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完成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21例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9例共4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23%和89.47%,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7.50%,细菌清除率为100%和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0,不良反应轻微,无需处理,自行复常。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52.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等12种抗菌药物对成都地区分离到的2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MRSA占临床分离SA的31.6%。MSSA除对青霉素,克拉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部分耐药外,对其他所测抗菌药物均基本敏感,MRSA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MRSA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5.4%),以下依次为环丙沙星(55.8%),氧氟沙星(50.0%),氨苄青霉素/舒巴坦(39.5%)。头孢唑啉以下依次为环丙沙星(55.8%)。氧氟沙星(50.0%)。氨苄青霉素/舒巴坦(39.5%)。头孢唑啉(36.1%),头孢噻肟(30.3%)。利福平(27.9%)亚胺培南(17.5%)和阿米卡星(8.1%)。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TEM及SHV型ESBLs亚型 ,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分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株的TEM型及SHV型ESBLs基因并测序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等 8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值。结果 所有产ESBLs株均耐头孢噻肟 ,11株耐氨曲南 ,2株分别耐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及头孢西丁耐药的分别为 11株、5株和 3株。 12株ESBLs菌中 10株产SHV 2 ,2株产TEM 19。结论 本研究中的产ESBLs株以耐头孢噻肟和氨曲南为主 ,其中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株 ,产SHV 2和TEM 19是其对头孢噻肟及氨曲南等氧亚胺基 β 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本研究以司帕沙星为对照药,对国产二类新药甲苯磺酸托氟沙星进行临床研究,以评价后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区组随机试验设计。托氟沙星胶囊150mgtid,餐后服用,司帕沙星胶囊300mg,qd,疗程均为7-14d。结果 试验组完成100例、对照组104例。两组各病种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00%与87.5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51%与86.59%。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对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托氟沙星的抗菌活性与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阿奇霉素。甲苯磺酸托氟沙星可引起轻微的消化道症状、短暂中枢兴奋症状及皮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司帕沙星可引起短暂中枢兴奋症状、轻微消化道症状、光敏反应及实验室肝功的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5%。各对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苯磺酸托氟沙星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物,抗菌活性较强,合理使用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55.
司帕沙星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司帕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及开放试验 ,以氧氟沙星注射液做对照 ;司帕沙星剂量 2 0 0 mg qd或 q12 h,氧氟沙星剂量 2 0 0 mg q12 h,疗程为 5~14 d。结果 共治疗患者 76例 ,试验组 39例 ,对照组 2 0例 ,开放组 17例。大针剂组 (GI) :试验组、对照组与开放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4 .2 1%、85 .0 0 %与 88.89% ;小针剂组 (MI) :各组有效率分别为 85 .0 0 %、85 .0 0 %与10 0 % ,在 GI组中试验组、对照组、开放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2 .86 %、87.5 0 %、10 0 % ,在 MI组分别为80 .0 0 %与 87.5 0 %、10 0 % ,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计学意义 (P>0 .0 5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 .0 0 % (GI)、10 .0 0 % (MI) ,对照组为 10 .0 0 % ,无统计学差异 (P>0 .0 0 5 )。开放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0 0 % (GI)与 12 .5 0 % (MI)。结论 司帕沙星注射液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为一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的注射用药物。  相似文献   
56.
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氨苄西林钠 /舒巴坦钠为对照药 ,对国产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 ,评价后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试验设计。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中度感染 4 .5 g/ d,重度感染 15 0 mg/ (kg·d) ,氨苄西林钠 /舒巴坦钠中度感染 4 .5 g~ 9g/ d,重度感染 9~ 12g/ d,分 2~ 3次静脉滴注 ,疗程 7~ 14 d。结果 试验组完成 6 1例、对照组 5 9例。试验组用药量低于对照组 (P=0 .0 2 1)。两组各病种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88.5 2 %与 89.83% (P=0 .76 9)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2 .16 %与94 .12 % (P=0 .6 92 )。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可引起短暂头晕、失眠、轻微消化道症状、皮疹及短暂肝功能的异常 ;氨苄西林钠 /舒巴坦钠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与试验药相似 ,仅 1例因皮疹停药 ,给予对症治疗 ,大多无需处理 ,均自行缓解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1.4 8%与 18.33% (P=0 .318)。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钠 /舒巴坦钠及头孢呋辛相似 ,明显优于阿莫西林与头孢拉定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稍逊于氨苄西林钠 /舒巴坦钠及头孢呋辛 ,优于阿莫西林与头孢拉定。结论 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注射剂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7.
目的:监测117株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通过E试验方法测定华西医科大学附一、二院6个月内部分革兰阳性菌3种117株对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性。结果:32.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且为多重耐药株;37%-41%化脓性链球菌耐大环内酯类;肠球菌100%耐头孢克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肺炎链球菌8%耐酶抑制复合制剂;流感嗜血杆菌85%-94%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仅5%耐阿齐霉素。结论: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密切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对临床细胞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探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差异与其膜孔蛋白0prD2变化的关系。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2株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8种常用抗假单胞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从中筛出32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不同耐药表型的Pa,提取外膜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离,检测OprD2相对含量。结果耐药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54.23%),其次是环丙沙星(45.07%)、美罗培南(28,87%)、氨曲南(19.72%)、阿米卡星(17.6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4.08%)和头孢他啶(11.97%),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9.86%)。呈现多重耐药的菌株占38.73%(55/142),交叉耐药率高达40.84%(58/142)。在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中,合并有其他肛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达到62.34%(48/77)。32株Pa外膜蛋白电泳结果显示OprD2相对含量在耐药组为0~3.5%(其中有一株为8.70%),敏感组为6.20%~10.20%。在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与敏感组之间统计分析P〈0.05,耐碳青霉烯类组低于敏感组,但是在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敏感组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耐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常见,且常呈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膜孔蛋白OprD2减少或缺失是我院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美罗培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对我科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布分析,并采用Nitrocefin法检测了其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19种269株病原菌中,阴性杆菌达11种176株,占654%,以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常见,占其68.8%;阳性球菌8种93株,占3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占其375%.11种阴性杆菌均发现有β-内酰胺酶菌株,达81.3%,其中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的产酶株均在85%以上;在8种阳性球菌中仅在3种葡萄球菌中发现,且80.6%的金葡菌产β-内酰酶。  相似文献   
60.
采用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法测定9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检测病原菌的β-内酰胺酶50株(53.2%)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其中47株(96.0%)β-内酰胺酶阳性;对舒他西林耐药6株(6.4%),5株检出β-内酰胺酶对头孢噻肟耐药3株(3.2%),2株含β-内酰胺酶表明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金葡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其它杆菌耐上述三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因此,β-内酰胺酶的测定,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β-内酰胶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抗生素联用是治疗耐药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