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本文比较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滩地综合治理”综合性防治措施与“人畜化疗+易感带灭螺”一般性防治措施对控制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显示,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试区人畜感染率及滩地感染螺密度均下降80%以上,而实行一般性防治措施的试区,人群感染率仅下降20.5%,耕牛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均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前者的费用效果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2.
在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对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的筛检方法进行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以KatoKatz 法为参照标准,该方法总的敏感性为80.0 % ,特异性为69.4 % ,符合率为70 .6% ,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之间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女性的特异性和符合率明显高于男性,除50 岁以上年龄组外,特异性和符合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连续两年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并予以治疗,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均较防治前明显下降,总感染率下降了66 .4% ,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全省51个县(市、区)2008~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省面上防治管理信息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 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患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4%,较2008年下降了48.2%,病人数下降至16 510人,较2008年下降了55.2%,晚血病人数降至5 804例,较2008年下降了7.52%,2013年以后全省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至0.18%,较2008年下降了88.8%。全省有螺面积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全省钉螺面积下降至27 280hm2,较2008年下降了4.4%,阳性螺面积逐年下降,2013年以后全省未查出阳性螺面积;钉螺复现与新发现情况一度出现上升,2011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2009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489 6只/0.11m2,较2008年下降了29.6%。有螺村数、有螺环境数及阳性螺环境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阳性螺环境数下降幅度较大。村级和乡镇级传播控制达标升类工作有序推进。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64.
江滩型地区不同季节人畜血吸虫感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状况下江滩型地区人畜血吸虫感染规律,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2002年6、9月下旬和12月上旬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联村5周岁以上常住沿江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人,利用Kato-Katz法进行1粪3检,阳性者计算虫卵数,对该村所有耕牛用棉析孵化法检查是否感染,以判断春、夏、秋不同季节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总体看来,人群感染率夏季为12.93%,显著高于春(4.23%)、秋(2.69%)季,春季略高于秋季,但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人群夏季感染率均显著地高于春秋季,除农民春季明显高于秋季外,其余春秋季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病人感染度秋季(178.14±147.44)最高,夏季(127.03±186.52)次之,春季(18.96±13.54)最低。耕牛感染率夏季(42.62%)显著高于春(7.41%)、秋(1.75%)季,春季略高于秋季,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江滩型地区人畜感染血吸虫的主要季节在夏季,秋季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65.
枞阳县江洲滩地区血吸虫病17年疫情纵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枞阳县近17年来有关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地有螺面积逐年增加,潜在疫区不断扩大,滩地活螺密度高低不一,但总体趋势变化不大;滩地阳性螺密度年间差异较大,出现1983,1989-1992,1998年3次高峰;人群感染率及急血发病人数均与滩地阳性螺密度呈正相关,人群感染率还与滩地活螺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6.
通过现场调查并分析了钉螺阳性率及阳性螺密度两个指标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认为钉螺阳性率与滩地污染程度呈正相关;钉螺阳性率与阳性螺密度间无相关性。说明钉螺阳性率是反映滩地污染程度的指标,而阳性螺密度则反映滩地的易感性,两者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67.
四种灭螺药物实验室灭螺效果观察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芜湖241000)何家昶,张世清,吴维铎1991年4月,我们进行了溴乙酰胺、杀虫丁、浸螺杀和氯硝柳胺控释剂4种灭螺药物的现场喷洒灭螺试验[1]。同年5月进行了实验室喷洒灭螺试验,结果如下。材料和...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江滩型地区夏、秋感染季节后人群血吸虫新感染和再感染情况,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滩型流行区,分别在6月、9月下旬和12月上旬随机抽取≥5周岁常住沿江居民500人,采用Kato-Katz法进行1粪3检,阳性者计算克粪虫卵数(EPG)。每次粪检后对阳性及有明确疫水接触史者均给予病原治疗。以连续2次均接受检查者为分析对象。结果人群血吸虫新感染率夏季为14.9%(55/370),秋季为2.0%(6/293),夏季显著高于秋季(x^2=32.154,P〈0.001);人群再感染率夏季为4.0%(1/25),秋季为8.8%(6/68),差异无显著性(x^2=0.115,P=0.735)。结论在江滩型地区经过一个春季感染后,夏季是人群年度血吸虫新感染的主要季节,秋季再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池州市贵池区本地外出和外来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526名从本地血吸虫病疫区外出务工人员和507名从非疫区到疫区务工人员进行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采用间接血凝试验筛查,阳性者用Kato-Katz作病原学检查。同时问卷法调查外出人员基本情况。结果从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推算血吸虫感染率为3.2%,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务工人员推算血吸虫感染率为3.0%,流行区当地人群推算血吸虫感染率为2.7%。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率超过了流行区当地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尽快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加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的筛检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其防治效果。方法:以Kato—Katz法为参照标准,对同时接受粪检和疫水接触史调查的795人进行了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析,并将此筛检方法付诸现场实施两年以考核其防治效果。结果:该方法总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69.4%。符合率为70.6%.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之间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但女性的特异度和符合率明显高于男性,除50岁以上,特异度和符合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连续两年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并予以治疗,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均较防治前明显下降,总感染率下降了66.4%。结论:以疫水接触电筛检化疗对象的防治措施具有良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