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临床分离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舒巴坦不同比例联合及阿莫西林/舒巴坦(21),对临床分离309株需氧菌和30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21)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的杀菌曲线).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值,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肉汤10倍稀释法.结果对临床分离的339株需氧菌及厌氧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哌拉西林及其与舒巴坦联合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5o为1~4μg/ml,MIC90多数低于128μg/ml,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其MIC50为1~128μg/ml,MIC90多数高于128μg/ml;单用舒巴坦对各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极差,多数菌的MICso及MIC90分别为64及256μg/ml.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哌拉西林与舒巴坦联合时体外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单用哌拉西林;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后体外抗菌活性改善不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哌拉西林对产酶株的MIC高于非产酶株,联合舒巴坦后,产酶株MIC降低而非产酶株MIC变化不明显.不同比例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发现,以哌拉西林/舒巴坦21联合时效果较好.哌拉西林与舒巴坦21联合时,对多数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阿莫西林/舒巴坦(21)的体外抗菌活性相当.本研究中,I临床分离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以假单胞菌属最高,达61.5%,其次是肠杆菌属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50.8%、50.0%.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后,所有细菌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体外杀菌效果研究表明,当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21时,4×MIC浓度作用于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后,细菌数均随时间延长而呈指数级减少,在作用于8h细菌均被杀灭.1×MIC及2×MIC作用于以上细菌后,杀菌效果不及4×MIC.各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主要受培养基pH值及接种菌量的影响,几乎不受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影响.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以21联合效果最好,杀菌效果以4×MIC浓度最好,体外抗菌活性受培养基pH值及接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ESBLs比基因型。方法 对2001年4月一2002年5月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对不同抗生素的MIC值,用针对TEM、SEV、CTX—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及扩增确定ESBL基因型。结果 40株产ESBL菌株对第三代头抱菌素耐药率高,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程度高于头孢他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毗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5%、57.5%、90%、52.5%。除2株菌外,其它38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40株菌中携带SHV、TEM、CTX—M型ESBLs比的比率分别为87.5%、50%、40%。结论 我院产ESBL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需慎用酶抑制剂复合物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仍是治疗产ESBL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我院存在CTX—M酶的流行,产ESBL菌绝大多数产SHV型酶,有24株菌同时产2种或3种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初步探讨米诺环素等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15株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 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4μg/mL与0.25μg/mL,MIC90分别为16μg/mL与4μg/mL,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2μg/mL,MIC90为32μg/mL.结论 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测定分析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11月~2003年3月从临床分离的142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耐药情况。结果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99.30%、88.03%。对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于87%,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40%,亚胺培南对90%的分离株具有抗菌活性。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严重。结论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高耐药率和高耐药水平,多重耐药现象较普遍,亚胺培南是对其最稳定、最可靠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35.
目的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初步了解MRSA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感染MRSA的治疗,更好地控制MRSA引起的感染,并减少耐药株的出现。方法以MRSA菌株65株为研究对象,使用多重PCR扩增技术检测SCCmec基因分型,PCR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凝胶检测,阳性株进行基因测序,与目的基因进行比对。结果65株MRSA的SCCmec基因分型均为Ⅲ型。结论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茵SCCmec基因分型,均为SCCmec-Ⅲ型,尚未发现CA-MRSA菌株。  相似文献   
36.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体外、体内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两药不同配比对临床分离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及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 335株细菌体外实验显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较哌拉西林钠单用对产酶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增强1~4倍以上,也增强了哌拉西林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体内试验显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及其组分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及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对产酶的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经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抗菌作用比较,哌拉西林钠静脉注射单用对四种菌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55.71mg/kg、6.54mg/kg、24.09mg/kg与11.07mg/kg;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者为27.96mg/kg、2.49mg/kg、6.75mg/kg与6.36mg/kg,分别比哌拉西林钠强2、2.5、3.5与1.8倍.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对产酶的革兰阴性菌静脉注射的体内抗菌活性强于对革兰阳性菌者。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皮下注射对四种产酶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弱于静脉注射者。结论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产酶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强于哌拉西林钠单用,无论静滴或皮下注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对产酶菌株感染小鼠的ED50明显优于哌拉西林钠单用。静脉注射是临床应用较恰当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临床分离的尿源性产ESBL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测定MIC,检测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产ESBLs革兰阴性(G-)杆菌株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共测定117株经标准方法确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G-杆菌,其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87.2%,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8.0%)、左氧氟沙星(43.6%)、头孢地尼(41%)、头孢克肟(44%),低于亚胺培南(100%)、呱拉西林/他唑巴坦(94.9%)。结论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源性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可作为轻、中度单纯性尿路感染的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8.
司帕沙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司帕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112例接受司帕沙星200mg每日1次,重症感染400mg每日1次;111例接受洛美沙星200mg每日2次,或200mg每日3次,疗程为5~14d。两组的痊愈与有效率分别为75.89%、63.37%(P=0.2958)与91.96%、88.29%(P=0.3790)。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阳性率、清除率及阴转率分别为88.39%、85.58%(P=0.5565),90%T 91.67%(P=0.2435),95.95%、91.58(P=0.2436)。临床分离的196株致病菌对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的高敏率分别为89.29%、81.63%、87.75%、87.75%和73.46%。NIC结果提示司帕沙星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的MIC90均低于其他4种喹诺酮类药物,对其他革兰氏了性及阴性菌的MIC比后4种氟喹酮类药物略低或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和7.21%,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8092)。该研究结果提示,司怕沙星为一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治疗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9.
舒巴坦/头孢哌酮与头孢噻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舒巴坦/头孢哌酮与头孢噻肟随机对照治疗各种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评价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试验及开放试验,舒巴坦/头孢哌酮(11)4~8g/d.分2~4次静滴.疗程7~14d;头孢噻肟4~8g/d,用法同上.结果共完成167例(试验组60例,对照组61例,开放组46例),不同感染病种者试验组痊愈率和有效率为81.7%和93.3%,对照组者为67.2%和90.2%,开放组者的80.4%和95.6%,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开放组共106例,两组总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1%和94.3%.不同细菌感染者各组药物疗效与不同感染病种者临床疗效一致.三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0.0%、95.2%及87.0%,细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分别为66.7%、58.6%及67.5%,细菌清除率(阴转率)分别为98.2%(98.2%)、96.6%(96.4%)与95.0%(94.8%),无显著性差异(P>0.05).纸片敏试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对舒巴坦/头孢哌酮高敏率为96.7%,高于头孢噻肟67.1%、头孢哌酮60.5%、头孢曲松60.5%、头孢他啶77.6%及头孢唑林44.1%,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巴坦/头孢哌酮的MIC值较其它头孢菌素类低.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1.6%及2.2%,试验组表现皮疹、瘙痒、瘀斑(PT延长)及恶心呕吐各1例,对照组ALT、AST升高1例,开放组皮疹1例.结论结果提示舒巴坦/头孢哌酮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 (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氰氯苯腙 (CCCP)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同时测定CCCP对FQNS的MIC值的影响。结果 :1 4 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 ,但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以及FQNS的耐药率较低 ,尤其是新型FQNS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在体外能增强FQNS的抗菌活性 ,主动外排机制不仅存在于FQNS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