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9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在多层螺旋CT的支气管肺表面重建(SSD),多层面重建(MPR)的表现.方法8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都用多层螺旋CT(4i)进行薄层扫描.测量囊肿的大小和CT值,并将原始图象在工作站上进行支气管和肺SSD和MPR重建.结果8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中单发7例,多发1例;右肺6例,左肺2例.含气囊肿3例;含液囊肿2例;含气液混合囊肿3例.囊肿最大12.4 cm×10.1 cm×9.2 cm,最小1 cm×1 cm×1 cm;CT值最低-1 008 HU,最高80.5 HU.3例含气囊肿用支气管和肺SSD表面重建能很好显示;2例含液囊肿则用MPR重建能良好地显示;3例含气液混合囊肿用支气管和肺SSD和MPR重建都能很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支气管和肺SSD表面重建、MPR多层面重建是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并总结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病史及临床特点,CT特征,降低CT诊断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TO患者,结合其临床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TO的CT诊断。结果共总结国内42例TO患者的CT表现,其主要表现为:气管及支气管前壁、侧壁(后壁通常不受累)多发增生性散在或多发结节突向管腔,部分甚至钙化。结论高分辨率CT(HRCT)薄层扫描作为一种重要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确诊疑似TO患者时具有高灵敏性,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基于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观察慢性颈肩痛(CNSP)患者静息态下全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 对27例CNSP患者(CNSP组)及15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头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CNSP组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偏相关法基于rs-fMRI构建脑网络,以MVPA法对CNSP及健康受试者进行分类,定位组间存在差异的功能连接,分析CNSP组上述功能连接强度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以MVPA法区分CNSP进行分类的准确率为90.48%。组间脑功能连接强度存在差异脑区涉及默认网络、额顶网络、边缘网络及感觉运动网络等。CNSP患者右侧眶部额下回-左侧缘上回功能连接强度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96,P=0.009),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角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上回功能连接强度与VAS均呈正相关(r=0.398、0.461,P=0.039、0.015)。结论 CNSP患者脑网络内与疼痛感受及情绪异常相关的眶部额下回、眶部额中回、角回、枕中回及枕上回等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74.
【摘要】目的:探讨手腕部动态增强MRI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26例早期RA患者于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4周时均行手腕部DCE-MRI检查。在增厚的滑膜或血管翳处选取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增强率(REE)和最大灌注斜率(SSmax)。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分析治疗前后REE和SSmax与DAS-28的相关性。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将治疗后患者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两组,比较两组间SSmax、REE及DAS-28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6例患者(100%)均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血管翳生成,18例(69.2%)出现骨髓水肿征象,3例(11.5%)可见腱鞘炎。治疗后滑膜的REE、SSmax值及DAS-2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66±1.30 vs 3.21±0.83;6.26±1.61 vs 4.18±1.16;4.58±1.34 vs 3.80±0.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E-MRI显示,15例患者的灌注曲线呈速升-平台型,但信号强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例患者为缓升型。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的REE、SSmax和DAS-28(3.53±0.89 vs 2.79±0.54,4.82±1.10 vs 3.30±0.45,3.34±0.93 vs 2.99±0.44)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手腕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确定临床分期和评估疗效,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计划的制订提供有效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临床和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将31例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病人(男13例,女18例)分成普通组(16例,52%)和重症组(15例,48%)。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动态CT影像的变化。根据每次CT的肺叶受累百分比进行半定量评分,总结病人CT变化特点。结果老年COVID-19病人首诊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68%)和咳嗽(52%)。重症组病人平均年龄(73.13±7.12)岁,普通组病人平均年龄(67.75±5.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病人总共进行了172次扫描,平均扫描(5.55±1.15)次,平均胸部CT评分为(8.19±5.60)分。病变高峰期出现在发病后(10.23±8.11) d。重症组病人峰值CT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重症组病人末次CT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CT病变范围评分变化模式包括4种类型:进展-高峰-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早期CT病变分布以胸膜下多见,共13例(42%);峰值CT多为双肺弥漫...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影响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因素,提高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整复率,降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人33例,X线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5例,失败病例均经手术整复。对所有病例的整复率与病程、套叠部位、套头大小及回缩情况、全身状况(发热、脱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3例空气灌肠整复率为75.8%,病程〈48h为85.7%,48h-72h为68.7%,套叠部位在横结肠中段近侧者整复率为86.7%,结肠脾曲至乙状结肠者整复率为66.7%.反复加压套头大小无变化者难复位,患儿全身情况差有发热、脱水程度重者难复位.结论 影响空气灌肠整复成功与否的因素较多,但两种以上因素的存在更能预示灌肠复位的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认真掌握适应证,提高整复技巧,勿盲目加压,正确判定中转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提高整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78.
79.
<正>MRI可用于评价脑肿瘤、转移、感染、血管和退行性病变等各种不同的CNS疾病,其中MRI灌注加权成像(PWI)是评价卒中、脑肿瘤和神经变性等CNS疾病极其有用的方法。最初大家仅关注MR成像质量和分辨率的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MR的快速发展,对于组织特征如灌注和代谢等的功能性评估的关注越来越多。功能性成像技术的运用提高了CNS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并能在随访过程中评价治疗反应。灌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