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9年,Morre、Shu、Schneider及Mukhopadhyay等不同小组在搜索EST数据库和人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DNA文库时,先后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因子,根据不同的功能命名如下:BEyS(B lymphocyte stimulator)、THANK(a TNF homologue that activates apoptosis,nuclear factor-κB,and c-JUN NH2-ter-minal kinase)、BAFF(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TALL-1(TNF and apoptosis ligand-related leukocyte expressed ligand 1)以及zTNF4和TNFSF20等。  相似文献   
2.
以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研究HPRE功能元件与IFN-α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为报告基因,探讨HBV转录后调节序列(HPRE)的功能元件(α、β1和β2)对IFNα作用的影响。方法:用PCR法从载体pGEMluc中扩增LUC基因,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以含乙肝病毒(HBV)基因组的质粒A01为模板,扩增HPRE(完整的HPRE)、HPREαβ1及HPREβ1β2片段,并分别插入LUC基因的下游。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分别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用LUC检测系统检测IFNα作用前后LUC表达活性的变化。结果:经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cDNA3.0luc、pcDNA3.0lucHPRE、pcDNA3.0lucHPREαβ1及pcDNA3.0lucHPREβ1β2构建成功。检测结果显示,IFNα作用前,HPRE、HPREαβ1和HPREβ1β2均能提高LUC的活性,IFNα作用后,HPRE和HPREβ1β2能明显降低LUC的活性,而HPREαβ1对其表达则没有显著影响。结论:HPRE的功能元件β2与IFNα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功能元件α和β1在IFNα应答中作用甚小,提示IFNα诱导产生的HPRE抑制性结合蛋白很可能是与β2结合的,为进一步研究IFNα在治疗HBV感染和慢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以及HPRE抑制性结合蛋白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CV—NS5A对PI3K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HCV全长开放阅读框的质粒中获得NS5A全长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NS5A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cDNA3.0(-)中,再利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结果: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V的NS5A基因在HepG2细胞中获得表达,而且在表达重组NS5A的转染HepG2细胞中,检测到PI3K蛋白的表达。结论:NS5A可在体外激活PI3K及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螨类细胞培养方法,为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革螨、恙螨作为HFRS媒介提供条件。方法采用革螨、恙螨的若虫、幼虫进行螨类细胞培养,建立螨细胞系。革螨、恙螨若虫、幼虫经消毒、胰酶消化处理后,接种于含15%FBS改良TC199培养基中培养。结果两种螨细胞2周后细胞生长良好,并形成单层,现已传了4代。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染色体2n=6,细胞对数期群体倍增时间20.50h。最能适应在TC199培养基上生长。动态观察对氨基酸要求,发现谷氨酸、酪氨酸、鸟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需量最大。结论本结果为研究HFRSV在螨体内增殖、定位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华美娟  赵静  陈林君  颜桂军  刁振宇  胡娅莉  孙海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143-1146,1149,I0003
目的:转录因子HOXA10在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CAF是HOXA10新的靶基因,文章旨在筛选并鉴定p/CAF启动子区与HOXA10功能性结合的序列. 方法:制备重组腺病毒HOXA10(ad-HOXA10),用于感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ESC);构建p/CAF启动子区多种突变报告基因质粒;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合腺病毒介导的HOXA10基因过表达,分析hESC中HOXA10对p/CAF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控. 结果:获得滴度为2.4×1011ifu/mL的重组ad-HOXA10,对hESC的感染率达到80%以上.HOXA10通过结合连续的3个TTAT(-710~ -674nt)基序抑制p/CAF启动子活性,连续的3个TTAT基序的一级结构影响HOXA10的功能性结合. 结论:p/CAF启动子区连续的3个TTAT基序是HOXA10功能性结合所必须的,HOXA10可能通过调控p/CAF的表达来控制hESC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6.
以HBc颗粒为呈现载体的猪囊虫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以HBc为载体的带有三个猪囊虫抗原表位(n1,n2,n3)的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ET-Δc-3n,表达出融合蛋白并纯化,通过免疫小鼠研究其体液免疫效果。方法用PCR法将三个猪囊虫表位分别插入HBc序列的第78-79位之间以及149位之后,再将该序列克隆入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大肠杆菌BL21作宿主菌表达出融合蛋白,并命名为PCCE,纯化后免疫小鼠,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用绦虫卵攻击免疫小鼠,并观察疫苗的保护作用。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融合蛋白表达正确,并有多聚体形成现象,ELISA检测到高滴度抗体。小鼠体内绦虫卵攻击试验表明疫苗PCCE的相对保护率为89%。结论以HBc为呈现载体的猪囊虫疫苗被成功表达和纯化,该疫苗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免疫小鼠对绦虫卵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提示该疫苗PCCE可能具有预防囊虫病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PCR技术扩增含有Pre-C信号肽序列及完整的HBeAg基因序列,克隆至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pBm030,与野生型BmNPV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空斑纯化后得重组病毒,研究结果表明BmN细胞能正确识别与切割HBeAg信号肽序列,所表达的HBeAg效价高,纯度好,ELISA法测得培养上清中HBeAg效价达1:32000。上清经过Sephacry 1 S-200和DEAE-Sepharo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源IBDV和不同血清亚型IBDV病毒株的变异情况。方法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和序列分析等分离生物学方法分析病毒RNA、结构蛋白的变异情况。结果 (1)三种不同源IBDV均由双节段RNA组成,大小基因片段的电泳迁移率在各病毒株间无差异;(2)SDS-PAGE分析表明各IBDV的结构蛋白带谱相同,但各蛋白带的百分含量有差异;(3)序列分析表明JS3、JS4与标准对照病毒株S1 IBDV VP2基因片段的核酸的同源性均为97%,JS_3与JS_4的同源性为99%。推导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JS_3与S_1的同源性为97%,JS4与s1的同源性为96%,JS3与JS4的同源性为98%。结论 我国流行的IBDV病毒株与标准病毒株相比不仅在免疫学反应上有差异,而且在病毒核酸序列上有变异,这种变异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逃避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RT-PCR技术,一次性克隆出HCV的结构基因C、E1、E2及部分5’UTR,经测序,验证了其正确性。将克隆基因插入杆状病毒双穿梭载体系统的转移载体,经转座并转染sf9细胞,得到重组病毒Bmhce,经SDS-PAGE和ELISA测定,表明HCV结构基因在重组病毒感染的SO细胞中表达;另外,电镜观察发现在重组病毒感染的SO细胞质的空泡(vesicle)中有HCV样颗粒的存在,说明HCV结构基因表达产物在SO细胞中组装出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汉坦病毒(HV)和恙虫病东方体(Ot)在宿主体内能否共生及其共生特征。方法采用HV和Ot先后交替、重复感染实验鼠,20 d后取鼠脏器切片和刮片用IFAT和Giemsa染色观察其感染率和脏器分布;并用Vero-E6细胞体外培养法研究HV、Ot在宿主细胞内的共生特征。用RT-PCR和PCR进行基因鉴定。结果HV和Ot先后交替、重复感染的各组实验鼠中,均可发现两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其中HV和Ot单纯感染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HV、Ot先后和同时感染组。5组感染Vero-E6细胞培养检测结果发现:先后、同时和单纯实验感染的5组细胞中,HV和Ot先后、同时接种感染组在细胞传至第3代时检测均见有HV和Ot的双重感染,阳性率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而HV和Ot单纯分别感染组细胞传第2代时即可检测到HV和Ot,阳性率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传代培养中单纯感染组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先后和同时感染组。用PCR和RT-PCR进行了基因鉴定得到一致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V和Ot可重复感染宿主动物,在同一宿主细胞内的感染初期有相互抑制作用,这对HV和Ot的流行病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