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32.
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部位的神经可塑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后同侧纹状体、丘脑及对侧脊髓前角的神经结构可塑性。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模型 ,分别于术后第 1周、2周、3周和 4周 ,取鼠脑行免疫组化检查 ,检测大鼠不同时点纹状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及对侧脊髓前角的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突触生长素(SYN)和生长相关蛋白 (GAP 43)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脑皮层梗塞后第 1周 ,同侧纹状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和对侧脊髓前角GAP 43阳性信号开始增加 ,第 2周达到高峰 ,之后增加幅度逐渐减弱 ;这些部位SYN阳性信号第 1周较对照组高 ,至第 2周恢复正常 ,第 3周和第 4周逐渐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脑皮层梗塞后第 2周 ,同侧纹状体和丘脑腹后外侧核MAP 2阳性细胞数开始减少 ,至 3周、4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大脑皮层梗死后早期远离梗塞灶的相关神经组织有明显的可塑性 ,后期神经细胞继发性死亡且可塑减缓  相似文献   
33.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脑室内注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脑皮层梗死后神经康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MCAO术后2 4~4 8h ,32只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入1 0 μLEGF( 0 1 μg/ μL) ,连续2天,共2 μg/ μL ,其余6 4只MCAO对照组大鼠只注入不含EGF的等量溶液或不给予任何处理。MCAO术后1、2、3和4周,行神经功能评估和脑切片,HE染色计算脑梗死灶大小,并与8只假手术对照组大鼠比较。结果 EGF组大鼠神经功能在MCAO术后1周和2周均较同期对照组大鼠改善更明显(P<0 .0 5) ,在MCAO术后3周和4周则无差异(P >0 . 0 5)。EGF组大鼠在MCAO术后各时期的脑梗死灶体积均较同期对照组大鼠为小(P <0. 0 5)。结论 EGF促进大鼠脑皮层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康复,但对远期神经功能康复无明显影响(P >0 .0 5)。  相似文献   
34.
余剑  刘朝晖  陈景藻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50-6051,i001
目的:次声是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脑是对次声作用较为敏感的器官。观察8Hz 90dB次声对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即对照组、次声作用7,14,21,28,35,42d组,每组8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各层Fas蛋白表达状态;通过TUNEL染色观察各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A1区各层Fas蛋白阳性表达7d组(12.83&;#177;2.18,32,5&;#177;3.21,2.73&;#177;1.25)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lt;0.05),14d组(74.03&;#177;9.27,80.58&;#177;14.33,22.87&;#177;3,34)。Fas蛋白阳性表达较7d组明显升高(P均&;lt;0.05);21d(42.07&;#177;9.46,40.84&;#177;8.61)和28d(50.62&;#177;9.34,51.38&;#177;10.87)组分子层及多形层Fas蛋白阳性表达较14d组明显降低(P均&;lt;0,05);21d组细胞层(7.13&;#177;2.28)Fas蛋白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lt;0.05),28d组细胞层(38.16&;#177;3.42)Fas蛋白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lt;0.05);35d(30.12&;#177;9.37,34.89&;#177;14.5,18.47&;#177;5.26)、42d组(19.25&;#177;4.31。35.52&;#177;8.7,20.46&;#177;1.15)3层Fas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下降(P均&;lt;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gt;0.05)。14d组各层均可见明显细胞凋亡,以多形层和分子层为著;21d组偶见细胞凋亡;其余各组均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8Hz 90dB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CA1区Fas蛋白阳性表达1周受到抑制,14d左右Fas蛋白阳性表达代偿性增强,40d左右恢复到正常水平。次声作用后Fas蛋白高表达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次声作用引起的海马细胞凋亡可能在次声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少见病,是预后严重的急危重症,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容易误诊.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更为少见.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2007年~2009年共诊断AD患者21例,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3例,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有了粗浅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西比灵防治女性偏头痛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西比灵与血管舒缩相关因子的关系及对女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门诊女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比较西比灵组与血栓通组对女性偏头痛的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检验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西比灵组舒血管因子CGRP的含量较服药前低,而缩血管因子ET无改变,在减少头痛持续时间和减轻头痛程度(有效率均为28例,93%)以及减少月头痛频率方面(有效率为26例,87%)优于血栓通组(只在减轻头痛程度,有效率为27例,90%).结论西比灵可能通过降低CGRP来有效地控制女性偏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37.
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继发基底节和中脑损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后同侧基底节和中脑是否继发损害。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MCA)皮层支闭塞模型,4周后取鼠脑行免疫组化检查,检测大脑梗塞灶周围、双侧基底节及中脑等部位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突触生长素(SYN)的表达。结果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梗塞灶边缘大量增生,在远离梗塞灶的同侧纹状体、丘脑及中脑也明显增生,虽然常规HE染色未见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细胞数减少,但MAP-2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SYN染色阳性信号也明显降低。结论脑皮层运动感觉区梗塞造成的脑损害不仅是梗塞灶局部的,还波及到与之相关的神经组织,可能是脑梗死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8.
腹内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及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以较高的发病率和极高的病死率日益引起世界范围内医护人员的重视,致力于IAH对机体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鉴于病理生理学研究是进行IAH及ACS救治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旨在对IAH对机体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总结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手段。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有39%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脏器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25例有复发加重,其中死亡12例(5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复发加重是该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及部分可能机制。方法按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大鼠高血压模型(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选取收缩压稳定在180 mm Hg以上、无自发性卒中表现的RHRSP,行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剥除术。计算颈总动脉内膜、中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率。以抗CD31抗体标记内皮细胞检测再内皮化,以抗α-SMA抗体标记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s,VSM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XCR4+细胞占总单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对照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的血压显著增高(203.36±17.31 mm Hg;95.5±10.01 mm Hg,P<0.05,n=20),新生内膜面积增加(2.18±0.11 mm2;1.55±0.14 mm2,P=0.013,n=4),循环中CXCR4+细胞百分比增高(损伤前:30.11%±1.27%;20.91%±2.06%,P=0.019;损伤后7 d:45.64%±3.30%;28.28%±2.56%,P=0.003,n=3~5)。高血压不影响再内皮化,新生内膜的主要成分仍为VSMCs。结论高血压增加血管损伤之前和之后早期循环中的CXCR4+细胞,可能与其促进新生内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