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5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目的 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坐骨神经 ,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粗大和长段缺损 ,观察其近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方法 12只犬随机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 (实验组 )和自体神经移植组 (对照组 )各 6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 5 0cm长缺损 ,以两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 6个月行神经电生理观察 ,包括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诱发电位等。结果  (1)方波 (1 0mA~ 2 0mA ,0 1ms,1 0Hz)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 ,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曲线。 (2 )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 ,实验组平均为 4 7 2m/s、对照组为 6 0 9m/s、正常值为 12 2 0m/s。 (3)方波 (5 0mA~ 10 0mA ,0 2ms,1 9Hz)刺激胫神经远端 ,均在颅顶部记录到感觉诱发电位曲线 ;两组动物的感觉恢复程度相似 ,但均不及正常侧。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长段缺损 ,术后 6个月近期感觉及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相似文献   
532.
目的探讨细胞外高Ca^2+对脊髓灰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离体培养脊髓组织在高钙离子环境下30 min~12 h不同时间点c-fo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高钙损伤后30 min~6 h脊髓组织灰质中c-fos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强,4~6 h达到高峰,8 h即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高钙离子能诱导离体脊髓组织灰质c-fos基因的表达,提示钙离子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介导c-fos等即早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33.
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Rockwood分类法时肩锁关节损伤分类,对16例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采用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远端钩插入肩峰下端、并选择肩关节极度外展时不与肱骨头发生撞击,以减少对肩锁关节正常生理结构的干扰,术后不用外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a,按JOA肩部治疗成绩评分标准评分,90~95分13例,80~90分3例,综合评价:优良。结论该钢板具有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534.
白细胞介素-1α在髓核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琢(IL-1琢)是否参与髓核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疼痛的产生。方法:将大鼠自体尾椎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和L5神经根表面,在术后不同时间测量大鼠后足对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髓核中的IL-1琢进行检测。结果: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腰神经根上放置自体髓核后,术侧后足可产生明显机械刺激痛觉过敏;实验组大鼠移植髓核组织中IL-1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髓核组织的生物学作用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因素,炎性介质IL-1琢可能参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5.
目的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可动力化外固定器技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并初步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5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可动力化外固定器技术治疗。常规X线片检查结合腕关节镜观察,测量手术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关节面“台阶”和关节内骨折缝隙。患者主观症状用疼痛标尺法测量,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计分法评价。结果术后患肢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和关节内骨折复位情况除2例关节内骨折缝隙大于2mm外,均获得满意效果;患者疼痛计分平均1.2分;腕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一般1例。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观察,可动力化外固定器技术可以较好地维持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腕关节镜手术有助于精确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两项技术的结合使用较好地解决了维持桡骨关节面高度和恢复关节面平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6.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物理脱脂、真空包装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大段骨组织,临床应用24例,包括创伤性肢体骨重建、半侧骨盆重建、半侧骶骨移植、四肢大段骨或骨关节移植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骨移植材料的无菌检测合格,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下降,可远程运输和短期保存.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成功率为100%.结论: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保存和运输方便.  相似文献   
537.
足趾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采用以下 7种方法治疗病人 2 1例 :带第 1跖背动脉的游离甲瓣、远节趾骨背侧部分趾骨并肌腱止点、背侧关节囊、伸肌腱、背侧皮肤移植修复手指指甲、伸肌腱和神经、皮肤缺损 2例 ;游离第 2足趾携带胫侧固有动脉、神经的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 ,移植修复中指远侧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 ,同时利用第 2足趾中末节及腓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再造环指末节 1例 ;第 2跖趾关节同时携带第 2跖骨、伸趾肌腱与足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掌指关节、掌骨、伸肌腱与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3例 ;第 1跖背动脉携带第 2足趾甲瓣并伸指肌腱修复拇指指甲、伸肌腱并神经、皮肤缺损 5例 ;第 1跖背动脉携带第 2跖趾关节、趾固有动脉携带第 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两个相邻的掌指关节并皮肤缺损 2例 ;跖趾关节、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 ,分别修复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并复合组织缺损 6例。足背皮瓣、携带第 1跖背动脉的第 2足趾、同侧趾腓侧皮瓣再造全长手指 2例。结果 :应用 2 1例成功 ,随访 6个月~ 5年手指感觉恢复达S3 + ~S4;关节活动度 :掌指关节活动范围 2 0°~ 80° ;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3 0°~ 90° ;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 5°~ 3 0°。结论 :带血供足趾复合组  相似文献   
538.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fixator for complex tissue defect in the forearm. Methods From May, 2005 through December, 2008, the external fixtors were used in 17 patients to treat the complex tissue defect in the forearm caused by trauma. There were 11 male and 6 female, with a mean age of 25.6. All patients were accompanied with the exposure of tendon, muscle or screw. The skin defect ranged from 7 cm × 4 cm to 19 cm × 9 cm.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ediele flap repair. The flap ranged from 10 cm × 6 cm to 20 cm × 15 cm. The proximal pedicle of the flap was sutured into a tubular. The position of the pediele was fixed by the external fixator. The pin was at the ulnar and the iliac (n = 5), and the radius and the iliac (n = 12). The immobilization lasted 3 to 8 weeks, 5. I weeks in average.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20 months, 11.3 in average. All pedicle flaps survived with no pressure ulcer, or no erosion in the axilla. No compartment syndrome or osteomyelitis occurred. Four to six week after surgery, the pedicle was cut. Infection occurred at the cutting end in 1 patient. The wound healed after addressing The wound in the other 16 patients healed successfully. The fracture of the ulnar and the radius healed 8. 5 or 15 weeks after surgery, 13.5 weeks in average. Eleven patients underwent second stage reshape and function restoration. The function of the hands and forearms recovered satisfactorily. Eleven patients returned to their work. Six patients can live with basic function for living. Conclusions The external flxator used for complex tissue defect in the forearm can keep the position of the pedicle, replacing plaster fixation. 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lap and vessel spasm, and get good outcomes.  相似文献   
539.
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新疗法。[方法]应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37例,并随访2年。[结果]本组37例肱骨干骨不连的病例,取出内固定,骨端外固定器固定并植骨治疗,骨折均愈合,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是治疗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有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0.
目的探讨侧胸和背部组织在上肢毁损性损伤功能挽救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9月,采用一期保肢或寄养再植治疗6例机器致上肢碾挫损伤患者,缺损面积为8cm×8cm~19cm×17cm,均伴有上肢多发骨折。一期保肢病例固定骨折,修复血管、神经后,侧胸浅筋膜层包埋上臂创面,4周后行上臂取出、腋窝成形、背阔肌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并屈肘功能重建术;寄养再植病例二期取出上臂、再植,并行背阔肌皮瓣转位屈肘功能重建术。将背阔肌卷起缝合成长管状,重建起止点。在肘关节屈曲90°~100°位,重建屈肘功能并覆盖皮肤。术后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100°位石膏或支具固定,4周后去除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6例再植肢体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2年,平均8.6个月。术后肩关节外展50°~90°、内收20°~40°、前屈50°~70°、后伸20°~30°。肘关节屈曲100°~140°、伸直-20°~0°。重建术后3个月,屈肘肌肌力达4~5级。结论充分利用侧胸和背部组织特点进行分期、分层手术,解决创面覆盖和功能重建互相干扰的矛盾,是挽救严重毁损性损伤上肢,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