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破伤风是外科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死亡率很高,近年来由于治疗的进展,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至今仍较高。根据我们临床体会和参考国内有关资料认为破伤风的治疗应该是综合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本文将我们近几年来治疗的破伤风病人分为两组加以对比说明(24小时内死亡者未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CD28、CD40共刺激通路与排斥反应的关系,同时也为排斥反应的诊断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28、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在0~4级排斥反应中,外周血细胞CD28分子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细胞表达CTLA4分子的阳性率随排斥反应增强而升高(P〈0.01)。CD40及CD40L在PBMC中的表达强度也随排斥反应的分级逐渐增强(P〈0.01)。结论外周血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这些分子有助于对排斥反应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从治疗学的角度探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可能病因及治疗选择。方法将 132例门诊诊断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程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分为 3组 :A组患者口服塞来昔布 ,B组患者口服前列回春胶囊 ,C组患者同时服用上述 2种药物 ,治疗随访 6周 ,比较治疗前后 3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量的变化。结果 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量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 ;C组分别同A组、B组比较 ,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症反应能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特异性环氧化酶Ⅱ抑制剂及前列回春胶囊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均有一定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中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排尿困难就诊的BPH患者99例,通过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根据前列腺突入膀胱部分的程度将IPP分为3级:Ⅰ级(<5mm),Ⅱ级(5-10mm),Ⅲ级(10 mm).同时行压力一流率检查,计算AG值(AG=Pdedt at-2Qmax),AG值大于40为梗阻、小于40为无梗阻.根据结果确定IPP诊断BOO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99例患者中,69例为Ⅲ级IPP,其中64例存在明显的BOO,而仅5例无明显BOO;30例为Ⅰ~Ⅱ级IPP,其中20例无明显BOO,10例存在明显的BOO.Ⅲ级IPP的AG值明显高于Ⅰ~Ⅱ级IPP组(65.23vs39.13,P<0.01).如果以IPP Ⅲ级为BOO,IPPⅠ~Ⅱ级为非梗阻,其阳性预测准确率为93%(64/69),其阴性预测准确率为67%(20/30).IPP值与AG值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测定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无创的检查,对于BOO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5.
张海  李莹  吴瑛  焦阳  关志忱  张欣洲 《放射学实践》2004,19(10):767-769
目的 :总结肾、输尿管结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 (CDFI)和能量图 (CDPI)影像学特点 ,探讨肾、输尿管结石诊断新指标。方法 :对临床疑泌尿系结石 ,而B超不能明确诊断者 ,行B超、CDFI、CDPI、脉冲频谱检查。将获证实的 3 0例 43个结石进行回顾分析 ,并对 12粒临床获取的不同大小、性状结石进行了体外多普勒闪烁彩影观察实验。结果 :3 9粒结石CDFI显示后方“五彩镶嵌”闪烁彩影 ,42粒CDPI显示结石处及后方快速闪烁彩色“慧尾样”改变 ,3 7粒检出带有噪声的高幅折返频谱。以上征象明显提高结石诊断率。体外实验表明对模拟静态结石 ,CDFI与CDPI均可显示“五彩镶嵌”与快速彩色“慧尾样”闪烁征。结论 :CDFI和CDPI检查肾结石时“五彩闪烁”征发生率高 ,该征象可作为泌尿系结石诊断的新指标 ,有利于隐匿的肾窦或尿路结石的检出与诊断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脑创伤女性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收治的脑创伤女性患者158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该院无脑创伤病史的女性志愿者237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两组的基本资料,观察随访1年内的尿失禁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组尿失禁生存率的风险比(HR)。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脑创伤患者1年内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1年内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3.3%(21/158)比3.0%(7/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7,P=0.002)。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分娩史、盆底手术史)后,两组尿失禁生存率的HR为4.61〔95%CI(4.32,5.18),P=0.270〕。是否脑出血的脑创伤患者1年内尿失禁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1,P=0.022)。结论 脑创伤女性患者尿失禁发生率较高,脑出血可能是脑创伤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使用远程无线排尿日记系统了解健康年轻人客观的排尿情况,验证远程无线排尿日记系统的可靠性。方法:本组健康志愿者共20名,男、女各10名,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5岁,其中女性平均年龄26.4岁(22~33岁),男性平均年龄28.4岁(24~35岁)。排尿日记检测使用新开发的远程无线排尿日记系统,志愿者的排尿信息由采集盒自动蓝牙发射到手机并实时传到医院工作站,工作站自动分析每天的记录,并有分析报告及永久分类存储功能。本组记录每位健康年轻人7 d排尿情况。结果:健康年轻人平均每天排尿5.6次(3.4~7.4次)。平均白天排尿次数5.3次(3.4~7.3次),夜尿平均0.3次(0~1.3次),平均每次排尿量318 mL(66~641 mL),24 h排尿量1 723 mL(1 152~2 415 mL), 白日均排尿量1 289 mL(786~2039 mL),夜间尿量435 mL(292~805 mL),日均饮水量1 028 mL(461~1 721 mL),夜间饮水量7 mL(0~43 mL),夜尿指数(Ni)1.03,夜间多尿指数(NPi)0.26%,夜间膀胱容量指数(NBCi)0.27。结论:使用远程无线排尿日记记录了年轻人客观真实的排尿情况,远程无线排尿日记可以广泛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同期行膀胱取石和前列腺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4年6月我院32例采用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theprostate,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资料,腹壁小切口取出膀胱结石,利用此切口留置膀胱造瘘,再行TURP。结果3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取石率100%。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0ml。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2~3d,三腔气囊尿管3~7d。术后住院5~8d,平均6d。32例随访4~16个月,8例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排尿正常,术后最大尿流率>15ml/s。结论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大结石或多发结石患者,可首选小切口开放取石联合TURP。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诊断依靠X线输尿管造影及输尿管镜活检。9例患者中,1例行肾与输尿管大部切除,2例行输尿管病变段切除肾盂成形术,1例行病变段切除输尿管再吻合术,3例行息肉切除加基底电灼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基底部钳除。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证实。术后9例获3~24月随访,未发现息肉复发与恶变。结论X线造影输尿管息肉其常用的重要诊断方法,术前确诊则需输尿管镜活检。治疗以病灶局部切除为主,应依据息肉的数量、累及输尿管的长度和周径以及患者肾功能情况来决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0.
ICIQ-SF问卷中文版与尿动力学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价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国际尿控协会开发了ICIQ-SF问卷。我们将其翻译成中文版,再次有效化,并评价其在确定尿失禁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ICIQ-SF问卷翻译成中文版,并再次有效化。患者完成问卷后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其尿动力学结果与ICIQ-SF问卷的第6个问题进行比较。用Kappa(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ICIQ-SF问卷中文版很有效。其检验-再检验稳定性良好,内部一致性良好,对改变反应良好。问卷与尿动力学结果一致性良好。问题6(漏尿可感知的原因)是尿失禁客观病因的一个很好的指标(Kappa值0.77)。结论 ICIQ-SF问卷中文版是评价尿失禁的一个有效、可靠的问卷。除了能评价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它还具有诊断尿失禁类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