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高士图     
王林画  恒玉诗 《癌症康复》2014,(1):F0004-F0004
三尺宏文齐朱案,九州资政汇百川。佛心慈念修云梦,半日红尘半日禅。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中性多核白细胞(PMNs)与内皮细胞间接共培养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抗氧化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的干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间歇低氧组(IH组)、间歇低氧Tempol干预组(IHT组)和间歇低氧盐水干预组(IHN组),每组9只。除NC组外均给予间歇低氧环境,IHT组低氧暴露前给予100 mg/(kg·d)的Tempo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IHN组同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暴露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纯化PMNs。PMNs与正常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Transwell间接共培养4 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间接共培养上、下室上清中CRP、TNF-α和ICAM-1的水平。结果 NC组、IH组、IHT组和IHN组上、下室CRP、TNF-α和I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C组下室相比,IH组和IHN组下室CRP、TNF-α和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H组和IHN组下室比较,IHT组下室CRP、TNF-α和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HT组下室与NC组下室相比,CRP、TNF-α和ICAM-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H组下室与IHN组下室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IH大鼠体内的PMNs与内皮细胞间接共培养,可上调CRP、TNF-α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可能在CIH引起内皮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抗氧化剂Tempol可能阻断炎症反应,干预CIH引起的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2015年综合ICU血培养阳性患者112例,统计分析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II)评分、RDW、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肌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RDW与相应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危险因素对感染患者的死亡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按RDW分层,绘制30 d生存曲线,比较RDW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 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266、0.2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DW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34,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641。结论 RDW可以作为预测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对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分次鼻饲与持续微量泵鼻饲对ICU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的危重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分次鼻饲组和持续微量泵组各87例。174例患者均入科后予以置胃管,首先注入温开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然后再注入肠内营养液,第1天500 ml肠内营养剂,不足部分静脉补。第2~3天后渐增加至1 500 ml。分次鼻饲法:鼻饲量每次200~250 ml,每次间隔2 h进行鼻饲,5~6次/d(平均约1 500 ml,约2 000 Kcal热量)。持续微量泵法:持续24 h微量泵鼻饲肠内营养剂(平均约1 500 ml,约2 000 Kcal热量)。营养支持第1、14、30天测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血清白蛋白、反流等症状、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营养支持第30天,分次鼻饲组血清白蛋白为(32.6±2.9)g/L,持续微量泵组为(30.8±2.7)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鼻饲组14、30 d平均反流次数分别为1.46、2.01次,持续微量泵组分别为3.49、7.49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次鼻饲较持续微量泵鼻饲用于ICU危重患者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橄榄苦苷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新出生48 h内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药物刺激组加人400、200l、100、50 ^g/ml橄榄苦苷,另设空白对照组。运用NBT/BCIP试剂盒进 行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橄榄苦苷及不同作用时间对成骨细 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l、200、100、50 pg/nL橄榄苦苷对成骨细胞均具有增殖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不同时间点中100略/nL橄榄苦苷的溶度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P <0.05),作用时间48和72 h后成骨细 胞的增殖率及OD值没有明显的差异(P >0. 05)。结论橄榄苦苷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可能通过增加成骨细胞OPG表 达并与成骨细胞膜上雌激素受体结合,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来防治骨质疏松,但该机制有待于我们后期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地方性砷中毒膜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细胞膜作为观察标志,从膜毒理学角度探讨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病机理。砷中毒病人血砷0.11±0.055μg/ml,红细胞膜砷0.101±0.05μg/mg膜蛋白,胞浆砷0.0012±0.0007μg/mgHb;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红细胞膜破损,异形红细胞,细胞表面毛刺样改变;胞膜的损伤,引起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细胞膜ATPase活性下降,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和微循环变化,且甲皱微循环的变  相似文献   
5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疾病高发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MetS的流行,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1]。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20年来腹膜粘连超声评价的有关文献分析,探讨超声评价腹膜粘连的临床意义.共29篇文献纳入分析,分为3类:超声评价腹膜粘连的方法学研究,以超声观察"内脏滑动"方法研究腹腔镜手术入路的安全性,对超声诊断腹腔内粘连的评价.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以内脏纵向滑动距离<1 cm作为诊断腹膜粘连的标准;对腹壁局部进行重点超声扫查是目前比较合理的策略;临床上可用于术前评估腹部手术、腹腔镜入路的安全性,还可用于防粘连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