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消毒液中污染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离自使用中消毒液的29 株CNS,进行了质粒消除前后的耐药性研究。结果,消除质粒前,29 株CNS耐药重数为138 ,消除质粒后减至25 ,即由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占81 .9 % (113/138) ,由染色体编码者占18 .1 % (25/138) 。结果显示同一质粒可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表明质粒介导在CNS耐药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 677T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 677T多态性分布,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3%、40%、6.67%;脑梗死组分别为50%、43.33%、6.67%,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33%、26.67%,脑梗死组分别为71.66%、28.34%,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清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国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早期梅毒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和体征,因此及时确诊和治疗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是目前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常用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不加热甲苯胺红试验(TRUST)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T PPA可检测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IgM、IgG混和抗体,特异度较 TP‐ELISA、TRUST 高,常作为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确认试验,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然而, T PPA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1例T PPA假阳性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病程〈3d)24例,年龄51—64岁,体重52—71kg,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SGB组(B组),每组12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B组以1%利多卡因10ml行SGB,1次/d,双侧交替、10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d(T1)、治疗后第1天(T2)、治疗后第5天(T3)、治疗后第10天(T4)清晨空腹取静脉血。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酵母菌红细胞免疫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孔雀绿比色分析法测定红细胞膜Na^+ - K^+ - ATP酶活性。结果与T1相比,A组T3,4时、B组T2-4时血浆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红细胞膜Na^+ - K^+ - ATP酶活性升高,A组和B组T3,4时RBC-ICR降低,RBC-C3bRR增高(P〈0.05或0.01);与A组相比,B组T3,4时血浆MDA含量及RBC-ICR降低,血浆SOD、红细胞膜Na^+ - K^+ - ATP酶活性及RBC-C3bRR均升高(P〈0.05或0.01)。结论SGB可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红细胞膜Na^+ - K^+ - ATP酶活性,增强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湿疮及中医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证候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分别给予相应中药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比较。结果:慢性湿疮患者在治疗4周后,各证候患者皮损面积、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评价,取得痊愈49例,显效125例,总显效率为62.8%;在治疗结束6月后对取得痊愈和显效的患者回访,共随访160例,痊愈患者增加到101例,复发39例,总体复发率为24.4%。结论:运用四川文氏皮科流派协定方治疗慢性湿疮可显著降低其皮损面积百分比、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项目的知晓及接受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成都市143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了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意愿接受率分别为84.5%,86.8%;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学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等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项目的知晓和需求存在影响.[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工作,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利于改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服务项目的知晓及需求.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受水平,研究质粒在乳酸杆菌中的存在频率,分析乳酸杆菌质粒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K-B纸片法测定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细菌的质粒图谱,进行质粒消除实验.[结果]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最强,对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的耐受性次之;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完全敏感.40株菌株含有质粒,经消除质粒,乳酸杆菌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苯唑西林的耐受率明显降低,分别下降52.50%、50.00%、32.50%、52.50%、30.00%.[结论]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据质粒消除实验结果推测,乳酸杆茵质粒可能与其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和苯唑西林的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58.
儿童呼吸道微生物定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雪  余倩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57-2659
儿童尤其婴幼儿呼吸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呼吸道短小、粘膜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力差、免疫功能低下等致使儿童比成人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常较成人为重。在家庭中常可见成人是感冒,较大儿童为气管炎,而婴儿发生肺炎。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原诊断相当困难。为了解健康儿童和患有呼吸道疾病儿童呼吸道微生态的状况,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城乡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抽取我站所辖青杠林、洞桥两社区中的192例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调查表及个别调查对患者遵医行为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城市组在遵医服药、坚持运动、良好心理情绪与农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而城市组在控制体质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及定时测血压与农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突然减少或中断后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从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但均不能使缺血性脑卒中后形成的缺血区神经细胞完全存活,而且由于受到时间窗的限制,溶栓治疗也不能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对于干细胞移植的研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能在体内环境中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发挥神经功能修复作用[1-4]。但对于其特殊的作用机制目前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因此,BMSCs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修复方面的机制已成为目前关于BMSCs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现将BMSCs在神经功能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