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甲状腺腺瘤143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CT表现,以提高对甲状腺腺瘤的CT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43例甲状腺腺瘤的CT表现.[结果]甲状腺腺瘤CT表现:单发病灶(96.5%);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物(93%),边界清晰(97%),包膜完整(100%);肿物不均质强化,伴有明显坏死(24.48%)或囊变(82%).CT诊断准确率为86%(123/143).[讨论]甲状腺单发、包膜完整肿物是TA较有特异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由食管肿瘤或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引起的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11例气管狭窄患者,8例由食管恶性肿瘤引起,3例为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压迫气管造成。X线透视下在气管内共植入11枚镍钛合金支架,其中7枚为裸支架,4枚为带膜支架。支架直径16~18mm,长度40~60mm。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内支架(成功率100%)。术后患者气促、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均立即缓解或消失,血氧饱和度上升。部分患者在术后1~3d可有少量咳嗽和血痰,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气管内金属内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由食管恶性肿瘤或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引起的气管狭窄是一种作用迅速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颌下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5例颌下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多形性腺瘤38例,恶性肿瘤22例,慢性炎症11例,肌上皮瘤2例,神经鞘瘤及血管瘤各1例;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38例多形性腺瘤病灶均仅累及患侧颌下腺的一部分,其中35例位于颌下腺边缘,33例边缘光整,30例密度均匀;增强后33例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0例病灶呈“靶状”强化.(2)22例恶性肿瘤中3例淋巴瘤边缘光整、密度均匀,位于颌下腺边缘,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余19例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匀,18例边界不清楚,其中2例侵犯大部分颌下腺,16例侵犯整个颌下腺,增强后17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2例内见增粗迂曲的血管影;9例伴有颈部短径>1.0 cm的肿大淋巴结.(3)颌下腺慢性炎症11例,均表现为颌下腺弥漫增大,边缘较光整,边界较清楚,增强后多呈较均匀中等强化;其中6例伴有颌下腺导管内结石及导管扩张;11例均伴有颈部短径<1.0 cm的淋巴结,其中8例短径<0.5 cm.(4)2例肌上皮瘤具有明显不规则环形强化的CT表现;1例神经鞘瘤伴明显囊变,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1例血管瘤内见多个静脉石,增强后呈明显持续强化.结论 颌下腺良恶性病变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但颌下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较难鉴别.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粒子植入技术。方法23例盆腔恶性肿瘤,均为术后复发接受化疗和(或)根治量放疗肿瘤仍进展患者,瘤体最大径3.5—7.0cm,平均4.5cm。粒子植入术前1~3d行模拟CT扫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根据处方剂量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并算出治疗粒子数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其中6例患者粒子植入前或后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结果单个瘤体内首次植入粒子数为9~75粒,平均27粒。6例接受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共14个疗程。粒子植入术后72h~4周,下肢疼痛和(或)肛门、会阴周围疼痛坠胀不适,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69.6%(16/23)。术后随访2~34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SD)4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78.3%(18/23)。死亡3例,存活20例,最长生存时间34个月。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盆腔难治性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18.
鱼腥草注射液防治86例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放射线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肺动脉埋植化疗泵(PA-PCS)行化疗治疗双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埋泵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15例双肺多发转移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肺转移13例,颌下腺腺癌和口底鳞癌肺转移各1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行PA-PCS,将导管头端留置于肺总动脉分叉处。术后采用FPA方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柔比星(ADM)]、FPM方案[5-Fu+DDP+丝裂霉素(MMC)]、GP方案[吉西他滨(GEMZ)+DDP],每4~6周重复。结果 15例中,PA-PCS成功14例,成功率为93.3 %,失败1例,造影证实为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4例,左侧1例。患者共接受2~7个疗程化疗,平均5个疗程。随访2~43个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无变化(SD)8例,恶化(PD)2例,近期有效率28.6 %(4/14)。并发症主要为创口长期不愈合1例。结论 PA-PCS行化疗对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肯定,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经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明胶海绵浆—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复合型栓塞剂)治疗肝癌合并高流量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疗效。[方法]共有98例合并高流量AVS肝癌患者施行瘘口封堵术。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治疗组(n=36)采用复合型栓塞剂封堵瘘口,再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照组(n=62例)采用单纯明胶海绵颗粒封堵瘘口,再酌情行TACE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瘘口完全闭塞率、再通率、近期疗效以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VS完全闭塞率分别为100%、80%,瘘口再通率为10%、60%,肿瘤近期疗效80%、50%,6、12、24个月生存率90%、75%、30%和80%、50%、1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感染、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肺梗死、手术相关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明胶海绵相比,采用明胶海绵浆—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封堵肝癌AVS不仅简便易行,且疗效更确切,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