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107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7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者 :男性 ,48岁。 1998年 5月 15日初诊 :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伴双下肢浮肿 2年 ,伴间断发热 ,体温 37 5~ 38 5℃ ,后逐渐出现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抗生素治疗不缓解 ;近 1年来出现全身散在的皮疹 ,以双下肢为甚 ,色暗红。在当地医院曾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RA)”或“成人斯蒂尔病 (Still病 )” ,予以强的松 15mg/d治疗 ,开始时症状有所缓解 ,近 1年来症状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 :全身散在多发皮疹 ,以双下肢为甚 ,色暗红 ,伴局部色素沉着 ,色黑 ,坏死 ,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及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 ,压痛 ,… 相似文献
92.
小站台水环境不同应激时间对组织中5-羟色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小站台水环境不同应激时间对小鼠胸腺、脾、脑组织中 5 羟色胺含量的变化 ,了解应激如何调节神经、内分泌而影响免疫功能。方法利用小站台水环境诱发应激模型 ,观察小鼠应激 48小时、2 4小时、12小时与对照组比较站台前后体重、组织指数 ,以及组织中 5 羟色胺含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站台前后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站台 48小时胸腺指数、脾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脑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应激 2 4小时组、应激 12小时组胸腺指数、脾指数、脑指数的改变均不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未达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均有降低的趋势。应激 48小时组、应激 2 4小时组、应激 12小时组胸腺组织 5 羟色胺含量均有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应激 48小时组、应激 2 4小时组、应激 12小时组脾组织和脑组织 5 羟色胺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应激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影响胸腺组织 ,从而对免疫系统起作用。 相似文献
93.
基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关节炎证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证候疾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397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3例和西药治疗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疾病诊查指标,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20,ACR20)判断,抽取患者初诊时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在SAS8.2上实施。通过单因素探索性分析,计算疗效与变量的比数比,以P<0.2作为入选模型的标准;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疗效为分层变量,随机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占75%)和验证集(占25%),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模型中,中药治疗组共纳入18个变量,西药治疗组纳入24个变量。中药治疗组中,晨僵、关节肿胀数、免疫球蛋白M、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关节疼痛等与疗效正相关,病程和夜尿多与疗效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血沉、腰膝酸软、苔白、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和关节肿胀等与疗效呈正相关,苔黄、舌红、白细胞检测与疗效呈负相关。在随机选取的验证集患者中,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作用表现为:RA中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90%;RA西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根据证候疾病信息与中西医疗法疗效的临床数据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显示证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96.
《素问·痹论》与现代风湿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活动受限、甚则关节畸形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疾病相似.<黄帝内经>有两篇专门论述痹证,这就是<素问>中的"痹论"和<灵枢>中的"周痹".由此可见风湿性疾病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了.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特征的差异。方法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证候信息采集量表”,从全国7个中心纳入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AS患者。观察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AS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ASDAS-CRP)、AS疾病活动度评分-血沉(ASDAS-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患者整体评估(PGA)评分、单一症状(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晨僵程度、触痛/压痛和疲乏)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按照ASDAS-CRP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情况。结果 纳入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瘀阻证患者684例,湿热瘀阻证患者558例。两组患者PGA评分以及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症状评分中,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及触痛/压痛评分,湿热瘀阻证均高于肾虚瘀阻证(P<0.05或P<0.01)。湿热瘀阻证患者ASDAS-CRP、ASDAS-ESR及BASDAI评分均高于肾虚瘀阻证患者(P<0.01)。肾虚瘀阻证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99.
冯兴华教授从事痹病临床诊治30余年,精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尤擅用祛风法。从风药祛风、风药胜湿、风药活血、风药解郁、风药行经等角度阐释冯师运用风药治疗RA学术思想,并以蠲痹汤、羌活胜湿汤、身痛逐瘀汤、逍遥散等为例阐释冯师应用祛风法治疗RA临证精髓。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