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放疗技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放疗高剂量落在肿瘤靶区内而其周边组织和器官处于低剂量照射。本文重点介绍现代放疗流程、模拟定位技术转变和3DCRT、IMRT等技术优点以及临床应用所取得疗效。介绍图像引导下肿瘤放疗(IGRT)、自适应性放疗(ART)和剂量学引导下放疗(DGRT)的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情况及立体定向放疗(SRT)和立体定向手术(SRS)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地位。  相似文献   
92.
93.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机体固有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以炎性小体组装、Gasdermin蛋白家族在质膜上形成孔道、炎性介质通过孔道释放为特征。根据是否依赖Caspase-1,细胞焦亡可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有关,可能为癌症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全文对细胞焦亡的相关机制和细胞焦亡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背景与目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总体生存不佳,5年生存率为15%~30%.该研究旨在探讨ⅢA(N2)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的首次失败表型,明确各部位远处转移发生的风险,为术后治疗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经手术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首次失败表型以及首次失败表型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生存分析和首次失败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入组患者共357例.全组患者的中位PFS为20.0个月,OS为43.1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6.9%.病程中284例(77.6%)患者出现进展,首次失败表型:61例局部区域复发,197例远处转移,26例进展时既有局部区域复发又有远处转移.首次失败表型是远处转移中最主要的转移部位是脑、骨、肺,其中脑最常见,共67例患者.首次失败表型是局部区域复发的中位时间是13.6个月,而首次失败表型是远处转移的中位时间是15.1个月.首次失败表型是脑转移发生时间均较早,92.5%的患者均在3年内发生.结论:手术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的首次失败表型中,远处转移显著高于局部区域复发;脑是远处转移作为首次失败表型最常见的部位.本研究为该类患者化疗时间的选择、术后放疗价值以及是否需要行全脑预防性放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总疗程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明  傅小龙  蒋国梁  王丽娟  钱浩  赵森 《癌症》1999,18(2):199-202
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探讨总疗时间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疗的经病确诊的Ⅰ-Ⅲb期与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iere法及Log-rank检验,  相似文献   
96.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射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Ⅰ~Ⅲb期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以多因素分析时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乘以分组值计算预后指数。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1%和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早;在较短的总疗程时间内接受较高剂量的照射;病理类型为鳞癌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较好的患者预后较好。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是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比TNM分期等单个因素更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束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胸腺瘤),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1例患者(肺癌)在完成2次KVCBCT在线引导放疗后自动退出研究,共有16例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获取81对EPI和CBCT影像。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时,患者的治疗总时间较采用EPID引导放疗系统时增加1.2 min。采用EPID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在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2)mm、(1.3±3.7)mm和(-0.2±3.1)mm。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预留边界,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0mm。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这部分患者的摆位误差,LR、SI和AP 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4.6)mm、(0.6±4.0)mm和(-0.9±4.6)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mm。结论 与EPID相比,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没有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但增加了发现摆位误差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选择CBCT进行胸部肿瘤患者的影像引导放疗或摆位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8.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NSCLC治疗以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疗等为主,确诊时是否存在淋巴道转移将会影响到局部治疗方法选择,局部治疗完成后是否还存在淋巴道和血道转移风险将成为辅助治疗精准决策的依据。如何预测NSCLC的淋巴道或血道转移风险,仍是一个难题。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演进及治疗的可塑性,肿瘤在时间、空间上生物学特性的异质性严重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的精准性。正是受限于肿瘤的异质性,目前作为金标准的侵入性活检难以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全貌。基于医学图像的肿瘤生物学特性识别方法经历了从人工肉眼定性分析到手动提取影像学特征利用高级统计方法建模,再到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发展,使精准高效的医学影像学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基于胸部CT影像,从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角度综述了影响早期NSCLC治疗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聚焦于淋巴道和血道转移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 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痛风科就诊的骨关节炎患者72例,分为发病组36例、治愈组36例,以同期门诊就诊的无骨关节炎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采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COX-2的表达情况。 结果: 骨关节炎患者中,炎性因子IL-1β、IL-6、COX-2呈现高表达趋势;发病组IL-1β、IL-6、COX-2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治愈组(P<0.01)。 结论: 炎性因子在骨关节炎患者中高表达,治愈后表达量下降;IL-1β、IL-6、COX-2可作为骨关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100.
食管癌是中国人群中常见的恶性消化系肿瘤之一,全国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食管癌,全球每年死于食管癌的人数超过40万.如何降低食管癌的死亡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本编辑部特邀请曹鹏主任和李苏宜教授共同组织此次焦点论坛.曹鹏,博士,研究员,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近年来一直从事消化系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较为重要的科研成果,已在PloS One,Cancer Lett,Semin Immunol,J Am Chem Soc,J Cell Biochem,Immuno Rev,Phytomedicine,Bioorgan MedChem,Evid-Based Compl Alt等本领域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3篇,其中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38篇;并申请药物相关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和多项省级基金;曾获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好青年百人榜、省十佳青年中医之星、省级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部分科研工作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时担任CurrPharm Biotech(SCI),Curr Protein Pept Sc(SCI),Tang,《药学学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或客座编委,美国化学学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会理事等;李苏宜,临床医学教授,西医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2002年以学科带头人人才引进方式进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工作,负责创建了东南大学临床肿瘤学学科.李苏宜教授长期从事晚期食管癌内科临床及应用型基础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和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