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技术在胆系结石的运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间联合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5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成功采用“三镜”联合技术完成治疗.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组5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50例,留置“T”管28例,胆总管一期缝合22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20例.无中转开腹病例.结论“三镜”联合方案具有患者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提高了胆系结石微创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2.
国人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差距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量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差距,以免人工膝关节术(TKA)中伤及外侧副韧带。方法随机选取正常成人31例(39膝),其中男16例(20膝),女15例(19膝)。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之后在X线片上测量内、外侧胫骨平台到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距离。结果男性外侧胫骨平台到腓骨小头高度的平均距离为:10.96mm±3.49mm(5.13~16.76mm)。女性外侧胫骨平台到腓骨小头高度的平均距离为:9.21mm±2.26mm(6.74~11.70mm)。结论TKA术前临床医生应该常规测量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距离。如果外侧胫骨平台至腓骨小头高度之间的距离小于8mm,进行胫骨近端截骨时需特别慎重,以避免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相似文献   
33.
温病学说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对中医外科曾产生重要影响,今述要如下: 一、温邪致疡之滥觞传统外科理论认为疮疡发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六淫感于外;七情伤于中;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在温病病因学的启发下,外科学家们提出了疮疡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感受了温热邪气的新病因观,强调疮疡发病和温病的一致性。沙石安说:“热蕴六经为温病,毒聚一处为外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调查内蒙地区农牧民布病防治知识及其高危行为习惯,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1∶2∶2比例在内蒙地区布病高、中、低风险地区随机抽取农牧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布病患者情况筛查,调查内容为布病防治知识及高危行为习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共收集344名内蒙地区农牧民调查结果,男性占56.1%,年龄以41~60岁为主,占50.6%,初中文化程度占29.9%,放牧/养羊时间以>3年为主,占60.8%,养殖规模≤300头占80.5%。筛查出布病患者62例,患病率为18.0%。182人布病防治知识回答合格,合格率为52.9%。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及布病患病情况不同的农牧民布病防治知识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农牧民在人畜接触方面中参与牲畜屠宰/接产的比例较高(49.7%),在牲畜防疫方面中畜舍定期清洁比例为56.4%,在人群防疫方面,82.8%农牧民可做到在屠宰/接产牲畜后用清水洗手;在市场交易防疫方面,48.0%会出卖病/死牲畜;在病畜处理方面,卖出比例为57.0%。结论 内蒙地区农牧民布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不高,布病高危行为习惯不容乐观,对农牧民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对于预防布病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广泛多孔涂层柄应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09-01—2015-03应用同一广泛多孔涂层柄对25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观察翻修时间、出血量、术中骨性操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2.5(60~200)min,出血量平均750(400~2300)ml。1例因假体取出困难行扩大粗隆截骨术,4例行股骨远端开窗,1例因假体固定较好而强行打出假体时并发股骨近端骨折,1例在置入假体时假体末端突出皮质并发骨折。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6(6~67)个月,均显示骨长入,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4.4(82~94)分,无一例诉大腿痛。结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对假体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用广泛多孔涂层翻修柄可安全、有效地对PaproskyⅠ~ⅢA型骨缺损进行股骨重建。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术(THA)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晚期(Ficat Ⅲ、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疗效.方法41例(55髋)行初次生物型全髋置换术患者(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5岁)分为两组,第1组为无系统性疾病组(包括创伤后和特发性的股骨头AVN),共17髋,第2组为有系统性疾病组(乙醇中毒、服用类固醇激素、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股骨头AVN),共38髋.两组随访时间、体重、Ficat分期和所用的假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arris髋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连续的X线观察评估股骨侧假体的移位与稳定性.结果38例52髋获得随访,第1组平均随访时间(40.0±7.5)个月,第2组平均随访时间(38.0±6.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6.8±9.4)分,其中优30髋,良9髋,一般10髋,差3髋;第1组平均(91.6±8.9)分,第2组(84.4±10.1)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2.55±1.23)mm,第1组(1.75±1.43)mm,无一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翻修,第2组(2.63±1.11)mm,6例(8髋)因无菌性松动行股骨侧假体柄的翻修,两组股骨侧假体平均下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特发性或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后效果好于由类固醇、乙醇、镰状红细胞贫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后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37.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非骨水泥型全髋假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疗效。方法:对29例(33髋)选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随访,年龄34~57岁,平均42.4岁,术后随访2.2~5.6年(平均为4.3年)。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松动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本组失访5例,术后除6侧髋关节轻度疼痛,2侧髋关节明显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6.5°改善为术后75.2°。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2.6°改善为7.5°。术前Harris评分18~65分,平均44分;术后68~92分,平均86分。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或部分自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上端微型劈裂骨折5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术后2个月脱位1例,股骨假体下沉4例,异位骨化4例。结论: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叶酸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观察叶酸干预治疗高Hcy血症的疗效。方法:脑梗死组患者26例以及非脑梗死对照组患者18例,用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水平,放免法测定叶酸浓度。脑梗死组中高Hcy血症患者给予叶酸5mg,每日3次,连续1周,观察服药前后血浆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叶酸浓度低于对照组,而且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的Hcy浓度高于无颈动脉斑块者;高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用叶酸治疗1周,血浆Hcy浓度平均下降4μmol/L。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干预治疗能使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通过降低发酵过程中麦芽糖的补加量,并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发酵过程适宜的渗透压,进而建立一种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的阿卡波糖低麦芽糖发酵工艺。经过摇瓶小试研究,初步确定了麦芽糖补加浓度和氯化钠添加方式:补料培养基中麦芽糖浓度降低20%,并在发酵d3和d5分别补加一定量氯化钠效果最优。据此进行了中试放大研究,结果显示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能够确保阿卡波糖的发酵水平达到原有水平,生产物料成本可下降约10%。  相似文献   
40.
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中移植物全部采用自体游离半腱肌肌腱,髌骨侧采用改良双骨道法,移植物经皮微创穿过髌骨双骨道,关节镜下动态调节张力后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于股骨骨道。随访内容包括主观感受、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再脱位率、CT评价骨道位置及髌骨倾斜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有1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60(平均36)个月。患者对治疗均满意,无再脱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2例患者膝过度活动后有酸痛不适,2例患者膝屈曲较健侧减少10°。CT显示重建韧带骨道位置良好,髌骨倾斜角术前为20.52°±1.48°,术后为13.52°±1.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8,P<0.05)。Kujala主观评分术前为55.20±4.51,术后为93.80±3.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8,P<0.05),Lysholm评分术前为56.68±5.52,术后为93.08±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82,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