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2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余瑛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3,(3):46-48
目的 研究补血益母丸治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放置后阴道点滴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40例因无法接受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后出现阴道点滴出血而前来就诊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持续观察、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组患者口服补血益母丸。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每日阴道点滴出血量、每月阴道点滴出血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每日阴道点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每月阴道点滴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17%,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血益母丸治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放置后阴道点滴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2.
尿毒症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而导致肾功能恶化〔1~3〕,及时地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能改善尿毒症的预后〔3、4〕,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今将本院近7年来资料比较完整的尿毒症60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预防照射骶前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248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为照射骶前淋巴结,对照组为不照射骶前淋巴结。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盆腔外照射放疗加腔内后装放疗。先行全盆腔外照射,剂量为20~30 Gy,2~3周后,治疗组改成盆腔凹形野照射和腔内后装治疗,对照组改成盆腔四野照射和腔内后装治疗。盆腔外照射总剂量至46~50 Gy,腔内后装42~48 Gy/7~8次。结果治疗组、对照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20%vs 60.9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40%和69.1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及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预防照射骶前淋巴结不能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p53基因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53基因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通过促进血管生成而在血管瘤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cyclin D1和p27在人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yclinD1和p2 7蛋白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D1和 p2 7的表达水平 ,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cyclinD1和 p2 7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cyclinD1和p2 7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 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D1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p2 7表达水平低于退化期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0 5 ) ,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 p2 7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 结论 cyclinD1和p2 7可能通过介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而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联合顺铂单药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顺铂单药化疗(顺铂40mg/m2,放疗第1、8、15、22、29、36天静脉注射,共增敏化疗4~6周);治疗组三维适形放疗、同步顺铂单药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给予金龙胶囊1.0g/次,3次/a,口服,至放疗结束后2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同步放化疗结束2周后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变化、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放疗结束后2个月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低于治疗前(P〈0.05),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8+、CD4+、CD4+/CD8+比值与自然杀伤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68.8%)高于对照组(40.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联合顺铂单药化疗、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近期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ⅠκBα在成年大鼠坐骨神经许旺细胞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重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及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随机取成年雄性SD大鼠6只,体质量200~250 g.1%戊巴比妥钠(20~40 mg/kg)腹腔麻醉后打开胸腔,用4%多聚甲醛溶液经左心室灌注后,取左侧坐骨神经,采用p65和p50(由p65和p50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在核因子κB组成中发挥主要功能)及抑制蛋白ⅠκBα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ⅠκBα在正常成年大鼠坐骨神经许旺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结果①p65和p50在坐骨神经许旺细胞胞浆中表达均很弱,胞核中则不表达.②ⅠκBα则在胞浆中有较强的表达,胞核中不表达.结论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ⅠκBα在正常成年大鼠坐骨神许旺细胞经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在胞浆中前者表达较弱,后者较强,二者在胞核中均不表达. 相似文献
50.
总结10年来接受CAPD治疗患者215例,平均年龄40.8岁,60岁以上20例,糖尿病肾病15例。治疗后心身安宁、血液生化明显改善。共透析了1679个病人月,6年以上4例,4~6年3例。中分子物质、β-2的-微球蛋白的清除量分别为1329.3士724/周和67.51士5.4 mg/d,均优于血液透析。本组血铝、甲状旁腺素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今后应继续探索。腹腔感染率为1次/23个病人月;糖尿病肾病为1次/18.4个病人月;老人组1次/15个病人月,较10年前明显减少,总结了改进B型接头接卸装置及采用了1%洗必泰消毒接头的经验。作者推荐用浸玻片培养法监测腹膜炎的发生,可早期诊断并提供早期治疗的依据,此外,还提出其他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