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0篇 |
综合类 | 51篇 |
预防医学 | 60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基于小波统计模型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声图像中固有的斑点噪声严重降低图像的可解译程度,影响了后续的图像分析和诊断.因此,抑制相干斑噪声一直是医学超声图像预处理中一个关键性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含斑图像做对数变换和冗余小波分解,提出了一种基于Bayesian估计的小波域局部自适应性去斑算法.将斑点噪声和有用信号的小波系数分别建模为瑞利分布和拉普拉斯分布,利用最大后验概率(MAP)准则得到了一种解析的Bayesian估计表达式;进一步通过邻域窗口估计模型参数,使算法具有局部自适应性.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简单有效,在滤除超声图像斑点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图像的细节特征,其性能优于空间域滤波和传统的小波去噪算法. 相似文献
192.
河北省HIV-1流行株基因序列测定及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北省HIV-1流行株的亚型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从感染者的血浆样品中提取病毒RNA,逆转录后采用套式PCR扩增HIV-1 gag和env基因的部分片段,对PCR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所获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型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对154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进行扩增,得到了148份样品的HIV-1基因片段.发现6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以及2例未定型.其中B'亚型61例(41.2%)、CRF01_AE 59例(39.9%)、CRF07_BC 16例(10.8%)、CRF08_BC 6例(4.1%)、C亚和B01亚型各2例(1.4%).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了B01亚型.结论 2009年河北省存在多种HIV-1亚型和流行重组型,主要是B'亚型和CRF01_AE重组型,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3.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的初步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例复杂骨盆伴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8 ~ 57岁,平均42.3岁.新鲜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4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11例患者存在鞍区或下肢骶丛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弱或丧失,10例存在下肢放射痛及肌力下降,5例患者存在膀胱括约肌、肛门括约肌或性功能障碍.创伤严重度评分平均为21.5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利用直径3 mm电线模拟骶丛神经走行,预估神经在骨折移位后走行,判断神经受压部位及程度,并进行模拟手术.然后对患者行后路腰椎骨盆固定+骶丛神经探查+神经减压术治疗.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1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 845 mL.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获稳定固定和愈合.运动功能恢复较术前平均提高2.5个等级,感觉功能较术前平均提高2.6个等级.10例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疼痛消失. 结论 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与神经减压的准确性,利于骶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及逆行软性输尿管肾镜下切开内引流术治疗。肾囊性疾病和肾盏憩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对23例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及逆行软性输尿管肾镜下肾囊肿或肾盏憩室内切开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肾囊肿5例,肾盂旁囊肿11例,肾盏憩室6例,多囊肾1例。囊肿、憩室直径平均4.7cm。手术方法采用全麻,顺行经皮。肾镜或逆行软性输尿管。肾镜下观察囊肿憩室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直视下用钬激光将憩室口内切开扩大或凸起的菲薄囊壁切开一定范围开窗引流,使之与集合系相通。术后留置双J管引流。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6~75rain,平均48.9min。术后无大出血、严重感染、尿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11例囊肿消失,5例囊肿明显缩小,6例肾盏憩室消失,1例多囊肾囊肿(直径〉2cm者)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经皮肾镜及逆行软性输尿管肾镜下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性疾病和肾盏憩室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的特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预防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156例(87.6%),中转开腹22例(12.3%),术后并发症13例(7.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切实可行,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须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2009-01—2013—01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高度略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持了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效果较明显。该手术方案维持了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在稳固脊柱的前提下保留一定活动度,能够预防邻近节段退变及腰椎不稳,但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成人脑室相关病变低剂量CT复查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因脑室相关病变需行头部CT复查的成人患者68例,于常规剂量(Ⅰ组)CT扫描后,对含病变且无部分容积效应影响的层面行75%(Ⅱ组)和50%(Ⅲ组)常规剂量CT扫描。评价不同剂量组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图像质量比较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Ⅰ组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Z=-1.604,P=0.109);Ⅰ组与Ⅲ组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Z=-5.684,P=0.000)。诊断效能比较经McNemar检验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1)。结论:对于成人脑室相关病变CT复查病例,50%常规剂量CT扫描对临床诊断效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8.
总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fripsy,PCNL)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PCNL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集合系统和肾损伤、邻近器管损伤、感染和脓毒症甚至死亡;严格掌握PCNL的适应证,术前完善准备,术中仔细、熟练操作足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及时认识并处理并发症是降低并发症对机体影响的关键;大部分的并发症町以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9.
200.
PPARγ、PTEN、P27kip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PARγ、PTEN、P27kipl三种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1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的石蜡标本切片中PPARγ、PTEN、P27kipl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与增生性、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PPARγ阳性表达率升高(P<0.01),PTEN、P27kipl阳性表达率则降低(P<0.01).②在子宫内膜癌中,PPARγ的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P27kipl的表达率在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程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子宫内膜癌中,PPARγ与PTEN、PPARγ与P27kipl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TEN与P27kipl表达呈正相关(r=0.636, P<0.01).结论 PPARγ、PTEN、P27kipl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它们的表达与常用的预测预后的临床特征有关,因而对它们的检测对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