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8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349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424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1309篇
内科学   1095篇
皮肤病学   149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3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28篇
综合类   2682篇
预防医学   1076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970篇
  6篇
中国医学   1579篇
肿瘤学   33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17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0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2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7次血清T2、T4值的检测,并与2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T3、T4检测值比较.发现发病早期(5病日内)各型HFRS血清T3值均低于正常组,中型、童型患者T4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T4值,发热期出现降低,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下降最为明显,多尿期开始恢复,恢复期T3值接近正常,T4值反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对HFRB患者进行血清T3、T4的检测,对HFRS的早期分型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君子汤原出“和剂局方”,方药组成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我所近年研究的“健脾益气汤”即由本方加味而成。本文拟用已知化学成分对全方水煎剂的一些生物活性做一初步探讨。研究资料表明,脾虚患者除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外,其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亦低下,服本方水煎剂后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动物实验中,水煎液能减缓利血平化小鼠脑内各单胺介质含量下降;明显抑制豚鼠迴肠因电击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虚实寒热夹杂证临床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夹杂证的形成基础,从症状、腹诊、脉诊、以药测证等方面探析虚实寒热夹杂证的辨证论治方法,以期为临床提高疑难杂症的治疗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HLA不全相合的血缘关系移植解决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供者来源,但供受体间的HLA差异屏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发现在妊娠结束后,部分母亲体内可以检测到长期存在的微量子代细胞(FMC)。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提示由于母体长期接触胎儿细胞表达的遗传性父本抗原(IPA)而可能存在对胎儿细胞的部分免疫耐受。这样的免疫耐受可能有利于母体供者半相合移植的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18例母亲供者HLA半相合HSCT的疗效与供者体内FMC之间的关联来阐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治效果。方法 总结22例输尿管开口异位患儿临床资料。男1例,女21例。年龄1个月~12岁,平均4岁。单侧17例,双侧5例。21例女童中,有正常分次排尿伴异常漏尿18例,完全持续性漏尿3例;1例男童有上尿路梗阻及泌尿系感染。异位开口于阴道14例、尿道4例、前庭3例、膀胱颈1例。结果 手术治疗20例,其中肾切除者11例、半肾切除者7例,术后漏尿症状消失,3例合并输尿管残端综合征;1例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仍有尿失禁;1例直肠化膀胱术无漏尿症状。结论 明确诊断,选择合理手术是小儿异位输尿管口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K506-壳聚糖膜片与培养的雪旺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生长状况和纯度较好的第3代雪旺细胞,分别传代接种于含有FK506-壳聚糖膜片、单纯壳聚糖膜片的培养皿中培养,以盖玻片作为对照组.计算3组雪旺细胞倍增时间、雪旺细胞纯度;用MTT法比较不同膜片上雪旺细胞的生长活力,绘制生长曲线;S-10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雪旺细胞倍增时间对照组为5.9 d,单纯壳聚糖膜片及FK506-壳聚糖膜片组均为4.0 d;雪旺细胞纯度分别为80%、89%,93%;雪旺细胞增殖情况以FK506-壳聚糖组最佳,单纯壳聚糖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各组雪旺细胞均呈S-100阳性,FK506-壳聚糖组与单纯壳聚糖组雪旺细胞排列呈典型的漩涡状或栅栏状.结论 FK506-壳聚糖膜片具有更显著的组织相容性与生物功能性,并保持了雪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病人男,40岁。因“头、胸部多发伤1d”人院。查体:头颅外伤,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血气胸。立即行降颅压、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处理,病情渐平稳。术后半个月,出现大汗,心率增快(130次/min),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皮肤颜色呈花斑样。X线胸片示全心影扩大。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心包积液约200ml。立即在彩超引导下行剑突下心包穿刺并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伊贝沙坦治疗组(I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经单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所有大鼠均给以普通饲料喂养,I组大鼠每天以伊贝沙坦15mg·kg-1·d-1灌胃,C组和D组大鼠每天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测体重及血糖,处死大鼠后取骨,应用显微镜观察骨组织显微结构和进行骨组织形态密度计量学分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骨组织OPG mRNA及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 12周末,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光镜下均出现骨质疏松表现,I组骨质疏松程度比D组轻.骨组织定量分析显示,MTVT在D组及I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MTPS在D组及I组均显著高于C组(P<0.01).I组与D组大鼠骨组织相比,MTPT显著增加及MTPS显著降低(P<0.01).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与C组大鼠比较,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显著降低(P<0.01);而I组大鼠骨组织BMD值又较D组显著增加(P<0.01).骨组织RT-PCR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组和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ANKL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则明显高于D组(P<0.01).而RANKL mRNA在I组和D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伊贝沙坦可使糖尿病大鼠骨组织降低的OPG mRNA表达水平得以部分恢复,上调OPG/RANKL比值,这可能与伊贝沙坦的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腔造影技术(Transvaginal sonohysterography,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有异常阴道出血者行SHG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34例,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2例,均可清晰地显示宫腔轮廓和病灶的形态,30例与内膜界限清楚,可见病灶附着部位,23例于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信号;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6例,均可见子宫内膜稍强回声结节,其中19例边界清楚,6例可见病灶附着部位;8例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使用TVS34例均未显示宫腔的轮廓。本组子宫内膜病例在宫腔轮廓及病灶附着部位方面SHG和TVS的显示率分别为94.1%、88.2%和0%、17.6%。SHG明显优于TVS(P<0.001)。SHG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回声与基底部的子宫肌层相似,略低于子宫内膜,病灶基底部与子宫肌层无界限,表面可见内膜与造影剂构成的亮线,1例可见蒂部,CDFI显示2例内部血流丰富,1例见肌层血管穿入病灶。TVS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表现为为子宫内膜低回声结节,1例子宫内膜呈非均质改变,CDFI可见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SHG显示宫腔内为2枚粘膜下子宫肌瘤,已得到HSC证实)。结论:SHG能明显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