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Allman分型与其伴发肋骨骨折的关系,以便减少肋骨骨折漏诊.材料和方法对82例锁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7例,女25例,年龄1~76岁,平均33岁.结果锁骨骨折伴发的肋骨骨折发生率约9.8%(8/82).这8例患者属于Allman I型.年龄32~75岁,平均50岁.Allman IA型伴发肋骨骨折1例.Allman IB型伴发肋骨骨折发生率13.5%,Allman IC型伴发肋骨骨折2例.1~4肋骨发生率67%.2例肋骨骨折表现为高密度线状影.结论Allman IB型和Allman IC型锁骨骨折的高龄患者易伴发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多发于2~4肋骨.熟悉肋骨骨折异常X线表现可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32.
小趾囊炎(又称小趾内翻畸形)是足部常见病,自1997年起,我们采用第5跖骨头颈下斜行截骨矫形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小趾囊炎39例(65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随着假体设计的完善,全膝关节置换(TKR)逐步成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术式。然而由于膝关节置换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围手术容易产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直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而,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4.
肩周炎是骨科常见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其中多数是针对关节腔外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肩关节腔内冲洗加关节囊扩张术配合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肩周炎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急腹症患者接受B超诊断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最近几年接收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B超检查效果来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完成B超诊断后,共出现了异位妊娠病例27例,卵巢囊肿病例13例,处女膜异位症5例,黄体破裂病例8例,处女膜锁闭7例,宫颈粘连14例,急性盆腔炎15例,8例病患为黄体破裂。这些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共出现了14例误诊病例。结论:B超应用于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和检查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该诊断方式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感,患者接受能力强,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观察常规与超前镇痛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拇趾外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超前镇痛,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手术当天21:00、术后第1天和第2天8:00分别记录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天和第2天8:00分别记录患者术后的睡眠满意度、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当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疼痛的VAS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的睡眠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基本相似。结论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超前镇痛较常规镇痛可以在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手术后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39.
(足,母)外翻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生物力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跖骨头下压力变化与蹰外翻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关系,并对引起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跖骨头下压力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58名正常人(116足),32例(45足)拇外翻单纯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患者,56例(102足)拇外翻无足底疼痛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将三组跖骨头下压力进行比较。采用病例一对照设计,研究压力与疼痛的关系,并对引起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压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蹲外翻单纯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组分别与拇外翻无足底疼痛组及正常组比较,第二跖骨头下压力均明显增高(均P〈0.05);(2)第二跖骨头下压力高于正常组与第二跖骨头下压力不高于正常组比较,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OR〉3,OR95%CI〉1);(3)拇外翻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占体重的5.20%-7.29%。结论跖骨头下压力异常增高是跖骨头下疼痛的危险因素,第二跖骨头下压力超过体重的5.20%,极易出现跖骨头下疼痛。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分期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探讨中药治疗骨折的最佳分期方法。方法:于SD大鼠双侧胫骨上1/3段前部的中点,造成2mm×1·5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222只雄性SD大鼠,首先随机取出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他216只于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三期治疗组、二期治疗组、一期治疗组以及模型对照组,每组54只。分别给予中药三期、二期、一期治疗以及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分别于术后1、3、5、7、9、12、15、21、28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右侧胫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几种分期治疗方法对骨缺损愈合的作用。结果:X线片肉眼观察示:模型对照组自术后7d起,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或等于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总平均评分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X线片图像分析显示:术后928d,模型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用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各中药治疗组骨折愈合较模型对照组提前约1周。二期治疗组平均骨痂填充率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组织学观察示:模型对照组在术后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低于各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在术后515d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有高于一期治疗组和三期治疗组的趋势。二期治疗组平均评分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结论:对骨折分期辨证治疗是必要的,二期治疗可能是骨折治疗的最佳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