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07篇
药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基线数据传染病暴发探测方法的效果.方法 以2009年6个省(市)报告的手足口病(HFMD)病例和暴发为数据来源,对C1、C2、C3三种传染病暴发探测方法均选用基于"区分与不区分周末和工作日"两种基线数据进行运算,以暴发探测时间(TTD)和错误预警率(FAR)作为算法功效的评价指标,比较C1、C2和C3分别基于两种基线数据的暴发探测效果.结果 2009年6个省(市)共报告了HFMD病例405 460例,工作日期问每县每日平均报告1.78例,周末每县每日平均报告1.29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不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时,C1、C2和C3的最优阈值分别为0.2、0.4和0.6,TTD均为1 d,FAR分别为5.33%、4.88%和4.50%;采用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时,C1、C2和C3的最优阈值分别为0.4、0.6和1.0,TTD均为1 d,FAR分别为4.81%、4.75%和4.16%,三种方法的FAR均低于采用不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结论 HFMD在工作日与周末报告的病例数有显著差异;C1、C2和C3三种异常探测方法采用区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基线数据可降低FAR,提高暴发探测的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aberration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based o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baseline data. Methods Cases and outbreak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 reported by six provinces of China in 2009 were used as the source of data. Two types of baseline data on algorithms of C1 ,C2 and C3 were tested, by distinguishing the baseline data of weekdays and weekends. Time to detection (TTD) and false alarm rate (FAR) were adopted as two evaluation indices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3 algorithms based on these two types of baseline data. Results A total of 405 460 cases of HFMD were reported by 6 provinces in 2009. On average,each county reported 1.78 cases per day during the weekdays and 1.29 cases per day during weekend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between them. When using the baseline data without distinguish weekdays and weekends, the optimal thresholds for C1, C2 and C3 was 0.2,0.4 and 0.6 respectively while the TTD of C1,C2 and C3 was all 1 day and the FARs were 5.33% ,4.88% and 4.50% respectively. On the contrast, when using the baseline data to distinguish the weekdays and weekends, the optimal thresholds for C1, C2 and C3 became 0.4,0.6 and 1.0 while the TTD of Cl,C2 and C3 also appeared equally as 1 day.However, the FARs became 4.81%,4.75% and 4.1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e baseline data from the first type.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HFMD cases reported in weekdays and weekend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uggesting that when using the baseline data to distinguish weekdays and weekends, the FAR of C1, C2 and C3 algorithm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outbreak detection.  相似文献   
92.
随着全国范围内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评价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然而,在开展评价工作时,面对的评价指标内容较多,往往影响评价工作水平的提高。笔者针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重点、难点进行探讨,以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5-ami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EC4.2.1.24)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工人血铅、健康危害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铅作业工人201名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水平,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析和验证ALAD基因多态性,对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201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178人(94.10%),ALAD1-2基因型23人(5.65%),未发现ALAD2-2基因型.等位基因ALAD1-1和ALAD1-2的频率分别为97.01%和2.99%,符合遗传学Hardy-Weinberg平衡.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面ZnPP水平,ALAD1-2基因型组则低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高血铅组(≥1.50 μmol/L) ALADl-2基因型分布比例(13.2%)高于低血铅组(< 1.50 μmol/L) (0%) (P< 0.05).ALAD1-2基因型组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与腹痛的发生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 0.05或P<0.01);ALAD1-2基因型组消化道症状评分和神经精神症状评分均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结论]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与ALAD1-1相比,AL-AD1-2基因型的个体血铅较高,而且自觉症状异常率较高、程度较严重,说明ALAD-2个体工人对铅毒性易感性较高,这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铅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但同时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中小学教师吸烟状况与职业紧张反应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学校实施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四川省南充市658名教师进行吸烟现况、工作特点、职业紧张反应和紧张反应源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南充市中小学男性教师吸烟率为52.0%,女性教师吸烟率为2.2%,男性教师吸烟率远高于全国15岁以上人口吸烟率。男性教师工作任务重于女性教师,且工作控制感低于女性教师。男性教师吸烟率与职业紧张反应无显著相关,但生理紧张反应越高,有更多比例的研究对象吸烟量增加。教师紧张源主要来自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过重,约75%的教师认为主要的工作紧张源来自工作责任,50%的教师认为来自工作任务过重。[结论]职业紧张反应可能增加教师的吸烟量。学校控烟工作的重点在于控制男性教师的吸烟率,提高男性教师对工作压力的应对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授权。学校的控烟措施可与教师减压措施一起运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调查钒职业危害效应性质及其表征,探讨发生、发展规律与特点。方法以暴露明确、时间长而稳定、规模较大的某钒制品企业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从人群医保重慢病病史和职业健康监护两个层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暴露人群医保重慢病发病强度低于总体人群(即暴露人群所在公司参加医保的全体职员),以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较为明显;职业环境中90%以上暴露者出现眼鼻咽刺激反应;长期职业暴露会降低接触人员的积极情绪、运动协调能力、运动速度和稳定性,损害短期视觉记忆力,增加消极情绪;并可提高血清HDL-C和PLT水平,降低TCHO、ALT、TBIL、BUN水平;引起肺通气功能下降,血压升高和心电图阳性指标增加,以及胆结石和脂肪肝的检出率较高。结论钒职业危害主要是对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作用,同时也作用和影响脂肪代谢过程、神经行为功能和心血管、肺、肝、肾等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96.
男-男性行为者的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对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行为监测,了解该群体与艾滋病相关的行为特征,为评估艾滋病在该人群的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 2003年9月至12月,同时在成都和南充两市进行监测,采用专门设计的问卷收集行为资料,采用方便样本法和“滚雪球”法,从5类MSM最常活动的场所中抽取调查对象。结果 大部分MSM的性伴类型为男性性伴,最常见的性行为方式是肛交、口交和相互手淫。多性伴情况普遍存在,肛交和口交的性伴数中位数分别为4.4人和4.2人。近6个月性活动中,有491人(84.7%)与男性性伴发生过肛交,其中与不付费的固定和非固定性伴发生肛交的比例分别是68.6%和66.2%,明显高于与商业性性伴肛交的比例(20.4%)。与不付费固定和非固定、以及付费性伴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5.8%、16.3%和32.3%。MSM中最近1年曾经有过毒品注射的人为1.9%,曾经自愿检测过HIV的人为18.3%。结论 MSM群体中HIV传播的危险行为是广泛存在的,这些行为包括多性伴、无保护肛交、商业性性活动、以及注射吸毒行为等。  相似文献   
97.
化工工人工作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化工工人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紧张状况,探讨影响工作能力的因素。方法 应用工作能力指数表(WAD和职业紧张问卷(OSQ),对某市1030名化工工人进行调查,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背景因素及职业紧张因素对工作能力减退的危险度。结果 化工工人工作能力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肉骨骼功能失调(OR=2.316)、健康状况估计(OR=2.070)、疾病(OR=2.144)、睡眠不良(OR=1.573)、情绪激动(OR=1.660)、体力负荷(OR=1.124)、活动程度(OR=1.127)、工作中的问题(OR=1.126)、缺乏体育锻炼(OR=1.408)、受教育程度(OR=2.247)等。结论 影响化工工人工作能力减退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受教育程度等,应有针对性的调整各项紧张因子,降低危险因素,增加工人的文化素养,以提高化工工人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8.
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基因(ALAD)G177C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铅中毒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铅作业工人201名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和锌原卟啉(ZPP)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的方法分析和验证ALAD基因G177C多态性,对ALAD基因G177C多态性与血铅、ZPP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1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G/G有178人(88.56%),ALAD1-2基因型G/C有23人(11.44%),未发现ALAD2-2基因型(C/C)。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4.28%和5.72%。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而ZPP水平低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以血铅水平1.50μmol/L为界,高铅组ALAD1-2基因型的比例(13.2%)大于低铅组(0%,P<0.05)。ALAD1-2基因型(β=0.181,P<0.01)、吸烟习惯(β=0.214,P<0.05)和血钙(β=0.126,P<0.05)是血铅水平的正性因子。而经常参加锻炼(β=-0.277,P<0.01)为血铅水平负性因子。结论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与ALAD1-1基因型相比,ALAD1-2基因型个体有较高血铅、较低的ZPP水平,提示ALAD1-2基因型可改变铅的毒代动力学,即ALAD1-2基因型的个体对铅的血液毒性更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k4b^2便携式动态心肺功能测定仪的信度进行评价。方法:利用k4b^2便携式动态心肺功能测定仪,采用重测法,随机抽取大学生中年龄在20-25岁的15名健康男性,在统一测试方法和统一测试状态(静息状态)下,进行3次重复测试,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度分析及正态性检验,比较其重测信度。结果:对测试对象总体而言,各指标的3次重复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每个测试对象而言,按15%标准,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中仅有1例略超过15%,其余均在15%以内,表明符合重测信度的要求;由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健康成年男子心肺功能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但由于样本例数太少,需进一步扩大具有代表性参考值。结论:k4b^2便携式动态心肺功能测定仪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国内儿童临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CBM、VIP、和CNKI的同时查看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清单,进行系统的收集并分析国内儿童临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的相关原始文献。结果:共纳入77项研究,共计6 073例患儿,年龄为不足1个月至16岁,包含7篇病例系列研究,64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非随机试验试验和3篇不良反应报道。其中,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的总ADR发生率为1.47%(89/6 073)。ADR严重程度轻微,多为Ⅲ级和Ⅳ级,发生率分别为49.4%和47.2%,症状多表现为皮疹,头晕,胸闷,精神反应欠佳等,患儿均可忍受并未采取相关措施,也没有影响疾病治疗,大多自行好转。ADR发生的原因主要有醒脑静本身成分与辅料的复杂性,同时小儿用法用量、滴注速度尚未有确切规定。结论:儿童应用醒脑静的耐受性较好,严重不良反应较少,但由于受到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其安全性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