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10篇 |
免费 | 712篇 |
国内免费 | 4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4篇 |
儿科学 | 270篇 |
妇产科学 | 171篇 |
基础医学 | 861篇 |
口腔科学 | 95篇 |
临床医学 | 1915篇 |
内科学 | 1052篇 |
皮肤病学 | 119篇 |
神经病学 | 442篇 |
特种医学 | 38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415篇 |
综合类 | 3780篇 |
预防医学 | 1613篇 |
眼科学 | 129篇 |
药学 | 1634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1483篇 |
肿瘤学 | 4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0篇 |
2023年 | 294篇 |
2022年 | 346篇 |
2021年 | 414篇 |
2020年 | 366篇 |
2019年 | 326篇 |
2018年 | 344篇 |
2017年 | 205篇 |
2016年 | 288篇 |
2015年 | 273篇 |
2014年 | 661篇 |
2013年 | 604篇 |
2012年 | 707篇 |
2011年 | 814篇 |
2010年 | 719篇 |
2009年 | 775篇 |
2008年 | 751篇 |
2007年 | 719篇 |
2006年 | 767篇 |
2005年 | 755篇 |
2004年 | 585篇 |
2003年 | 601篇 |
2002年 | 530篇 |
2001年 | 565篇 |
2000年 | 453篇 |
1999年 | 372篇 |
1998年 | 268篇 |
1997年 | 281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214篇 |
1994年 | 193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87篇 |
1991年 | 192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51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44篇 |
1981年 | 38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19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65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V型斜视患者功能亢进的下斜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型斜视患者大多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但对临床判断为功能亢进的下斜肌的病理学和组织细胞学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采用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电镜下观察V型斜视患者功能亢进的下斜肌的组织细胞结构,探讨其组织学改变。1材料与方法1.1眼外肌的获取正常人眼外肌为眼库摘取捐献者眼球时获得近肌腱附着部位的下斜肌,该部位是临床上下斜肌减弱术的切除部位。捐献者年龄为22~31岁。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标本先置于20%的中性蔗糖液孵化20min,再置于-80℃恒温冰箱保存备用。3条下斜肌标本置于10%中性甲醛液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收集3条下斜肌行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3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1例患者进行剖宫产分娩方式;观察组79例患者进行阴道分娩方式。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后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指标更佳,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具有一定风险,采用阴道分娩作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安全性更高,医生要明确阴道分娩指征。阴道分娩对产妇机体伤害较小,生产时出血较少,对母婴不利影响较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非常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3.
74.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1]。P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约为30%[2]。目前PE已成为继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后第三种主要的血管疾病[3]。因此探讨影响PE发生的相关因素,早期诊治,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LDVT患者发生PE的风险较高,但是目前关于不同部位的血栓对PE发病率影响的研究结论不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检索、评价和汇总足月妊娠孕妇催产素滴注引产术相关的最佳证据,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以减少分娩时的并发症, 例如使用手术助产比例、产程延长、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规范催产素引产管理流程, 提升孕妇对参与做出引产决定的满意度, 促进新生儿的转归。方法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 针对足月妊娠孕妇催产素滴注引产产程管理提出循证问题,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9日相关文献,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及证据分级系统, 对检索的各类研究进行评价及分级。结果初检到340篇文献, 最终纳入9篇文献, 其中包含1篇临床决策, 6篇指南, 2篇系统评价, 共总结出45条足月妊娠催产素滴注引产产程管理相关证据, 包含引产时机、催产素不良反应、引产前评估、引产中监护、输注方案、健康教育及其他7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足月妊娠催产素滴注引产产程管理的最佳证据共45条, 为助产士、产科护士及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通过最佳证据的应用, 有益于改善孕妇与新生儿围生期结局, 规范催产素引产处理流程, 并提高产科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肺癌肿瘤相关标志物与多肌炎/皮肌炎(PM/DM)并发间质性肺炎(ILD)的关系, 寻找与PM/DM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RPILD)相关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为PM/DM合并ILD患者171例, RPILD患者28例, 非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Non-RPILD)143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肺癌相关标志物、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等。比较PM/DM相关ILD两种不同表型患者之间的临床及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与RPILD发生相关的变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因素或多因素联合用于区分两种表型的临床意义。组间比较用独立Mann-whitneyU检验, χ2检验。结果与Non-RPILD组相比, RPILD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率[93%(26/28)比33%(47/143)]高(χ2=19.07, P<0.001);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CEA [7.1 μg/L (2.6, 12.9) μg/L比1.9...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外周血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并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外周血mNGS确诊的7例重症非HIV感染者PCP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 男2例, 女5例, 年龄64(57, 65)岁, 年龄范围为36~66岁, 均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 其中3例患者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气喘、咳嗽, 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降低,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2×109/L, 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3×109/L, 血清G试验、乳酸脱氢酶均增高, 血气分析均提示Ⅰ型呼吸衰竭,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并可见囊状影、实变影。7例患者外周血mNGS均检出肺孢子菌, 治疗上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并联合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治疗PCP, 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平喘, 并联合其他...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颈四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颈四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颈椎障碍指数。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颈椎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颈四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治疗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79.
盆腔淋巴结HPV-DNA检出率与早期宫颈癌临床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HPV-DNA检出与组织病理学确定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V通用引物PCR直接测序法扩增31例官颈癌原发部位肿瘤组织及盆腔淋巴结组织HPV-DNA L1区基因序列,分析淋巴结组织中HPV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盆腔淋巴结中HPV-DNA检出率为58.1%.13例组织病理学确认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HPV-DNA检出率为84.6%.18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盆腔淋巴结 HPV-DNA检出率为27.8%.盆腔淋巴结组织病理学确认转移与HPV-DNA检出有关.组织病理学检查和HPV-DNA检测均提示阳性淋巴结中闭孔、髂内、髂外这三组淋巴结占90%以上.结论 盆腔淋巴结HPV-DNA检出阳性是一个有意义的淋巴结转移预测因子.闭孔、髂内、髂外三组淋巴结是最主要的前哨淋巴结.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及D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