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阐述了医患沟通是道德的沟通,要注重诚与信也是医患情感交流及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说明了儿童哮喘患者诊治过程中要了解医患沟通的参与者、医患沟通的内容和医患沟通的方法,分析了诊治过程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医患沟通是儿童哮喘正确诊断的关键,医患沟通是儿童哮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访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890例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31.82%,部分母乳+人工喂养率为68.18%。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随月龄增加呈降低趋势,顺产儿童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年龄<30岁(OR=0.70,95%CI=0.53~0.93)、顺产(OR=0.63,95%CI=0.44~0.81)、非全职者(OR=0.52,95%CI=0.35~0.76)均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加强爱婴社区创建,全社会共同参与,能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指数(MI)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裸鼠人胰腺癌荷瘤模型肿瘤局部血流及化疗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经裸鼠双侧后腿注射肿瘤细胞,建立裸鼠人胰腺癌荷瘤模型33只,随机分为A、B、C组,行超声造影、化疗药物注射及超声辐照/假照。随机选取荷瘤裸鼠一侧后腿为治疗侧(超声辐照),另一侧为对照侧(超声假照)。辐照/假照前后均行超声造影,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峰值强度(PI)及AUC。于超声辐照/假照前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DOX),并于超声辐照/假照过程中实时推注微泡;A、B、C组治疗侧超声辐照的MI分别为0.3、0.7、1.1。超声辐照/假照后,行DOX药物浓度检测及组织病理检查。并于超声辐照/假照前,测定不同MI对应的峰值负压范围。结果 A组治疗侧DOX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侧[(1.45±0.53)μg/g vs(1.07±0.46)μg/g;t=-5.163,P=0.001]。B组及C组中,治疗侧与对照侧药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97、-0.357,P=0.766、0.721)。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显示,除B组对照侧PI、B组及C组对照侧AUC外,超声辐照/假照后各组中治疗侧及对照侧均较超声辐照/假照前PI均升高、AUC均增大(P均0.05)。各组对照侧与治疗侧肿瘤组织病理表现相似,未见明显出血及细胞肿胀。MI为0.3(A组)、0.7(B组)、1.1(C组)时,对应的实测峰值负压范围分别为0.81~0.83MPa、0.96~1.32 MPa和2.29~2.53 MPa。结论 MI为0.3的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可增强肿瘤局部血流灌注,促进人胰腺癌荷瘤裸鼠肿瘤局部化疗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筛选我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60 例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基础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治疗周期为14 d。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疗效,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增加,疗效显著。参附注射液试验组可以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水平,差异显著。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增加T淋巴细胞亚群CD4,降低了CD8的水平。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显著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增加免疫球蛋白的表达,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5.
包海鹰  史帧婷  冯爽 《中草药》2018,49(9):2172-2187
羊毛甾烷型三萜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多孔菌科真菌中含量较为丰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可以划分为A、B、C、D、E 5种主要骨架构型,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多孔菌科20多种真菌中分离出的161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的研究及多孔菌科真菌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抗栓胶囊中麝香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2%;柱温170℃;进样口温度220℃,N2 50ml/分,H2 0.6kg/cm^2,空气0.5kg/cm^2,理论板数按麝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结果:麝香酮在0.05~0.50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0.30%(n=5)。结论:方法的重现性、准确性均较好,可作为控制该产品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ATM对电离辐射照射的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细胞(ATSBIVA)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细胞(GM0639)为对照,应用基于PCR的端粒重复扩增技术(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al,TRAP)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定量分析细胞分别经0、1、3、5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以及经3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继续培养2、24、48、72 h,AT、空载体AT、ATM -AT和GM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未照射时,除GM细胞外,AT、空载体AT、ATM -AT细胞均呈现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但ATM -AT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AT和空载体AT细胞的端粒酶活性(P<0.01),而后二者无明显差异(P> 0.05);电离辐射照射后,AT、空载体AT、ATM -AT和GM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均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增强,且在相同剂量点与时间点,ATM -AT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高于GM细胞(P<0.01)(除5 Gy计量点外),但低于AT和空载体AT细胞(P<0.01),而后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离辐射可诱导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并且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随剂量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TM可下调AT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推测端粒酶参与电离辐射诱导DNA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8.
时间因素对电离辐射后AT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时间因素对电离辐射后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ataxia telangiectasia,AT)综合征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细胞(AT5BIVA)hTERT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细胞(GM0639)为对照,细胞经5Gy(剂量率1.0Gy/min)^60 Coγ射线照射后继续培养2、24、48、72h。应用RT-PCR法,观察AT细胞、ATM^+-AT细胞和GM细胞的hTER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照射后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T细胞hTERT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ATM^+-AT细胞和GM细胞(P〈0.05),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离辐射能诱导细胞hTERT mRNA的持续表达;ATM能下调AT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中应用居家母婴护理平台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9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产后产妇94例,新生儿9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居家母婴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后各项指标变化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产妇复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乳腺炎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脐带感染率、湿疹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服务态度、疾病知识掌握、宣教的实用性及出院全面性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的延续护理中应用居家母婴护理显著的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更快的恢复,使新生儿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分布,分析其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有无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单纯银屑病组(28例)和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组(28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血清Chemer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hemerin和RBP4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Chemerin及RBP4均与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PG)和尿酸(UA)水平呈正相关(P<0.05),此外血清RBP4与三酰甘油(TG)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与血清Chemerin、RBP4水平之间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组PG、TC、TG及血清Chemerin水平均较单纯银屑病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是否合并脑中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