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田县建设公社于1982年12月间发生一次“小儿腹泻”流行,疫情发展快,病死率较高,引起卫生部门重视,经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医疗处理,一周后病死率明显下降。一、流行情况大田县于1982年12月14日至1983年1月10日发生小儿腹泻流行,其中以12月25日至1983年1月5日为流行高峰,高峰期达12天。此次流行,病例分布面甚广,全县12个公社均有散在性病例,但以建设公社发生病例最多,全县共发生1056例,死亡23人,其中建设公社计261例,占全县发病总数24.71%;发病率占  相似文献   
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我们从本省婴幼儿的腹泻粪便标本中,抽取290份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以下简称酶标试验)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收集腹泻患儿及健康(无腹泻)儿童粪便,分别用氯仿等处理后即为粪便提取物,供酶标  相似文献   
43.
2007年2月,福建省建瓯市医院收治1例临床表现为发热(最高达39.5℃)、WBC 4.8×109/L,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咳痰、气促等发热肺炎症状患者,经所在地南平市人禽流感防治专家组讨论定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为了明确病因,查清病原体,我们除了对患者咽拭子、漱口液和下呼吸道抽取  相似文献   
44.
福建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福建省婴幼儿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分型。方法收集福建省 5个地区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 32 7份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克隆抗体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G型和P型分型研究。结果 检出 184份阳性标本 ,阳性率 5 3.2 %。在 15 3份阳性标本中 ,G1型 118株 (77.1% ) ,G2型 13株 (8.5 % ) ,G3型 7株 (4 .6 % ) ,G4型 10株 (6 .5 % ) ,混和型 3株 ,未定型 2株 ;Ga型未检出 ;福州、南平、泉州、厦门地区均以G1型为主 ,但漳州地区全部是G2型 ;对G型定型的 48份阳性标本进行P型分型 ,其中P[8]型 2 4株 (5 0 0 % ) ,P[4 ]型 13株 (2 7 0 % ) ,P[6 ]5株 (10 4% ) ,P[9]、P[10 ]型未检出 ,未定型 6株 ;G型与P型组合以G1P[8]最常见 ,G2P[4 ]次之。结论 福建省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型别以G1P[8]为主 ,个别地区以G2P[4 ]为主  相似文献   
45.
柯萨奇A16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特点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3年3月中旬,厦门市发生首例“手足口”病病人,至6月底已发生157例。流行特点:(1)低年龄组发病居多,4岁以下占80%。(2)以集体单位及市区为多见,郊区比较散在。(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6∶1。(4)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手足出现丘疹及疱疹。(5)病人预后良好,并发症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