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Borrmann Ⅳ型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DP)及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Borrmann Ⅳ型胃癌的疗效观察.方法:将55例Borrmann Ⅳ型胃癌分为新辅助化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新辅助化疗组术前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入,d1;DDP 30 mg/m2,静脉滴入,d1~d3;5-FU 500 mg/m2,静脉滴入,d1~d5;CF 200 mg/m2于5-FU前30 min静脉推注.每3周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手术根治切除率、术后病理缓解率、切缘癌残留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新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9例Borrmann Ⅳ型胃癌经新辅助化疗后⑻临床有效率达58.6%(17/29),病理完全缓解率达6.8%(2/29),临床表现为原发肿瘤缩小,淋巴结转移减少,降低了临床分期.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手术根治切除率,并降低术后切缘癌残留率,提高了手术疗效,从而延长了生存期.毒副反应轻微,未见严重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以多西他赛联合DDP及5-FU/CF方案进行Borrmann Ⅳ型胃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标志物在回盲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收治的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进行螺旋CT成像,分析病灶区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指标;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糖类抗原(CA)19-9、CA72-4及癌胚抗原(CEA)和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CYFRA)21-1的血清水平;分析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CT扫描发现100例老年回盲部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38例(黏液腺癌28例,管状腺癌10例),恶性淋巴转移瘤46例,良性肿瘤16例(盲肠腺瘤8例,脂肪瘤8例)。恶性肿瘤患者BF及PS值显著大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淋巴转移瘤患者BF、BV、PS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患者(P<0.05),3种类型肿瘤患者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1~2个患者的CA19-9、CA72-4、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3~6个患者的CA19-9、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淋巴结转移1~2个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7个患者的CA19-9、CA72-4、CEA、CYFRA21-1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淋巴结转移1~2个、3~6个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肿瘤标志物水平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1.82%,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为87.53%,二者联合应用准确性为94.13%。结论联合螺旋CT及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指标诊断老年回盲部肿瘤恶性淋巴结转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早期阻断回盲部肿瘤发生恶性转移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23.
酶电级法在测定葡萄糖和尿素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酶是极法测定血清样品中葡萄糖和尿素氮的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Beckman CX3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80份血清葡萄糖和尿素氮进行测定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并分别做线性范围试验、回收试验、重复性试验、干扰试验。结果 酶电极法测定葡萄糖和尿素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mmol/L、50mmol/L;回收率分别为103.8%、99.6%、101.3%、98.0%;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糖测定的比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58%、0.63%及1.55%、0.91%,尿素氮测定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70%、0.63%及2.82%、1.20%;360μmol/L的胆红素、5g/L的血红蛋白、11.35mmol/L的甘油三脂对酶电极法测定葡萄糖和尿素氮均不产生干扰;用酶电极法及氧化酶测定葡萄糖的相关系数为0.9986,用酶电极法及UV-GLDH法测定尿素氮的相关系数为0.9989。结论 酶电极法测定葡萄糖、尿素氮具有快速、稳定、准确、不受样品颜色、浊度等影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尤其适合于测定急诊标本。  相似文献   
24.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瘤中较常见的一种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生物学特性 ,术前诊断及判断能否手术切除较为困难。1 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我院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78例 ,现将其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方法。1 资料与方法78例患者中 ,男 40例 ,女 3 8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 5 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纳差、腹胀等表现。血清总胆红素 1 76 .1~ 3 90 .0 mmol/L,术前全部行MRC检查 ,并均实施手术治疗。MRC检查方法 :采用 Toshiba、0 .5 T超导型 MR扫…  相似文献   
25.
次氯酸钠溶液性能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对白鹭牌小型消毒水发生器电解食盐水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性能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对布片上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用其含有效氯250mg/L与300mg/L溶液作用7min,对布片上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分别用其含有效氯500mg/L与800mg/L溶液作用12min,杀灭率均为100%。用其含有效氯750 mg/ L溶液作用 20 min,可破坏不锈钢片上 HBsAg抗原性。其杀菌作用因有机物存在而减弱。其1000mg/L有效氯溶液对不锈钢、铝分别有轻度、中度腐蚀作用,对碳钢与铜均有重度腐蚀作用。该消毒剂属实际无毒。对皮肤无刺激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胃癌患者,术前经胃镜于病灶周围黏膜下注射锝标记的锍胶体,术中于病灶周围浆膜下注射亚甲蓝,待淋巴结蓝染后,用γ探测议检测SLN,分析SLN的检出率、敏感性、准确率和阴性判断价值等.结果:本组SLN检出率为96.7%(59/61),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5,7%(18/21),假阴性率为14.2%(3/21),阴性判断价值为92.7%(38/41),准确率为94.9%(56/59).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随浸润深度增加而下降,T1期的敏感性为100.0%(6/6),T2期敏感性为88.9%(8/9),T3期为66.7%(4/6);T1+T2期总体敏感性为93.3%(14/15),准确性为98.1%(51/52).假阴性的3例均为原发肿瘤>4.0cm的低分化癌或黏液腺癌.结论:联合染料与核素法有较高的SLN检出率,可较为准确地预测T1、T2期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状态,并可指导淋巴结清除范围.对肿瘤>4.0 cm的低分化癌及黏液腺癌要警惕假阴性可能.  相似文献   
27.
目前在我国各地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提高,特别是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而肺癌的发病率也在日益增多。因此,肺结核和肺癌是每个放射科医师在胸部诊断方面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他们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索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在胃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109例)和结直肠癌患者(147例)的术前血清标本.另收集胃和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各23例)、健康人(62例)血清标本和干扰样本(45例,包括高脂、溶血、风湿因子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作为胃良性疾病组.用酶联...  相似文献   
29.
《护理学导论》案例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探讨《护理学导论》案例教学中,立足教学实践,用"系统"观对课程内容优化重组,为特定的教学目的选择、整理、编辑案例.围绕护生展开案例学习的全过程中,注意发挥案例教学的特点,促进案例教学"传知"、"悟道"、"培能"的功能,在鼓励护生积极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0.
冯立民 《护理研究》2005,19(8):1592-1593
《护理心理学》作为护理教育的必修课,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后,短短几年内就从最初的浅显的知识讲座过渡到了系统传授专业化理论的必修课。但随着护理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逐渐暴露出的课程未能自成理论体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与临床“隔离”等诸多问题。笔者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试用契约学习法,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