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404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超声波辅助热回流技术提取马鞭石斛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超声波辅助热回流法提取马鞭石斛多糖工艺.方法 以多糖的提取率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主要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温度和次数.结果 超声波辅助热回流提取马鞭石斛多糖的最优工艺条件:温度95℃,时间16 min,提取4次,采用此工艺提取的马鞭石斛多糖提取率为(18.64±0.396)%,显著高于传统热回流法的提取率.结论 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重复性好,适用于马鞭石斛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962.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缓解期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PB1(human leukocyte antigen-DPB1,HLA-DPB1)基因mRNA定量表达情况,探讨HLA-DPB1基因的表达量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4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7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以及3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各2ml,Trizol试剂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利用随机引物逆转录总RNA成cDNA,根据HLA-DPB1第二外显子序列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的定量表达情况,以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1ucera1dehyde phosphatedehydrogenase,GAPDH)基因为内对照,统计分析三组间差异,P<0.05(双侧)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HLA-DPB1基因mRNA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及健康对照组定量表达的情况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其模板cDNA量对数值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组为4.243±0.957,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组为2.709±0.629,健康对照组为2.295±0.698。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组HLA-DPB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组(P<0.01);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组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LA-DPB1基因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与支气管哮喘患病状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3.
李国顺  何涛  蔡玉治 《河北医药》2006,28(3):198-198
自2002年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椎体钛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8例,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研究柴胡三参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84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尔硫艹卓组和柴胡三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术前对大鼠进行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灌胃等溶剂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均用无菌缝合线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并松线90 min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结束后立即取血,剥离心脏。比较各组心律失常积分,运用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运用HE染色法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积分升高(P<0.05),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参差不齐,大量细胞肥大、水肿、变性,心肌梗死区域显著增加(P<0.05),铁死亡相关蛋白混合谱系激酶3(mixed lineage kinase 3, MLK3)、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肿瘤抑制蛋...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运动试验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51例、运动试验阳性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22例及健康人20例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前后、各组间运动后的QT离散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可使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四川省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一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经皮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时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分为再突出组(n=21)和未突出组(n=197)。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前一般情况、体重指数(BMI)、突出节段、手术入路及术前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偏移(SVA),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LL、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I、TK、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SS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内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LL、SS减少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内镜治疗后发生术后再突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索机械牵张(mechanical stretch, MS)引起的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OVAS,应用定制的硅胶板牵张器,牵张20%幅度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作为实验组,模拟高血压下的高张应变环境;将不进行牵张的VSMCs作为对照组。使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α-SMA、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的表达,使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定量检测两组细胞钙化沉积,使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结果在细胞维持贴壁生长的72h以内,随着牵张时间的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SMA表达下降,Runx2、osteocalcin、osteopontin表达水平增加,钙化沉积和ALP活性增加。结论牵张后的高张应变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形成。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贫血与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血清CRP、LDH、血红蛋白(Hb)等因素纳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其是否为60例NH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LAC指数、不同挽救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或复发性NHL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异常升高、血清LDH水平异常升高、处于贫血状态、采取挽救治疗方案DH AP/DH AP+R是难治性或复发性NH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正常与异常升高、LDH水平正常与异常升高、Hb水平正常与贫血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难治性或复发性NHL患者中,高危组患者32例,低危组患者28例,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C指数是难治性或复发性NHL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P<0.01)。低危组患者对治疗的总体反应率和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高危组(P<0.01)。不同挽救治疗方案难治性或复发性NHL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挽救治疗后,血清CRP、LDH水平较高及处于贫血状态提示复发或难治性NH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联合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在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的48例病人。术前完成病人的生化、凝血功能检查、腹水B超,测定体表面积和肝体积,进行ICGR15检测,术后根据病人有否出现肝功能衰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A组)9例,以及无肝功能衰竭组(B组)39例。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及对三种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48例病人肝癌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9例,无肝功能衰竭39例,发生率为18.75%,两组病人的年龄、ALT、AST、TBIL、ALB、PT、术前Child-Pugh评分、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ICGR15、SRLV、肝门阻断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分别与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和残肝体积占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R15与CT测量残肝体积可以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准确指标,且联合应用两者可以互补优势。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行肾肿瘤剜除术与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36例早期肾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后腹腔镜组,其中传统组16例行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腹腔镜组20例行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组与传统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及死亡,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预后及生存率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效果相当,是治疗早期肾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