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丙型肝炎病毒 (HCV)是引起人类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呈世界流行 ,感染率为 0 .5 %~2 % ,感染者半数以上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其中 2 0 %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约 6 0 %的急性丙型肝炎 (HC)患者转化为慢性。到目前为止 ,以干扰素为主的抗病毒治疗只能使 30 %左右的病人得到根治 ,故尚未发现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因此治疗性HCV的DNA疫苗的研究对预防HCV感染和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和阻止病程进展十分重要。由于HCV至少存在 6种不同基因型 ,包膜糖蛋白 (E1、E2 )有很高的突变率 ,HCV体外复制能力差 ,缺乏较敏感的组织培养方法 ,理…  相似文献   
22.
孟素英,女,54岁,因发热伴中上腹不适1个月,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02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低热,咽部不适,流清涕等上感样症状,体温38℃左右,不伴尿频尿痛,腹痛、腹泻,咳嗽、咳痰,伴中上腹胀满不适。在外院予抗炎补液及口服中药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继而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8月2日外院查肝功能示  相似文献   
23.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F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肝细胞生长素 (HGF)系治疗肝细胞损伤的生化制剂。临床资料证明 ,HGF能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1] ,并对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炎也具有较好疗效[2 ] 。本文对 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HGF治疗和血清甲胎蛋白 (AFP)变化及其意义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80例均系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随机组合。治疗组 48例 ,男女比例为 37∶11,平均 41岁 ,其中 2 6例经肝活检证实 ,2 3例为肝硬化 ;对照组 32例 ,男女比例为 2 0∶12 ,平均 44岁 ,其中 5例经肝活…  相似文献   
24.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AF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经肝穿刺活检的310例患者,常规检测血清TB-ALT,AST,A/G,AFP及肝炎病毒标志,观察异常AFP水平与临床类型,病理类型,有无家族史和病因等的关系。结果:310例肝炎患者中发现AFP异常115例,阳性率为37.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均见有AFP异常者,根据病理,急性肝炎患者AFP阳性率最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较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7%.34.2%,57.5%和66.7%,按临床表现诊断,阳性率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慢性肝炎最低,而急性肝炎居中,在肝炎病因分类中单纯HBV感染或HBV基础上又有HAV/HEV感染者AFP阳性率较高,为35.3%和62.8%,HBV与HCV双重感染者为27.3%,单一HCV感染者6例中1例AFP阳性,单纯HAV或HEV阳性者未见AFP异常,此外,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炎患者AFP阳性率为57.9%,高于无肝癌家族史者。结论:肝炎患者AFP异常颇为常见,一旦发现肝炎患者AFP异常时,应考虑患者有HBV感染的背景,或为单纯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或HBV基础上有HAV或HEV重叠感染者。  相似文献   
25.
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近年已从单一药物转向联合治疗趋势。已有记载干扰素与泛昔洛韦(FCV)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协同作用。本文拟取免疫调节剂日达仙(Tα1联合FC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肝功能异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目前对肝功能异常的研究正逐渐深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难以确定病因,肝穿刺结果有时也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这就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就我院1996年至2005年肝穿刺结果为非特异性炎症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出光镜下病理改变与其类似的慢性乙型肝炎G1S0期病例,将其生化检查结果与上述病例进行比较,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参与下的肝功能损伤指标是否有别于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27.
佘为民  胡德昌  张顺财 《肝脏》2010,15(5):329-33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能否作为预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方法 125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其中70例行肝穿刺活检,肝穿组炎症程度分为G1、G2、G3三组,所有病例均检测血清PA。所有患者均采用α-1b干扰素500MU皮下注射,隔日一次疗程2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肝穿三组对干扰素的完全应答率随病理分级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对68.3%,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越明显,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对212,P〈0.01);所有病例(包括肝穿组及未肝穿组)随PA值逐渐升高,干扰素应答率逐渐降低,表明肝组织损伤轻者对干扰素应答差(28.6%对83.8%,P〈0.01)。结论本研究再次验证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呈负相关:PA水平下降,炎症分级升高;PA水平接近正常,炎症分级低。PA水平能反映肝实质损伤程度;慢性乙型肝炎随肝病理分级上升或PA水平下降,干扰素应答率逐渐提高,提示血清PA水平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8.
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国产基因重组α1 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疗效 ,自 1991年起 ,我们对应用α1 b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长期随访 ,并于 2 0 0 0年底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 1991~ 1998年住院和门诊长期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4例 ,并以同期、条件相仿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7例作对照 (见表 1)。二、方法(一 )详细询问病史 ,查询以往住院和门诊随访记录资料。(二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sAg、抗…  相似文献   
29.
目的:筛选慢病毒介导2型阿诺碱受体(RyR-2)RNA干扰的有效靶序列。方法:设计5条RyR-2干扰候选靶序列,将靶序列构建到慢病毒载体中,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成慢病毒,感染心肌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靶序列干扰RyR-2的效果。结果:通过数据库获得5条RyR-2干扰靶序列,成功构建shRyR-2慢病毒载体,获得高效感染心肌细胞的慢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显示shRyR-2_1007具有较高的干扰效果(P<0.05)。结论:成功筛选出高效的RyR-2RNA干扰靶序列。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及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16例,随机分配到苦参素胶囊组(108例)、苦参素针剂组(36例)和空白对照组(72例),完成24周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脱落6例,不符合入选标准剔除11例,共199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其中胶囊组102例,针剂组30例,空白对照组67例.苦参素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8 61%和31.91%,ALT复常率为76.47%;苦参素针剂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33%和39 29%,ALT复常率为83.33%,而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7.46%和6.45%,ALT复常率为40.00%.治疗后完全反应率和部分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4.51%和57.84%,针剂组为33.33%和50.00%,而对照组为2.99%和41.79%,苦参素胶囊组与苦参素针剂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苦参素胶囊组、针剂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7%、6.67%和8.82%,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氧化苦参碱(苦参素)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