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5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14.
目的研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SLE患儿和74例正常对照者,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PCR-SSP)检测HLA-DPB1基因的等位基因。结果 DPB1*0501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31.6%)明显低于对照组(48.0%),校正P值(Pc)〈0.05,相对风险度(RR)为0.4792,预防分数(PF)为0.3730。DPB1*0201等位基因频率在狼疮脑病患儿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PB1*0501等位基因频率在狼疮脑病患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确切概率P值(Pf)〉0.05;其余各等位基因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SLE不同临床表型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f〉0.05)。结论 DPB1*0501等位基因可能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交流大会于2006年11月26至3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健康,创建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已知多种遗传基因影响该病的易感性,其中主要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区域基因。HLA区域基因分为三类,对Ⅰ类区域基因(A.B、C位点)的研究较早,近年主要集中在对Ⅱ类区域基因的研究。该区域基因包括DRB位点及DQ、DP、DO、DM等基因位点,其中对DRB、DQ位点的研究较多。Ⅲ类区域基因主要为补体成分C2、C4、BF又肿瘤坏死因子、热休克蛋白70等基因位点,它们与SLE相关性研究的报道也较多见。除此而外,HLA区域以外的基因尚有 Fas基因、 bcl-2基因、 P53基因及 c-myc基因,这些基因均通过影响细胞凋亡而影响SLE的发病。本文对上述基因与SLE的疾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男童多见 ,对于女童的临床特点 ,国内尚未见报道。 1993年 1月~2 0 0 0年 3月 ,我院收治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女童 10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 10例 ,年龄 9岁~ 14岁 ,平均年龄 11 5岁 ,病程 7天~ 3年。均有腰背痛史、脊柱关节病家族史 ,影像学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HLA B2 7均为阳性。 1例有风湿性疾病家族史 ,5例合并不同程度发热。以腰骶部疼痛起病4例 ,占 4 0 % ;以膝踝关节炎起病 4例 ,占 4 0 % ;以足跟痛起病 1例 ,占 10 % ;以手指小关节炎起病 1例 ,占 10 %。受累关节中仅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检测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儿的脑血流情况并探讨其与狼疮脑病的关系。方法 对 1993— 1999年北京儿童医院SLE住院患儿 38例 (男 5例 ,女 33例 ,平均年龄 10 7岁 )进行了TCD检查 ,其中诊断为狼疮脑病者 15例。TCD探查范围包括 :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段 ;双侧大脑半球血管 :大脑前、中、后动脉 ,颈内动脉终末段 ;椎 基底动脉。对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频谱形态、血流声频等指标进行分析。 3例患儿于病程不同时期进行了动态TCD检查。结果 38例中TCD基本正常者 11例 ,其余 2 7例 (71% )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其中以广泛的扩张性、低搏动性改变最为多见 (14例 ) ;5例表现高流速、低搏动性血流动力学特点。血液流速异常者 19例 (5 0 % ) :9例 (2 3 7% )为单侧或双侧血管血流速度增高 ,7例 (18 4% )流速减低 ,3例 (7 9% )表现左右半球血管流速不对称 ;血管搏动指数降低者有 2 0例 (5 2 6 % ) ;13例(34 2 % )可探及涡流频谱并伴有粗糙声频。χ2 检验显示 :合并脑病及未合并脑病者出现涡流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CD检测结果与临床较为相符 ;涡流频谱的出现 ,对狼疮脑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有必要进一步作病例对照的前瞻性研 相似文献
19.
20.
类风湿因子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因子(RF)是抗人变性IgG的Fc段的抗原决定簇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有些RF易于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被称为隐匿性类风湿因子,尤其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RA)阳性率较高。RF及其免疫复合物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它对机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在的观点认为RF引起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也起着延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作用。RF是由B细胞产生、合成、分泌的,独特型和抗独特型网络学说可解释RF的合成机制。研究 RF不仅有利于 JRA的临床诊断、评估病情的活动性和进展前景及判断预后,而且有助于明确J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