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 :从分子水平了解宫颈鳞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情况及放化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 (insituhybridization ,ISH)技术检测宫颈鳞癌术前 (活检 ,未经任何治疗 )和术后 (经放疗和 /或化疗后 )标本HPV 4个亚型 ( 16/18/11/6)感染的表达。结果 :术前活检标本表达总阳性数 5 2 /60 ,总阳性率 86.7% ;术后 47/60 ,总阳性率 78.3 %。术前HPV16表达率 84.0 % ,术后HPV16表达率为 78.8%。结论 :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关系密切 ;术前术后即治疗前后HPV感染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42.
何松 《中外医疗》2010,29(16):111-1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去势术对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8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去势术,术后结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结果 38例近期均排尿通畅,5例术后36~42个月后再现排尿困难再行TURP治疗;3例因出现骨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于术后41个月死亡;2例因心肺脑疾病于术后45个月和48个月死亡。3例4年后转为雄激素非依赖型。平均生存时间(4.8±0.7)年。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加去势术及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痛苦小,并发症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手术中的疗效。方法病例分2组,实验组为从2003年2月至2009年5月共38例尿道下裂患者,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新尿道及尿瘘修补后关闭瘘口;对照组为从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共59例患者,行常规尿道成形术。结果随访3~12个月,实验组38例术后1例出现尿瘘,对照组50例术后8例出现尿瘘。结论在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覆盖技术和复合式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尿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
在肺癌的临床诊治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为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这时的临床分期已属ⅢB或Ⅳ期,即肺癌晚期。对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查找恶性肿瘤细胞并分型诊断,可能成为这部分患者获得病理学依据的唯一方法。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的标准化疗,主张以ERCC1、RRM1、β-tubulinⅢ等基因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45.
乳腺癌组织PTEN和Survivin及COX-2基因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存活素(Survivin)及环氧合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TEN、Survivin及COX-2表达,检测20例乳腺增生症中PTEN、Survivin及COX-2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EN、Survivin及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54/112)、59.8%(67/112)及61.6%(69/112),乳腺增生症中分别为90.0%(18/20),0(0/20)及15.0%(3/20).PTEN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ER、c-erbB-2、Survivin和COX-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ER、c-erbB-2和PTEN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COX-2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ER、c-erbB-2、PTEN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PTEN表达与Survivin、COX-2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Survivin表达与COX-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PTEN、Survivin及COX-2基因蛋白的表达对于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价值.PTEN表达下调与Survivin和COX-2表达上调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ATP生物荧光体外药敏检测法(ATP-TCA)的特点及其在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方案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应用ATP-TCA体外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细胞对常用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ATP-TCA法对结直肠癌标本的可评估率为96.61%。57例结直肠癌细胞对4组联合化疗药物氟尿嘧啶+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相比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伊立替康、奥沙利铂4种单药的敏感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6)。应用ATP-TCA检测结果指导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临床近期有效率为59.65%(34/57),总预测准确率为63.16%(36/57),阳性符合率为61.82%(34/55),阴性符合率为100%(2/2)。结论 ATP-TCA能有效检测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指导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对儿童长骨干骨折后实施闭合复位微创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患者42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出血平均(35.1±8.2)mL;手术时间平均(45.2±9.1)min。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临床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手术中用时较短,出血量较低,手术效果较好,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观察疗效差异,以期对个体化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的肿瘤细胞进行ERCC1及RRM1基因的联合检测。入组患者按照1∶2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基因型组根据ERCC1及RRM1的表达情况分为4组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44.2%,对照组有效率为37.5%,基因型组有效率为47.5%,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型组中ERCC1阴性组有效率(56.7%)高于ERCC1阳性组(37.9%),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低表达患者中使用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有效率,而ERCC1高表达患者可能意味着对铂类耐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构建HBx基因缺失突变质粒pUC-HBV1.0.X7,研究HBx缺失对HBV复制和转录的影响。方法以包含HBV全长基因组的野生型质粒pUC-HBV1.0为模板,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HBx基因缺失突变质粒pUC-HBV1.0.X7,并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用SapⅠ单酶切这两种质粒,获得线性的野生型和HBx缺失突变型HBV基因组,经转染试剂PolyJetTMReagent介导分别瞬时转染到HepG2细胞中。在转染后各时间点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表达,Southern blot和Real-time PCR同时检测细胞质DNA复制和细胞核cccDNA的合成,Real-time PCR分析定量HBV前基因组RNA(pgRNA)的转录。结果在野生组中可检测到HBx蛋白的表达,而在HBx突变组中HBx蛋白的表达低于Western blot的检测范围。两组中各时间点合成的ccc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转染后96 hHBx突变组中细胞质DNA的复制和pgRNA的转录都分别比野生组减少50%~70%(P<0.05)。结论 HBx缺失虽然不影响细胞核HBV cccDNA的合成,但是它能下调细胞质HBV DNA的复制和pg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理。方法对1200例住院脑出血患者中再发脑出血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1例发生2次出血(其中4例为3次出血),脑出血再发率5.08%,2次出血者以基底节-基底节型最多(52.46%),3次出血的2例,均同时有基底节出血。61.2%再出血病灶位于首次出血的对侧,2次出血间隔时间大多在1年内(41.37%),基底节-基底节型预后较差。结论再发性脑出血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高血压控制不良可增加再出血的危险,基底节-基底节型出血原因多为高血压,而脑叶-脑叶型出血很可能与脑血管淀粉样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