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 检测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对部分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IMP和MRP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CPZ/SB的耐药率为35.7%,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多重耐药率为76.8%(86/112),但对COL和MIN均敏感.80.4%(90/112)的菌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90%)明显高于阴性株(22.7%)(P<0.01).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显示,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3种耐药基因.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率很高并与其多重耐药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2.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用Vitek 32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耐药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7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2%,对其它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2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TEM型基因,其中.同时还携带SHV和CTX-M型基因的分别有14株和7株,经DNA测序.TEM基因均为TEM-128,CTX-M基因为CTX-M-2,SHV基因可能为SHV-5、SHV-1b、SHV-56、SHV-71或SHV-96.结论 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存在严重耐药现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以TEM-128为主,同时也有SHV和CTX-M,部分菌株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参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MRSA耐药基因与辅助基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当今世界MRSR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呈迅速蔓延的趋势。本文讨论MRSA耐药决定因子、辅助基因和β-丙酰胺酶调节基因在细菌耐药性产生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mecA为细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且可被β-内酰胺酶调节基因系统共同调节,而正常染色体基因系列对高度耐药细菌亚群的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广谱酶(BSBLs)对头孢哌酮(CPZ)的水解作用及三唑巴坦和舒巴坦之抑酶效应。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细菌β-内酰胺酶,用三维法鉴定β-内酰胺酶类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计算酶活性及酶对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55株细菌中产超广谱酶(ESBLs)者28株,产广谱酶(BSBLs)者27株;两类酶的活性大小呈非正态分布,其中位数分别为3111.5和358U(P〈0.05)。三种常见细菌的酶活性高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位数分别为2218、1250和119U(P〈0.05)。ESBLs对CPZ的水解率(中位数44.5%)显著高于BSBLs(中位数10.3%)(P〈0.05)。TB和SB均能显著抑制两类酶对CPZ的水解作用,TB和SB对ESBLs的抑酶率〉80%的比例分别为96.4%(27/28)和71.4%(20/28)(P〈0.05),但两药对BSBLs的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分离菌株的ESBLs活性高于BSBLs;ESBLs对CPZ的水解作用较BSBLs强,TB和SB能有效抑制两类酶对CPZ的水解,且TB对ESBLs的抑制作用强于SB。  相似文献   
45.
铜绿假单胞菌产β_内酰胺酶是其对β_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所产β_内酰胺酶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并在β_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的选择压力下,不断有新的β_内酰胺酶产生。文中对铜绿假单胞菌产β_内酰胺酶(ESBL、AmpC、金属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探讨MIC与β-内酰胺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全院分离出的耐阿莫西林革兰阴性杆菌73株,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阿莫西林MIC;超声破碎法提取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进行定性检测和活性测定。结果13.7%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l,86.3%的革兰阴性杆菌MIC>1024μg/ml;酶活性<1000U、1000~10000U、>10000U的细菌分别为53.42%,41.10%和5.48%;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其它革兰阴性杆菌的酶活性中位数分别为1343.32、1584.71、301.675、256.41和984.33U(Kruskal-WallisH检验,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多呈高度耐药,且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酶活性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酶活性和MIC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系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blaSHV-5进行基因重组表达,为建立SHV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产blaSHV-5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blaSHV-5基因片断,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后,Nitrocefin显色结合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酶活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900bp的DNA条带,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V后筛选到大小约为5.4kb的重组质粒,Sac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可切下大小约900bp的插入片段,DNA测序发现插入片断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31500的重组蛋白。重组菌裂解液对nitrocefin显示出较强水解活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5在大肠埃希菌XL1-Blue MRF'中实现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酶的纯化等相关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blaSHV-5进行基因重组表达,为建立SHV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产blaSHV-5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blaSHV-5基因片断,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 V构建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后,N itrocefin显色结合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其酶活性。结果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900bp的DNA条带,定向克隆入质粒载体pBK-CM V后筛选到大小约为5.4kb的重组质粒,S acⅠ和E coRⅠ双酶切后可切下大小约900bp的插入片段,DNA测序发现插入片断的基因序列与G enB 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31500的重组蛋白。重组菌裂解液对n itrocefin显示出较强水解活性。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5在大肠埃希菌XL 1-B lue M RF′中实现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进行酶的纯化等相关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比较头孢噻肟(CTX)对细菌广谱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三唑巴坦(TAZ)和舒巴坦(SBT)的抑酶效应。方法:用超声破碎法提取60株本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法检测β-内酰胺酶酶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酶活性及酶对CTX的水解率。结果:60株细菌中产超广谱酶者31株,产广谱酶者29株;两类酶的活性为非正态分布,其中位数分别为3 094 U和528 U(P<0.05)。3种常见菌的酶活性高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中位数分别为2656 U,1185 U和165.5 U,P<0.05)。超广谱酶对CTX的水解率(中位数20.10%)显著高于广谱酶(中位数3.15%)(P<0.05)。TAZ和SBT均能显著抑制两类酶对CTX的水解作用,但两种酶抑制剂的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超广谱酶(ESBLs)对CTX的水解作用较广谱酶强,TAZ和SBT能有效抑制两类酶对CTX的水解,但其抑制作用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10-23脱氧核酶对细菌TEM-1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PCR扩增TEM-1酶全编码基因,将其连接入pBK-CMV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菌JM109中表达。设计并合成针对blaTEM-1的10-23脱氧核酶、反义寡核苷酸,采用氯化钙法将其分别导入表达blaTEM-1的大肠埃希菌中,观察细菌导入脱氧核酶后,在含氨苄西林(100μg/ml)培养基中的生长活力及β-内酰胺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0-23脱氧核酶导入表达blaTEM-1的大肠埃希菌后,在含氨苄西林(100μg/ml)的培养基中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活力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空白对照组,导入脱氧核酶的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活性也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和空白对照组。结论10-23脱氧核酶能特异性地抑制细菌blaTEM-1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