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设计一种定点参照测量法在螺旋CT三维重建下测量寰枢椎椎弓根。方法56例18岁~75岁(平均40.3岁)正常成人寰枢关节,螺旋CT扫描并重建,模拟寰枢椎弓根钉植入,3D重建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定点测量法测量寰枢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斜角及上斜角;应用SPSS12.0软件对人正常状态下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寰枢椎椎弓根各测量数据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平均值。正常寰枢关节寰椎椎弓高度(4.51±0.69)mm,上斜角7.00°±1.04°,内斜角13.93°±2.11°,椎弓根宽度(5.70±0.80)mm,长度(28.75±1.57)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20.17±1.83)mm;枢椎椎弓根高度(7.20±1.11)mm,上斜角25.00°±3.20°,内斜角24.49°±3.70°,椎弓根宽度(5.40±0.85)mm,长度(28.10±1.20)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44±1.32)mm。结论自行设计的定点参照测量法在CT三维重建下测量上颈椎椎弓根准确可靠,为临床上颈椎疾患诊治和手术设计、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解剖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2.
神经端侧缝合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建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的方法,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8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4例,皮瓣切取时,保留腓肠神经或髂腹股沟皮瓣营养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30°~45°端侧缝合,于术后2,4,8,16,24周测皮瓣的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4~18个月,皮瓣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部分重建,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失神经皮瓣的感觉功能,操作简便、有效,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儿童烧伤后脓毒症是小儿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40例儿童烧伤并脓毒症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后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伤组、模型组和参附组,其中模型组和参附组处理致成30%TBSAⅢ°烧伤,于伤后6h检测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SAP、DBP、LVSP、LVEDP、+LVdp/dtmax、-LVdp/dtmax),并分别在伤后12、24、48h 3个时相点检测其心肌酶谱(AST、LDH)的改变。结果烧伤后6h,模型组LVSP、+LVdp/dtmax、-LVdp/dtmax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LVEDP明显增高,而给予参附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同时参附组血清LDH、AST检测值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在严重烧伤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心肌损害程度,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调查扬州市售预包装食品钠含量现状.方法 2020年在扬州选择2家大型超市和网上销售平台,采用相机拍照或购买的方式,记录了 1321条预包装食品钠含量数据,将食品分为12大类29亚类进行钠含量统计,结果用中位数表示.结果 2 9类预包装食品中,肉制品、水产制品、蛋制品、膨化食品、酱腌蔬菜制品、豆制品、方便速食菜肴和...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T2-mapping定量技术在急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20年9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炎患者(观察组)74例,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心脏磁共振常规检查、T2-mapping序列成像、延迟增强(LGE)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参...  相似文献   
37.
李巍  张兵  李峥  何小龙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058-1059
目的观察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常规抗休克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乳值、尿量、心率、血压、输液量及进出比的变化,并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乳酸、尿量、心率、血压、输液量及进出比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临床复苏稳定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应用于重度烧伤休克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循环,保护脏器功能,对于帮助患者平稳度过烧伤休克期,减少后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CT冠状动脉成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基于有效直径(effective diameter,deff)和水等效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dw)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差异,并分析原因。方法 回顾性收集90例因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以deffdw对应的体型转换系数(size-dependent conversion factor,f)与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index,CTDIvol)的乘积计算SSDEdeff和SSDEdw,分别记为A组和B组。计算SSDEdeff和SSDEdw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ean absolute relative difference,MARD),并以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扫描区域不同组织结构对MARD的影响。结果 deffdw均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正相关(r=0.869、0.823,P<0.05)。SSDEdeff、SSDEdw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2.34(11.75,12.98)mGy、13.78(13.02,15.04)mGy,SSDEdeff较SSDEdw约低1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186,P<0.05)。两者均与BMI和dw呈负相关(r=-0.765、-0.680,-0.701、-0.840,P<0.05)。SSDEdeff与SSDEdw总体平均MARD为11.39%。MARD与BM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eff呈正相关(r=0.251,P<0.05),与dw呈负相关(r=-0.379,P<0.05)。影响MARD的因素中,骨骼和强化心腔血管的CT值(SIhigh)、脂肪面积(Areafat)和CT值(SIfat)、软组织的CT值(SIsoft)未进入回归方程,MARD与含气肺组织的面积(Arealow)和软组织的面积(Areasoft)独立正相关(β=0.634、0.102,P<0.05),与高衰减结构面积(Areahigh)和含气肺组织的CT值(SIlow)呈独立负相关(β=-0.234、-0.343,P<0.05)。结论 CT冠状动脉成像的SSDEdeff较SSDEdw约低10.45%,低衰减结构面积占比是影响估算剂量差异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新型可吸引经尿道输尿管一体硬镜关于模拟肾盂压与灌注流量的体外实验效果。方法:仿真模拟经尿道输尿管硬镜碎石术情景,使用新型输尿管硬镜,记录不同场景下仿真肾盂集合系统的压强、灌注流量。结果:悬挂灌注液的相对高度<54cm、灌注和吸引双通道内有液体流动时,模拟肾盂压远低于30mmHg安全阈值上限;中心负压吸引是调节灌注流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术中灌注流量:33.9mL/min以上;不置入光纤时,灌注液的流量随连接的中心负压值增大而明显升高,呈正相关关系;置入光纤后,灌注液的流量随连接的中心负压绝对值增大而明显升高,呈正相关关系;随置入光纤外径增大而明显降低,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新型可吸引经尿道输尿管一体硬镜能确保安全的模拟肾盂压并达到理想的术中灌注流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黏度或低黏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治疗3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3个椎体。其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A组)22例33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周(新鲜组)12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3~6周(亚急性组)10个椎体,骨折至手术时间>6周(陈旧组)11个椎体;采用低黏度骨水泥(B组)14例20个椎体,新鲜组7个椎体,亚急性组7个椎体,陈旧组6个椎体。术后通过CT的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功能,在影像工作站上重现术后椎体及骨水泥等三维立体图像,并利用工作站的相关功能对骨水泥及椎体进行测量,记录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特点、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系数。结果 A、B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在椎体内主要表现为呈团块样伴边缘毛刺样分布,B组骨水泥多呈蜂窝状分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鲜组骨水泥渗漏明显低于B组新鲜组(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系数均随着骨折至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为使骨水泥在椎体内获得最大的弥散,应选择在骨折的急性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