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问题在于心腔扩张,收缩舒张功能下降,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阻断神经内分泌与心肌重塑之间的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然而至今有关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拮抗剂的临床试验却屡告失败,并由此提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问题是解决神经内分泌不协调。神经与体液调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系1995年始设计实施,历经8年,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取得了可喜效果。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技术,通过阻滞心区交感神经,抑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抑制过度激活的神经  相似文献   
72.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探讨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3-2006年,就诊于CCU病房的1409例A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评价治疗方式及相关危险因素与住院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吸烟在AMI各项发病影响因素中占据首要地位,约占52.3%;高血压患者约占44.4%;高总胆固醇(TC)与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各占26.9%及19.1%;糖尿病患者占18.9%;(2)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调脂药物已成为治疗常规,约达90%以上;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各占74.7%和69.3%;(3)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超过溶栓治疗,成为最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手段,占41.1%;溶栓治疗占33.4%;(4)住院期间13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9.8%。年龄、糖尿病、休克为危险因素,PCI治疗为有利因素。结论(1)吸烟不容忽视,应大力加强对AMI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的宣传教育;(2)AMI患者的药物治疗日趋完善,PCI介入治疗已成为最重要的再灌注方式;(3)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仍较高,早期再灌注治疗为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3.
本文讨论了病人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心脏功能近期好转,远期下降,并探讨了强心药物对按置心脏起搏器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安置起搏器的并发症及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血清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发现:患者体内脂类代谢呈动态变化,HDL—C、T—apo A-I水平明显降低,且其变化程度与心肌梗塞范围、心脏功能密切相关,此两项指标的测定对临床病情的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75.
电转复消除右束枝传导阻滞过去未见报道,一般认为电转复不能消除束枝传导阻滞。本院遇到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右束枝传导阻滞,并因吞咽动作诱发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电转复,意外的消除了右束枝传导阻滞。患者,男,60岁。因饱餐后心绞痛发作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已二十年。来院时血压160/110mmHg,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7.5℃,头颈部无异常,两肺底水泡音,肺内干性罗音,第一心音减弱,可听到第三心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  相似文献   
76.
迄今心血管领域一般仍认为凡属于心肌的电机械分离的几乎总是致命的。可见,至今尚无妥善办法改善这一电生理及临床方面异常者的预后,常规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我们曾遇到一例电机械分离患者经电击治疗,使心脏恢复功能。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本文讨论了病人安置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心脏功能近期好转,远期下降,并探讨了强心药物对按置心脏起搏器心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同时简单介绍了安置起搏器的并发症及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78.
本文就我院70例冠状动脉造影(下简称冠造)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59人,女11人,年龄28~69岁,平均55.6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63人,心肌炎2人,胸痛待查5人。其中有心绞痛的63人,陈旧性心肌梗塞14人,心电图异常61人。  相似文献   
79.
<正> 为了解营养与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关系,1985年秋,我们在心血管病普查基础上,从哈尔滨市工人、农民中各抽取近1/10小样本进行了膳食调查。本文仅就调查结果中蛋白质摄入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做出初步分析。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我们在哈尔滨市城乡心血管疾病监测区(总人口115301人,工业人口93035人,农业人口22266人)对25—64岁人群分层随机抽样普查了4425人,其中在工厂区普查了工业人口(简称工人)2317人(男1167人,女1150人),在哈市平房郊区普查农业人口(简称农民)  相似文献   
80.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已大幅度的下降,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却逐年上升;通过黑龙江省一九八四年对836,072人口的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工作报告的结果来看,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已跃居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二位,而冠心病又居心脏病死因顺位的第二位。仅次于肺心病。可见开展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