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齐抓共管做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余文周唐继海沈永刚(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随着以乡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85%目标的实现,计划免疫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流动人口中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日益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流动人口是指外地户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家长在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内容对其疫苗安全性认识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月在中国6个省份12个区县34个预防接种门诊选择0-3岁儿童家长,开展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内容和疫苗安全性认识问卷调查,分析关注内容对疫苗安全性认识的影响。结果在3178名纳入的儿童家长中,61.26%认为疫苗安全;90.40%听说过疫苗相关事件,其获取预防接种信息的途径主要为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75.15%)、政府和主流媒体官网或微信公众号(63.59%)、社交媒体群聊(4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疫苗科普知识、接种和补种信息、疫苗事件调查进展、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儿童家长认为疫苗安全的比例更高[OR(95%C I):1.66(1.41-1.95)、1.47(1.26-1.72)、1.29(1.06-1.58)、1.29(1.08-1.54)]。结论儿童家长认为疫苗安全的总体比例较低,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儿童家长关注内容显著影响其疫苗安全认识。需加强预防接种和疫苗安全性知识的家长和媒体沟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IP)的认识和有关政策了解情况,为中国脊灰疫苗转换宣传沟通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市、吉林省、湖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省级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随机抽取500名0-1岁儿童的监护人,借助12320卫生热线平台开展IPV纳入NIP认可程度电话调查。结果实际调查2 198名儿童监护人,有效调查问卷完成95.6%。89.26%调查对象知道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49.95%知道OPV可以预防脊灰。20.2%知道IPV,仅14.79%知道IPV可以预防脊灰。仅5.28%调查对象知道OPV能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知道IPV局部接种反应调查对象比例为3.78%。如果IPV自费,58.83%的儿童监护人会自愿接种;如果IPV免费接种,有88.67%愿意接种,80.57%的儿童监护人愿意接种国产IPV。近10.79%的调查对象知道国家拟计划将IPV纳入常规免疫。当IPV短缺时,82.0%愿意听从医生安排。通过接种点医生来获得疫苗接种有关信息占84.2%。结论儿童监护人对OPV和其预防作用了解较多,但对IPV了解较少,IPV纳入NIP政策知晓率低。监护人愿意为儿童接种IPV,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安排依从性较好。儿童监护人支持IPV纳入NIP,预防接种人员应将此政策充分告知儿童监护人。  相似文献   
14.
近期资料表明 ,百日咳杆菌是造成青少年和成人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但由于百日咳全菌体菌苗 (w P)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的接种反应较多 ,因此不推荐 7岁以上人群进行常规接种 ,目前已研制出高纯度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 (a P) ,为此作者就成人接种 a P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进行研究。  作者采用双盲法将 40 0名 1 8岁以上的健康成人随机分组 ,分别接种含灭活百日咳毒素 (PT)、丝状血凝素 (FHA)和 6 9k Da蛋白 (PRN)的 a P或安慰剂。接种后 30分钟 ,观察局部症状 (接种部位的疼痛、发热、红斑和硬结 )及全身反应 (发热、寒战、恶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估算6月龄~3岁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接种率,评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输入脊灰疫情应急免疫活动的OPV实际接种率。方法利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OPV3剂(OPV3)接种率和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Non-polioAcuteFlaccidParalysis,NPAFP)病例OPV3免疫史,建立6月龄~3岁儿童OPV3估算接种率线性回归方程,估算新疆输入脊灰疫情应急免疫后的OPV3接种率。结果 6月龄~3岁儿童调查OPV3接种率与NPAFP病例OPV3接种率两个变量间具有直线趋势,波松(Pearson)相关系数为0.782,P<0.001;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41.232+0.578X(F=143.632,P<0.001)。根据回归方程估算6月龄~3岁儿童OPV3接种率,在应急免疫前,全疆接种率<90%,南疆5个地区(州)(包括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估算接种率为73.34%~87.68%;5轮应急免疫后,6月龄~3岁儿童OPV3接种率>95%。西部地区部分省(自治区,下同)6月龄~3岁儿童OPV3估算接种率较低。结论该接种率回归方程模型可以用于估算以省为单位6月龄~3岁儿童OPV3接种率,为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新疆输入脊灰疫情发生前OPV3接种率较低,通过5轮应急免疫后OPV3接种率达到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发生输入I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Type 1 Wild Poliovirus,WPV1)并引起局部传播,共报告实验室确诊脊灰21例,分布在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和阿克苏地区。经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协查,此次输入的病毒源自巴基斯坦。卫生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II级应急响应,建立了与国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开展5轮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活动,其接种4300万人次。通过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阻断了输入WPV1的传播。新疆输入WPV1事件的发生,提示中国维持无脊灰存在着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AFP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7105例,其中AFP病例6205例,非AFP病例431例,接触者465例,其他疾病4例。6205例AFP病例中,2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确诊病例,为巴基斯坦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6152例排除脊灰,3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2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49/10万。结论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安徽省是我国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区之一,自1991年建立了脊灰监测系统,实施了消灭脊灰的各项措施以来,脊灰发病率大幅度下降,l992~l995年连续4年脊灰发病率在0.1/10万以下。病例散在发生,无季节性发病高峰,并连续4年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临床病例。90%以上的脊灰病例为5岁以下儿童,未服苗及未全程服苗者占60%。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994年、1995年达到了1/10万的要求。今后仍应开展强化免疫,重点是流动人口和超计划生育的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执业环境因素对中国部分地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个省份11个区县33家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离职意愿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离职意愿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执业环境因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结果调查对象的总离职意愿率为33.19%(75/226)。认为工作负荷过重(OR=3.99,95%CI:1.92-8.31)、遭到受种者心理暴力(OR=5.31,95%CI:2.38-11.84)的调查对象离职意愿较高;认为环境舒适(OR=0.39,95%CI:0.17-0.85)、感到受种者尊重(OR=0.32,95%CI:0.14-0.75)的调查对象离职意愿较低。结论调查地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离职意愿较高;执业环境因素显著影响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