0.05);直肠癌患者WHR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及BMI与血清IGFBP-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胰岛素、IGF-1水平和IGF-Ⅰ/IGFBP-3比值升高及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肿瘤转移与否无关,中心性肥胖是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中的药物主成分盐酸西替利嗪以及苯甲酸钠、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三种抑菌剂的含量。方法:采用月旭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 H至3.7)-乙腈(65∶35)为流动相,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32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主成分盐酸西替利嗪及三种抑菌剂均得到较好的分离,盐酸西替利嗪在10.2~21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6%,n=9);苯甲酸钠在10.60~211.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9%(RSD=0.5%,n=9);羟苯甲酯在11.30~225.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5%(RSD=0.3%,n=9);羟苯丙酯在1.30~24.9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0.5%,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能够同时准确测定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中主成分和三种抑菌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40.
西红花酸主要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东博  潘明佳  张艳军  陈常青 《中草药》2007,38(12):1915-1917
西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西红花为活血化瘀中药,临床作用广泛。西红花酸(crocetin)是西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不饱和共轭烯酸结构,属类胡萝卜素物质。大量研究表明,西红花酸在抗心血管系统疾病、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有明确的生物活性。这些研究成果预示着西红花酸有较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