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C基因型HBV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探讨其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399对携带HBV的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基本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且主/被动免疫前,股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者判定为HBV宫内传播。按克隆测序要求,母亲HBV DNA载量须≥106 IU/ml,在54例发生HBV宫内传播者中,以满足克隆测序要求的22对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宫内传播组;以随机种子方法选择同等数量未发生宫内传播的母亲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经PCR扩增HBV DNA、基因克隆、测序,对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进行病毒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 44例样本中39例(88.63%,39/44)为C基因型,其余2例为B基因型,3例为B与C混合型。将42例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的406条克隆株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其中宫内传播组204条,对照组202条。HBV宫内传播组PreS1、S、C、P区碱基置换突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介于8.67~40.73之间,P<0.05);HBV宫内传播组PreC和X区碱基缺失突变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7.82和34.78,P<0.001)。X区nt1644~1645和nt1649~1650分别存在31 bp和27 bp的插入突变,且均发生于对照组。结论 携带C基因型HBV的母亲病毒基因组PreS1、S、C、P区碱基置换突变与HBV宫内传播有关;PreC区的缺失突变、X区的插入和缺失突变可能降低了宫内传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不良妊娠结局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的孕妇文化程度、全家人均月收入、孕前健康教育、月经是否规则、此次妊娠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妇文化程度、此次妊娠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妊娠次数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孕妇文化程度高、参加体育活动、妊娠次数少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保护因素,而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BV感染现状, 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山西省范围内16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 524名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可能的HBV感染危险因素等, 检测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5项。用SAS 9.3软件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 524名MHD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5.25%, HBV感染率为38.85%, 不同医院之间感染率不同(t=2.33, P=0.034)。拟合两水平logistic回归零模型分析得到组内相关系数(ICC)=0.106 4, 约10.64%的总变异是由医院不同引起。引入解释变量后的结果显示, MHD患者50~65岁组的HBV感染率高于0~35岁组(OR=1.560, 95%CI:1.061~2.293);有拔牙史(OR=1.267, 95%CI:1.009~1.591)和乙肝家族史(OR=2.052, 95%CI:1.176~3.582)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34, 95%CI:0.541~0.996)。结论 不同医院间MHD患者HBV感染存在差异, 年龄组(50~65岁)、乙肝家族史及拔牙史为MHD患者HBV感染危险因素, 接种乙肝疫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C基因型HBV DNA CpG岛的类型、长度、CG位点等的分布特点及其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及电子病历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电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山西省大同地区3个病村的部分居民为调查对象,依据WS/T 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组、非病例(对照)组.采集调查对象血样和尿样;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以血清ALT评价肝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分别用终点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以尿mAIb、NAG评价肾功能.结果 共调查661人,其中砷中毒患者144例.在砷中毒组中,肝功能异常率为10.42%(15/144);在对照组中,肝功能异常率为5.22%(27/517),砷中毒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07,P<0.05;比值比(OR)=2.11,95%可信区间为1.09~4.08].对照组、砷中毒组尿mAlb的几何均数分别为2.16、2.31 ms/g Cr,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对照组、砷中毒组尿NAG几何均数分别为2.22、2.43 U/g Cr,砷中毒组尿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55,P<0.05).结论 肝肾功能损伤与地方性砷中毒有关,尿NAG可能作为砷中毒致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山西省强制戒毒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初步探讨强制戒毒者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6月~12月对山西省3所强制戒毒所1 176名强制戒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BV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等资料;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分析出的危险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1 176名强制戒毒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年龄均数为(37.91±8.58)岁,其中男性1 118人,女性58人;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4.68%(55/1 176)、34.69%(408/1 1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家族史(OR=6.654,95% CI: 2.550~17.364)、修脚史(OR=1.955,95% CI: 1.086~3.518)和丙型肝炎史(OR=7.935,95% CI: 1.496~42.098)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抗-HBs阳性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OR=0.125,95% CI: 0.044~0.359)。修脚史和乙肝家族史之间未发现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均有P>0.05)。结论 强制戒毒人群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家族史、丙型肝炎史和修脚史是该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该人群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上,孕妇DR3、婴儿DR3、母婴DR3同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胎盘感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HBV官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4.71(1.62~13.66)、3.91(1.18~12.94)、5.96(1.14~31.15)、6.59(2.72~15.97)、4.53(1.93~10.64)和2.51(1.12~5.60);在α入=0.05,α出=0.10水平上,进行HBV宫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DR3(OR=4.65,1.44~15.05)、孕妇血清HBV DNA(OR=6.56,2.65~16.23)被引入回归方程,为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其他因素的暴露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其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χ2=16.74,P<0.os).结论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HLA-DR3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HBV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增高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8.
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讨FI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确定HBV富内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87例外周静脉血血块中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型分布及频率。结果(1)宫内感染组孕妇HLA—DR3基因频率为24.14%(7/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孕妇的6.33%(10/158)(P=0.007)。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内感染组新生儿HLA—DR3基因频率为17.24%(5/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5.06%(8/158)(P=0.033)。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HLA—DR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母婴HLA-DR7、DR13、DR5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同时或任一携带HLA—DR3,易导致HBV宫内感染;HLA—DR3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引起宫内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双重原位杂交(DISH)技术检测54名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基因(GSTM1)缺失型的新生儿(其母该基因为表达型)PBMC涂片中GSTM1和乙型肝炎病毒DNA。结果54名新生儿PBMC涂片中检出孕妇GSTM1信号34人,占62.96%;检出乙型肝炎病毒信号18人,占33.33%,检出2者双阳性信号15人,占27.78%。且母-胎PBMC转运与新生儿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统计学关联(χ^2=9.96,P=0.002)。结论孕期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PBMC可通过细胞转运途径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母体对胎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以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96例作为HBIG注射组(自妊娠28周起多次肌肉注射HBIG 200IU),同期分娩但未进行产前检查HBsAg阳性孕妇5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新生儿出生24 h内且未注射HBIG的股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比较注射与未注射HBIG的HBsAg阳性孕妇及注射HBIG孕妇不同注射次数间其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HBIG注射组HBV宫内感染率(12.5%,12/96)、HBsAg阳性率(10.2%,7/96)、HBV DNA阳性率(7.3%,7/96)均低于未注射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注射次数分为0~1次、2~3次和4~5次三个等级进行分析,HBV宫内感染率、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随HBIG注射次数增加而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提示HBsAg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及增加HBIG注射次数可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