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对于流感疫苗效果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是"金标准",但常常受到伦理学、研究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实施,观察性研究设计在此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由于观察性研究可能存在着各种偏倚,严重影响了内在真实性,如何处理观察性研究中偏倚的影响,这是决定其能否成为有效证据的制约点。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流感疫苗效果评价的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偏倚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同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环境、经济及社会的和谐发展[1-2].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突发环境卫生事件的高发期.构建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建设完整、规范的城乡环境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3].明确突发环境卫生事件相关概念和分类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环保相关部门已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本研究着重从公共卫生角度对突发环境卫生事件的概念和分类进行阐述,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的突发环境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国内批准上市的灭活流感疫苗为三价(ⅡV3)和四价(ⅡV4)疫苗,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为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中国CDC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本指南主要更新了以下内容:流感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流感疫苗的种类、2018-2019年度流感疫苗抗原组份、ⅡV3和ⅡV4疫苗的免疫反应、免疫持久性、免疫原性、效力、效果、安全性、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等;并基于现有的科学证据,提出了2018-2019年度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为降低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17-2018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防疫部门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CDC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24.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河南省分别从1995年起,在辖区内13个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先后开展了育龄妇女破伤风类突击接种和常规免疫接种。突击接种工作于1999年结束,各具TT报告接种率在58.3%-93.5%之间,平均报告接种率为83.2%,估算平均接种率为78.7%;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开展情况不佳。作者分析了河南省TT接种工作的现况,并就接种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健康不均衡一直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尤其是近年来成功实施的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目前我国地区间和部分人群间的健康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亟需有效的行动和共识来应对该项挑战。基于国内外相关行动策略和研究成果,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等机构的35位权威专家经过多轮研究讨论,形成了《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健康不均衡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健康不均衡的问题与挑战、责任与策略、行动与路径,并提出了一系列未来行动的建议,旨在消除当前我国健康不均衡,推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近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流行蔓延趋势。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采用SPSS 13.0、R软件和GeoDA对布鲁氏菌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再用Map Info进行专属地图表达。结果2004和2005年内蒙古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9.63/10万和38.23/10万;全局Moran’sⅠ系数分别为0.240 4和0.478 6;局域系数统计分析显示2004年布鲁氏菌病在内蒙古存在一个高值聚集区,2005年存在两个高值聚集区,同时出现低值聚集区;局域Moran’sⅠ系数显示2004和2005年Moran’sⅠ小于0的地区分别有27和26个,主要集中在发病率较高地区,Moran’sⅠ大于0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发病率较低地区。结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大小的分布存在一定空间统一性和差异性,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布鲁氏菌病空间分布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内蒙古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蔓延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2005-2006年全国水痘疫情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连梅  冯子健 《疾病监测》2007,22(4):251-252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疫情发生情况,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6年全国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事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6年全国共报告水痘197 939例,14岁以下人群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2.62%.2005-2006年全国共报告水痘事件940起,其中97.87%发生在学校.结论 水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14岁以下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克莉  冯子健 《疾病监测》2007,22(4):282-284
针对生物恐怖及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化学性中毒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建立及时准确、经济高效的监测报告系统,早期发现和监测疾病爆发的过程,可减少发病和死亡[1]。本文就国内外基于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监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2013-2016年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包括传染病病种、输入我国省份、感染来源地、来源国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境外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中国CDC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境外输入传染病病例信息,应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6年我国通过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共报告境外输入传染病16 206例,以疟疾为主(13 471例,占83.12%),其次为登革热(2 628例,占16.22%)。境外输入传染病以男性为主(14 522例,占89.61%),病例多为20~50岁青壮年。除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以春节前后输入病例稍多外,其余大部分病例以夏秋季多发。输入省份因传染病种类而有所不同,主要为中国云南、江苏、广西、广东等省份。输出国家因病种有所不同,主要为缅甸等亚洲地区的国家和加纳、安哥拉、赤道几内亚等非洲地区的国家。结论 根据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种类及其来源国家等流行病学特征的不同,建议对出国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国前健康教育;节假日前后要加强自疫区归国人员健康筛查和追踪、随访;建立健全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等,以减少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发病水平及引起本地传播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中国狂犬病高发地区儿童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行为状况.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采取典型抽样方法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广东和贵州两省选取2所地市级小学、2所县级小学、4所乡镇级小学和4所村级小学,通过系统抽样方法在各个年级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408名小学生中290人次发生狂犬病暴露,其中47.93%的小学生在暴露后自行进行伤口处理,16.55%自行前往医疗机构就诊,63.79%告诉家长或教师,23.10%的小学生暴露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广东省小学生暴露率低于贵州省,而暴露后处置行为率高于贵州省.在发生暴露的学生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校级别间的暴露后自我应对情况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级小学生暴露后用酒精消毒和主动就诊行为的比例均较低,但暴露后告诉父母或老师的比例则较高.结论 广东和贵州两省小学生狂犬病暴露后部分未进行任何处置,应加强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