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极化液治疗儿童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方法应激性高血糖患儿30例随机分成极化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极化液降糖,对照组仅将葡萄糖输入量严格控制在4mg/(kg·min)以下。监测二组患儿治疗前、入院8~12h、第2、3天血糖。同时应用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病情评估。结果入院时、入院8~12h、第2、3天血糖值,治疗组分别为(20.7±5.02)、(11.98±3.13)、(7.55±1.94)、(5.12±1.04)mmol/L,对照组分别为(19.16±4.49)、(14.89±3.42)、(10.7±2.63)、(5.95±1.33)mmol/L。与入院时血糖比较,治疗组血糖下降较快;8~12h及第2天二组血糖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a〈0.01);第3天,二组血糖下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二组入院时危重状态及极危重状态各分别为7和8例;第2天,治疗组3例仍为危重状态,其余转为非危重,转安率为80%;对照组尚有7例危重,2例极危重,转安率为40%,二组转安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天,治疗组均转为非危重,对照组尚有2例危重状态、1例极危重状态。二组转安率分别为100%、80%,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极化液治疗儿童应激性高血糖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分化胚胎干细胞(ESCs)为造血干细胞(HSCs)对体内造血功能的重建作用。方法:将小鼠E14.1胚胎干细胞采用“三步诱导法”在体外分化发育为HSCs,造血克隆形成(CFU)实验观察其体外造血集落形成情况,免疫磁珠分选纯化HSCs移植给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的雌性SCID小鼠,观察其植入及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分阶段诱导,多种造血刺激因子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ESCs定向分化发育为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34+/Sca-1+表达最高为(58.64±4.20)%,CFU培养能形成较多的红系、粒系/巨噬细胞系及混合细胞集落, Wright-Giemsa 染色显示为原始的造血细胞。此阶段的HSCs经分选纯化后移植给经γ射线照射后的小鼠,移植组小鼠+10 d造血功能开始恢复,观察40 d后除血小板恢复较慢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已接近正常,植入率为71.4%,存活率为43.0%,染色体检测证实已由受体鼠的XX转为供体鼠的XY。结论: 采用分阶段诱导的方法,可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ESCs分化发育为HSCs,此来源的HSCs可以有效重建体内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肺动脉高压组(n=20)、MSCs移植组(n=20):2组大鼠均一次性向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诱导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n=15):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同等条件饲养3周后,MSCs移植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5×106/ml的经Hoechst33342荧光染料标记的MSCs细胞悬液1 ml,肺动脉高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L-DMEM液。移植后观察4周,测定3组大鼠生存率、肺动脉平均压、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肺动脉高压大鼠移植MSCs 4周后,生存率由30%上升到90%,肺动脉平均压由(42.7±2.3)mmHg下降到(24.7±2.3)mmHg,下降了50%;右心指数由(45.30±3.13)%下降到(37.90±3.18)%(q=29.86,P<0.01),肺小动脉病变得到有效改善。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侧枝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肺动脉重构的进程,其作用机制是MSCs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了侧枝循环,从而修复野百合碱诱导的肺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SD大鼠模型.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MSC移植组、PBS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取体外培养至第6代的骨髓MSC,经烟酸己可碱33342标记后,于造模24 h后经阴茎静脉进行移植,对照组注射等量PBS.分别于实验第2、3、4、8、15、22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MSC在脑组织内的定植情况,并对脑组织进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及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SC移植后2d在受损的脑组织局部便可见蓝色荧光分布,并于15 d时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MSC移植组大鼠受损脑组织局部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C移植组自第8天受损部位脑梗死的范围即出现显著缩小,NSS评分也明显下降,且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骨髓MSC移植可有效增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局部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对神经损伤的修复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聚羟基脂肪酸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免疫排斥反应低、生物相容性好和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的优点。目的:观察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作为实验组,培养板单纯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计算1,2,4 h两组贴壁细胞的数量,得出细胞贴壁率。MTT比色法观察2,4,6,8 d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法,检测3,6,9,12 d两组细胞内的DNA含量。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上5d后,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培养1h时,实验组的细胞贴壁率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段两组之间细胞贴壁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点间的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间点细胞内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扫描电镜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生长良好,形态呈梭形,细胞间连接紧密,分泌较多细胞基质。证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建立不含动物细胞成分的人胚胎干细胞(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hESc)体外培养系统,本实验欲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postnatal foreskin fibroblasts, hPFF)制备细胞饲养层并观察其对hESc体外生长的支持功能及生物学特性的维持作用。方法 利用儿童阴茎包皮环切术后遗弃包皮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纯化增殖细胞,采用35Gyγ射线照射灭活法制备成饲养层。将hESc(HS181细胞株)接种在该饲养层上,连续传代至20代,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测定其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类胚体形成实验及干细胞转录因子表达,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 SCID)体内畸胎瘤形成及体内全能分化特性实验对hESc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结果 hPFF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增殖旺盛,连续传20代以上能保持正常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经γ射线照射使其停止增殖,24h内能较好地保持细胞活力和形态学特征,具备饲养层细胞基本条件。HS181 hESc在hPFF上传到20代任能较好地保持未分化状态,细胞呈克隆性生长,高度表达碱性磷酸酶及Oct-4、Nanog等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悬浮法培养连续传20代的hESc可获得由3个胚层细胞所形成的类胚体(Embryoid bodies, EB)结构, 可检测到CD90、Flt-1、Nestin基因的表达,证明得到的类胚体中含了3个胚层细胞,说明hESc具有体外多能干性特征。体内全能分化实验显示:将第20代的hESc接种到SCID小鼠体内,6周后可形成畸胎瘤,组织学切片分析其包含了源于全部3个胚层的各种分化细胞,直接证明其具有体内多向分化的全能性。结论 hPFF可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取材方便的人源化饲养层细胞,能有效地支持hESc体外生长。克服了目前hESc建系和体外培养过程中使用动物细胞饲养层带来的异种蛋白污染和致病微生物的危险,初步解决了hESc临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裸鼠的致瘤性。方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注射裸鼠。观察8周裸鼠体内有无肿瘤生长。结果:裸鼠注射细胞后无明显不适,8周观察期内裸鼠体内未见肿瘤生长,病理组织学检测未见异常。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导致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18.
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起病隐匿,早期转移,恶性度较高。我科近期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2岁5个月,因面色苍白,右颌下包块1~+月入院。无发热及皮肤粘膜出血史。院外查血色素45g/L,外周血发现幼稚细胞,疑为“白血病”转我院。家族史无特殊。体检:T36.5℃,R25次/min,P120次/min,皮肤粘膜苍白,左耳后见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分化综合征(DS)诊治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白细胞增高的APL合并DS患儿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入院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APL诊断标准,予常规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出现DS表现,通过加用地塞米松(Dex)、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及减少As2O3剂量处理后好转,复查骨髓提示缓解。结论 APL合并白细胞增高者易发生DS。为降低DS风险,需选择含蒽环类药物的诱导治疗方案,可加用Ara-C、预防性使用Dex及适当减少ATRA与As2O3剂量。当有DS迹象时,应尽早加用Dex,可用至DS表现完全消失;当确诊为DS时,应及时加用Dex且停用ATRA及As2O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等温链置换扩增结合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用于登革热病毒(DENV)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磁珠富集法提取病毒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于等温链置换扩增检测体系;等温链置换扩增用于检测DENV,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分析等温链置换扩增产物及其检测的敏感度;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用于试纸条的纳米金颗粒;利用核酸碱基互补配对原理设计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的检测线与控制线,建立DENV的检测体系。结果: 等温链置换扩增的敏感度为10 fmol/L。基于等温链置换扩增的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检测DENV的敏感度也为10 fmol/L,取其检测样品浓度的对数值进行线性分析,检测浓度范围为10~1012 fmol/L,符合线性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8。基于等温链置换扩增的纳米金测流层析试纸条检测DENV的特异性较高,与其他对照组无交叉。结论: 建立了基于等温链置换扩增反应的纳米金试纸条用于DENV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肉眼可见,敏感度高,可用于DEN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