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观察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AS形成中表面形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雄性新西兰纯种白兔56只,分为对照组(予普通饮食,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6只)和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8只),分别于实验的2周、4周、6周、8周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的浓度,然后处死各亚组家兔,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主动脉中段标本进行扫描成像和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浆TC、TG、LDL-C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模型组血浆TC、TG、LDL-C在2、4、6、8周末均较实验前明显升高(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可显示主动脉内皮细胞及其表面纳米级别的超微结构,对照组内皮细胞呈椭圆或长梭形,其排列与血管长轴平行,平均大小为11.96μm×3.72μm,高约3.34μm,细胞表面可见许多大小相似颗粒状物质,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直径70~90 nm,高度9~15 nm;细胞表面粗糙度为(87.24±4.46)nm。模型组内皮细胞及表面颗粒状结构的形态、大小、排列等随AS进展发生动态变化,模型组内皮细胞粗糙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AS形成过程中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动态变化,原子力显微镜可以为AS形成提供形态学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且经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142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并选造影正常者65例作为对照,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浓度,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vascular events,MACE)总事件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43(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MACE事件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以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C)组,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并对UAP患者冠脉病变的结果进行危险评分。结果血清sICAM-1浓度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而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s CRP浓度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但U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UAP患者血清sICAM-1浓度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相关(r=0.445,P〈0.05),而hs CRP浓度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sICAM-1浓度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并试图探讨循环可溶性ICAM-1(sICAM-1)与局部ICAM-1表达的剂量关系。方法雄性新西兰纯种白兔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喂饲普通饲料)和模型组32只(予高脂饮食喂养);于试验的2、4、6、8周末随机处死每组兔6~8只,取血行血脂及sICAM-1检测,取胸主动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表达。结果对照组血脂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而模型组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2周末时较实验前及对照组即均已明显升高,随实验进展有继续升高趋势。本实验血清中未检测到sICAM-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兔血管壁仅内皮细胞ICAM-1呈弱阳性表达,而模型组随高脂饮食时间延长内皮细胞表达增强,且斑块内和中膜平滑肌表达亦逐渐增强、表达范围逐渐增大。结论ICAM-1参与了AS的形成和发展,血清sICAM-1浓度与血管局部ICAM-1间可能为一种高剂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5.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 103例BPPV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接受耳石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1例,改善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治愈22例,改善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方法取88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24只,喂以正常饲料;模型组(AS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D组)32只,除高脂饮食外,同时予阿托伐他汀灌胃。分别于2、4、6、8周末随机抽取6~8只处死,采血检测血脂,取胸主动脉制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CAM-1的表达。结果C组血脂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而AS组和D组血浆血脂TC、TG、LDL水平在2、4、6、8周末时与实验前及C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同期D组均明显低于AS组(均P〈0.01),高于C组(均P〈0.01)。在C组胸主动脉VCAM-1无表达,AS组随时间的延长不仅内皮细胞表达增强,且斑块内和中膜平滑肌表达逐渐增强,表达范同逐渐增大;而D组胸主动脉VCAM—1免疫反应阳性范围及程度均低于同期AS组。结论VCAM-1在胸主动脉的表达随AS病变加重而增强,其参与了AS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