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4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92.
93.
介绍和总结了孕妇妊娠时居住地大气污染情况与死胎、死产发生率间关系的研究现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研究资料,归纳了现有研究中涉及的大气污染物类型、大气污染物对死胎死产的影响因素及各类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由于涉及环境因素多,各变量间关系复杂,已有研究样本量略显不足等原因,现有研究结果尚不足以支持其弱关联性,未来需要在精确测量各个孕期、每个个体暴露剂量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rs2285666和rs2106809位点多态性与服用苯那普利后长期降压效果的关系,探讨ACE2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GTR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上海市南市区,选择苯那普利上市后的3年监测研究中单纯服用苯那普利的全部≥35岁高血压患者,共1 447例,分析ACE2基因rs2285666和rs2106809位点多态性与服药后血压变化指标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ACE2、AGTR1、AGT基因13个位点间的交互作用.结果1 447例高血压患者中,基线血压达标者181例,占12.5%,基线血压未达标者1 266例,占87.5%;成功鉴定rs2285666基因型者1 230例,其中男性746例,女性484例;成功鉴定rs2106809基因型者1 142例,其中男性668例,女性474例;调整年龄、基线血压指标、首诊药物剂量和尿蛋白水平后,基线血压达标者中,rs2285666位点与男性脉压差变化值有关联(β=0.24,P=0.02),rs2106809位点与男性收缩压差值有关联(β=0.23,P=0.04);基线血压未达标者中,rs2106809位点与女性收缩压差值有关联(β= -0.06,P=0.04);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男性收缩压变化值、女性收缩压差值和女性舒张压差值存在多位点参与的交互作用模型.结论ACE2基因rs2285666和rs2106809位点与苯那普利的长期降压效果相关,且在降压过程中ACE2、AGTR1、AGT基因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介绍福建土楼家系队列研究的研究设计、基线调查获得的研究人群特征及家系特征。方法 福建土楼家系队列研究为一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前瞻性开放式队列研究。2015-2018年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土楼地区人群进行基线调查。≥ 18岁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并登记调查对象的家系关系信息。<18岁的未成年人仅登记其家系信息。结果 基线调查收集了当地土楼聚集区张姓、陈姓氏族的成员,共2 727人参与基线调查,其中成年人2 373人,占87.0%。接受基线调查的成年人中,2 126名完成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调查对象年龄为(57.9±13.3)岁,男性占39.4%。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分别为41.2%和2.1%,饮酒率分别为19.0%和2.6%。依据调查资料中调查对象自报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断的疾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血生化检测结果,得到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51.3%、糖尿病9.7%、高脂血症26.7%。根据基线调查对象的家系关系信息和族谱资料,共构建710个家系,包含5 087名家系成员。五代、四代、三代和两代家系个数分别为3、88、238、381;含一级亲属12 039对,二级亲属2 662对,三级亲属1 511对,四级亲属202对,五级亲属31对。结论 福建土楼家系队列研究的建立为探索常见慢性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rs2106809多态性与服用苯那普利后血压变化情况的关联,以及rs2106809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GTR1)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1 831名高血压患者服用苯那普利2周的基础上,分析rs2106809与血压变化指标的关联,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GMDR)分析rs2106809与AGTR1基因8个位点和AGT基因3个位点的交互作用。结果:rs2106809与女性服药后收缩压和脉压差变化情况相关,与男性脉压差变化情况相关,携带T等位基因者降压幅度较大。在男性收缩压变化情况的分析中发现了多基因参与的交互作用模型。 结论:rs2106809可能以独立危险因素或交互作用组分的形式影响苯那普利的降压水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的关联。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第一次重复调查中2 182名具有靶向质谱代谢组检测的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血浆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线性和非线性关联,并识别BMI相关的代谢通路。以BMI的遗传风险评分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单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进一步探索BMI与20种氨基酸和40种酰基肉碱的潜在因果关联,并使用MR-Egger法检验水平多效性。结果 观察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3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2种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3种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以及7种酰基肉碱(C3、C4、C5、C10、C10:1、C14和C16)的血浆水平升高相关,与天冬酰胺、丝氨酸和甘氨酸水平降低相关。通路分析发现7个与BMI相关的氨基酸代谢通路(错误发现率校正后均P<0.05),包括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BMI与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呈非线性关联,BMI与其他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均呈线性关联。单样本MR分析发现BMI与酪氨酸和4种酰基肉碱[C5-DC(C6-OH)、C5-M-DC、C12-DC和C14]水平升高相关,其中酪氨酸和酰基肉碱C14在观察性分析[β值(95%CI)分别为0.057(0.044~0.070)和0.018(0.005~0.032)]和单样本MR分析[β值(95%CI)分别为0.102(0.035~0.169)和0.104(0.036~0.173)]中均与BMI呈显著正相关。经检验,本研究的MR分析满足工具变量的3个核心假设。结论 中国成年人BMI与血浆11种氨基酸和7种酰基肉碱水平相关,涉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BMI与酪氨酸和酰基肉碱C14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98.
为了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在培养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专业学位研究生时注重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课程整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代表性公共卫生学院MPH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及课程整合现状, 提出了设置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学模块、推进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课程整合和聚焦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等建议, 旨在为我国MPH的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课程整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描述我国30 ~ 79岁成年人群过去1年内抑郁发作(MDE)的地区及人群分布特征,了解MD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在基线问卷中收集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通过WHO短版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CIDI-SF)诊断1年内MDE情况.采用x2检验和非参数方法比较不同人群MDE表现和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与MDE的关联.结果 共有3281人(6.40‰)在过去1年内有MDE.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收入等与MDE有关.在3 281名MDE患者中,躯体化症状明显,以体重改变、睡眠紊乱和精力丧失为主(分别为99.91%、83.60%和81.59%).女性患者各症状出现的比例和数目均高于男性(P<0.05).发作后仍有约1/3的患者没有寻求过社会支持和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仅为8.99%.结论 我国30 ~ 79岁成年MDE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65.19%的患者寻求社会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 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 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 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