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研究青海大学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及探讨体质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青海大学医学院不同民族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现场调查,最后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在653例体质调查对象中,男267例,女386例,体质偏颇,属于亚健康人群的有449例,占全部人群的68.75%,其中气虚质98例,阳虚质85例,阴虚质100例,痰湿质23例,湿热质58例,气郁质40例,特禀质21例,血瘀质24例。结论:汉族学生中,体质分布前三位的分别是平和质,阴虚质和气虚质;藏族学生中,体质分布前三位的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和阴虚质;回族学生中,体质分布相对较多的是平和质和阳虚质;土族学生中,体质分布相对较多的是平和质和气虚质;蒙古族中,体质分布相对较多的是阳虚质和平和质。  相似文献   
52.
作者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adr型PreS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经特异性试验后,用于扩增正常人肝细胞中多聚人白蛋白受体(PHSAr)基因转录产物。结果:RT-PCR及RNA-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而相应骨骼肌总RNA扩增结果呈阴性,提示乙型肝炎病毒PreS2区与PHSAr基因外显子序列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同时表明PHSAr基因在肝组织中处于表达状态,而对HBV不敏感的组织如骨骼肌则不表达。该研究结果与其它HBV-PHSAr研究相比,进一步证实了PHSAr在HBV感染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LT与HBVDNA载量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的相关性并将两者进行比较,为慢性乙型肝炎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脾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慢性肝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观察抗病毒药物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载量,用ELISA方法检测PAIg,用全血细胞仪检测PLT。对所得的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前各组循环血液中PL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减少,慢性肝炎轻、中、重患者血中检测到HBVDNA,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P〈0.05)。而对照组未检测到HBVDNA,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用药后慢性肝炎轻、中、重患者各组中PLT值均回升,与用药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载量明显下降,其中慢性肝炎轻度患者HBVDNA消失。3组间PAIg值用药前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用药前后PLT与HBVDNA呈负相关(r为-0.817和-0.902,P〈0.01),而与PAIg各值明显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无脾亢患者PLT与PAIg无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建议临床上可按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因素治疗血小板下降,未出现脾亢时以保肝、护肝、抗病毒为主,出现脾亢的患者血小板下降时主要针对脾亢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4.
后巩膜炎1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后巩膜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后巩膜炎患者10例1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0±14.7)岁.其中,18、75岁分别为1例;33~55岁8例.所有患者常规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和前置镜、B型超声、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胸部X线片检查,行眼部MRI检查11只眼.依据B型超声检查结果,将后巩膜炎分为弥漫型和结节型.其中,弥漫型8例14只眼,结节型2例2只眼.患眼视力光感~0.4.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弥漫型患者接受全身和(或)眼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节型患者初诊时脉络膜黑色素瘤不能除外,在外院自行要求行眼球摘除手术.结果 弥漫型14只眼中,球结膜充血水肿8只眼;眼睑肿胀2只眼;未见眼部阳性体征4只眼.结节型2只眼均未见球结膜充血水肿或眼睑肿胀.FFA检查结果显示,眼底后极部早期可见点状强荧光,晚期荧光渗漏11只眼;病灶周围视网膜广泛强弱荧光交织2只眼;未见异常3只眼.眼B超检查结果显示,弥漫型14只眼中,后巩膜弥漫性增厚>2 mm者10只眼,可见典型“T”形征.表现不典型4只眼.结节型2只眼均表现为脉络膜结节型回声增强,中等内反射,血流丰富.MRI检查结果显示,后极部眼球壁呈弥漫型增厚9只眼;结节型占位2只眼,后极部眼球壁呈结节型增厚.所有病变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接受治疗的6例弥漫型后巩膜炎患者,治疗后增厚的后巩膜恢复正常厚度.结节型2只眼外院行眼球摘除,病理诊断分别为肉芽肿性后巩膜炎和坏死性后巩膜炎.16只眼中,误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只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2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只眼;球后视神经炎2只眼.结论 后巩膜炎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弥漫型患者多伴有结膜充血水肿或眼睑肿胀等眼前节体征;结节型患者眼前节多正常.眼B型超声和MRI检查可见典型图像特征.全身和(或)眼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过敏性)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及相关规律。方法按照小儿临床体质的分类标准对纳入临床观察的湿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共354例样本进行临床体质分类研究。结果患湿疹和荨麻疹的小儿分别有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5类临床体质,丘疹性荨麻疹有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4种临床体质类型。3种疾病小儿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均以肺热阳盛质、湿热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所占研究总数的比例分布由高到低呈递减趋势;3种疾病小儿临床体质类型的排序均有相同规律。结论该项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掌握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发生、变化与预后转归的临床规律,对研究制定异病同质同治、辨质论食调养的综合方案、以达"已病防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胃镜检查结果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因分析48例中31例维生素B12缺乏,10例为叶酸缺乏,2例同时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5例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结果正常范围;临床特点48例中40例(83.33%)有消化道症状,27例(56.25%)有神经系统症状,30例(62.5%)三系血细胞均减少,48例(100%)有细胞形态学异常、8例(16.67%)胆红素升高;胃镜检查提示21例(43.75%)浅表性胃炎,其中11例伴糜烂,10例(20.83%)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18.75%)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胃癌2例(4.17%),1例为腺癌,1例为鳞状细胞癌。胃大部切除3例未行胃镜检查。3例拒绝行胃镜检查。结论巨幼细胞贫血病因复杂,主要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发病率高于叶酸缺乏,但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临床表现复杂,不具有特异性,容易和很多疾病混淆,容易误诊,需引起注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取的显著疗效,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观察组采用药物亚低温以及用冰毯和冰帽全身降温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选用头部戴冰帽进行局部降温,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复苏后5d观察采用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采用冰帽局部降温的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取得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地佐辛术中给药用于术后镇痛负荷量时,观察其不同时间用药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子宫全切术的ASAⅠ~Ⅱ级患者60例,根据地佐辛在术中的使用情况,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全凭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时用药组(A组),术毕前15min用药组(B组),对照组不给于地佐辛(C组)。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疼痛VRS评分。结果三组在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RS评分上,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评分低(P<0.05)。结论地佐辛0.2mg/kg围术期用药,镇静作用不明显,对全身麻醉的苏醒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9.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04年于我科行手术治疗有随访记录的95例患者的术后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为82.11%,远期正位率为79.31%.术后部分患者获得双眼视功能.结论及时手术治疗外斜视既可以改善外观,又可以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心室电重构及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 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 制备大鼠MI模型,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MI组(n=8)、中等剂量辛伐他汀组(M-SIM组,n=8)、大剂量辛伐他汀组(H-SIM组,n=8);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8),在相同位置只挂线不结扎.MI 24 h后,M-SIM组和H-SIM组分别以1 mg·kg<'-1>·d<'-1>和10 mg·kg<'-1>·d<'-1>辛伐他汀(溶于蒸馏水中)灌胃连续4周;MI组和Sham组则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MI 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在体电生理检查.结果 各组大鼠MI前QTc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MI组QTc间期明显延长(P<0.05),有效不应期(ERP)缩短,ERP-频率曲线下移;MI组诱发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IVT)发生率升高,室颤阈值明显降低(均P<0.05);在MI组,slsl间期为90 ms和80 ms时的ERP较SlSl间期为120 ms时明显延长(P<0.05).M-SIM组及H-SIM组QTc间期均较MI组缩短(P<0.05),ERP-频率曲线上移,各SlSl间期时对应的E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VT发生率明显降低,室颤阈值明显升高(均P<0.05).M-SIM组与H-SIM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改善大鼠MI后电生理重构,调整频率依赖适应性变化,提高室颤阈值而改善MI后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